墨西哥灣漏油遺禍:海下潛藏35公里超長油帶
美國墨西哥灣的石油洩漏事件一度成為全球最熱話題,在眾說紛紜的討論中,有一種說法引人注目:從海底噴出的石油有可能懸浮在海水中,形成一個龐大的水中石油帶。最新的研究成果表示,這種說法不僅僅是一個猜測。
近日,《科學》雜誌發表了美國馬薩諸塞州伍茲·豪爾(Woods Hole)海洋學院研究者的論文。論文指出,在事故區域海平面下1100米的地方存在一個龐大的懸浮石油帶。
石油帶長達35千米
6月19日到28日之間,該學院的研究小組利用美國科學基金會提供的無人深潛器,實時分析了墨西哥灣海水中57000個採樣點的化學成分。通過隨後的數學模型計算,他們發現在1100米的水下,有一條長達35千米的石油帶,高約200米,寬2千米,每天大約能移動6.5千米。在整個研究過程中,這個石油帶都相當穩定,高度差只有幾十米。此前,雖然很多科學家推測這次石油洩漏事件會使得大量石油懸浮在海水中,但這一直都只是推測與理論而已。
不過,這個研究結果和8月2日美國國家緊急事件指揮部(NIC)的報告明顯牴觸。NIC曾經和英國石油公司(BP)一起處理石油洩漏事件。NIC稱,估計在7月15日宣佈封堵成功之前,大約有490萬桶石油洩漏在墨西哥灣裡,其中約17%的石油在污染海水之前被撈取。
在8月19日的一次聽證會上,美國佛羅里達州立大學的邁克唐納(Ian MacDonald)引用了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局(NOAA)的數據稱,只有10%的洩漏石油「真正被從海洋移取」;還有一小部分將自行蒸發掉。這意味著石油將繼續污染墨西哥灣。而最近發表的研究成果支持了邁克唐納的說法。
模型支持觀測結果
伍茲·豪爾海洋學院研究小組的領導者卡米利(Richard Camilli)說:「我們不知道為什麼會在這樣的深度形成石油帶,但它看起來已經在幾周甚至幾個月的時間裡保持這種狀態,非常穩定。我們還是不知道這是為什麼。」
墨西哥灣的巨大石油帶對於環境來說當然是個悲劇,但也有科學家對此表示「高興」。北加州大學的卡馬薩(Roberto Camassa)說:「我沒有感到震驚,倒是有些驚喜。」在實驗室裡,他和同事已經研究過這種海底石油帶。他說,形成這種穩定的深海石油帶是說得通的,關於快速噴湧的石油和慢速運動的冷水之間的互動的研究還在發展階段,但是已經能夠構建出「穩定水下石油帶」的模型。
卡馬薩說,實驗發現,太稠的油在水中停止不動,而較稀的油則會被衝散。他們相信能夠發現某種中間狀態:油在水中形成一個穩定的帶狀分佈,或許這就是墨西哥灣水下石油帶形成的原因。他解釋說,在水下石油帶中的油不會升到水面上,因為如果石油滴足夠小,就會在水中隨波逐流。卡馬薩說,油井過快的噴湧速度,讓石油在水中分散成小油滴。
NOAA的地球物理流體實驗室的新模型也預測了這個發現。他們不但預測石油洩漏形成的小油滴會懸浮在水中,而且預測這些油滴被微生物降解需要很長時間。雖然微生物最終會把石油全吃了,但是這個過程的時間長短取決於海水的溫度。該實驗室的哈爾伯格(Robert Hallberg)說:「這就相當於把三明治放進冰箱,腐爛得會很慢。」
哈爾伯格說,他們實驗室裡的電腦分析也能夠說明為什麼深海的石油帶能夠在幾個月的時間裡保持穩定的形狀。在1100米深的海水裡,水流速度比海面上要慢得多,所以別指望石油帶會很快被衝到大西洋裡,它們更可能響應當地的海洋環流,在水中被衝來衝去。該實驗室的模型顯示,這個石油帶將會在一個有限的區域裡運動,大約是在洩漏地點周圍的100千米內。
哈爾伯格預測,如果伍茲·豪爾海洋學院的小組再過3個月,甚至9個月的時間去海底觀察,他們會發現很類似現在的情況。哈爾伯格說,現在微生物正在更靠東邊的海域降解石油,造成該海域含氧量降低。在深海裡,氧氣的消耗不會那麼快,但同時恢復得也很緩慢。「我們的模型預測,低氧的情況會在10月達到高峰。」這可能會讓有些區域不適合海洋生物生存。
伍茲·豪爾海洋學院的小組不願意推測有多少石油將會在他們發現的石油帶裡被降解,還有多少類似的石油帶漂蕩在墨西哥灣的海底。8月17日,喬治亞州立大學海洋學院的小組對此做出了推測,他們表示仍然有70%-79%的洩漏石油還在海水裡。喬治亞州立大學召開了一個專家會議,這些專家認為只有8%的洩漏石油被降解。
洩漏石油的危害可能會持續很長時間,正如邁克唐納在聽證會上所說的,洩漏的石油會「在幾十年裡有潛在危害」。「在我的餘生裡,海洋環境中將會一直能夠檢測出BP公司洩漏的石油。」邁克唐納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