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文]舊上海評選最美青樓女 分別設立「艷榜」與「藝榜」 | 陽光歷史

 

A-A+

[圖文]舊上海評選最美青樓女 分別設立「艷榜」與「藝榜」

2015年03月08日 野史逸聞 暫無評論 閱讀 130 次


 


  1897年初夏,上海小報的龍頭老大《遊戲報》刊登了一則消息,宣稱將在全市舉辦海選美女的活動,即評選「上海花榜」,敬請各界人士鼎力襄助,推薦色藝雙全的美女參加競選。

    此次「上海花榜」有三大特點:

    其一,設立「艷榜」與「藝榜」,在參賽選手的「美色」之外,突出「才藝」;

    其二,「花榜」由公推的文化界人士、實業界名士主持評議;

    最具特色的是,因為一般良家女子還不敢貿然參賽,所以花榜只在高級青樓女子中評選。這一破天荒之舉,給那些精於琴棋書畫的青樓女子提供了展露藝術才華的平台。

    花榜一開,上海的文人名流技癢難忍,他們紛紛推薦絕色佳麗,配上美文評介詞章,令小小《遊戲報》艷香四溢,浮麗申江。1897年七月初七,《遊戲報》首次「花榜」海選的結果出台:選出一甲3人,二甲30人,三甲107人,共140人。我們不妨隨意挑選一則上榜美女的評語,感受一下當時文人眼中滬上佳麗的風采:

    第一甲榜眼金小寶,19歲,姑蘇人。入選評語:「色練練而欲奪,光焰焰而若神,非氣象之可譬,焉影響而能陳。容光煥發,流露自然。豐肌秀骨……」

    海選「花榜」的美女,尤其是前三甲的豆蔻美女,絕大多數出自四馬路的青樓,此間女子的才藝色相,可見一斑。當時,登榜的青樓女子隔日便流光溢彩地乘坐四輪鍍銀馬車,從外灘黃浦灘路(今中山東一路)出發,經大馬路到大新街(今湖北路),拐進四馬路,至五馬路(今廣東路)及泥城濱(今西藏中路),巡迴遊行。引得看客如潮,萬頭攢動,盛況空前。就連旅居上海的歐美人士也駐足引頸相望,嘖嘖稱羨。

    「海選美女」這一源自於歐美的創舉,經文人報耆李寶嘉的倡導,給上海的青樓業塗上了一抹亮色。為了標新立異,這些青樓女子奇招迭出。她們依托四馬路上的西洋文化,在傳統服飾上加入了歐美女服的時尚元素,製作出領時尚之先的海派特色服飾,並配以剛剛流行的鋼絲馬車出行,風頭頗健。她們的大膽作為,加之文人們借助現代媒體大張旗鼓的追捧,使得青樓花榜的新潮越發成為社會關注的熱點。

    當時,上海時尚女子皆以花榜艷女為鏡,效仿她們的美貌、衣飾、髮型和做派,在上海灘掀起了一個「照相熱」、「衣飾熱」、「美發熱」,從而拉動了照相館、服裝店、理髮店的興盛。一時間,前往「公泰」、「蘇三新」、「宜昌」、「麗珠」等早期開設的照相館去拍「時裝小照」的女士,爭先恐後,人滿為患;就連三馬路上那家由法商路易士開設的良濟藥房,因兼營法國「羅密牌」照相材料,也是顧客盈門;四馬路一些弄堂口的裁縫店前,脅下夾著綢布爭做時裝的時尚女士,更是排起了長龍。試問,由妓女來引領時尚之風,這在別的城市怎敢想像?

    這還未了。經過「花榜」大賽的歷練,一些文筆頗佳的青樓女子就此開始,可以對世事新聞、人間冷暖,提筆為文,投諸報章,發出自己的聲音,形成了別具一格的海派青樓女性文學。此外,李寶嘉對於老上海青樓文化的成功開發,使各類小報應運而生,繁榮了老上海的報業文化。而《遊戲報》這家上海最早的小報也實至名歸地被譽為「小報鼻祖」。

    李寶嘉的海選「花榜」盛事,非但在當時名躁一時,成為滬上一大時尚之景,也為日後老上海遊藝場、企業與報社合流主辦「花榜」提供了樣板。1917年新世界遊戲場舉辦「花國選舉」,1919年英商企妹牛奶糖公司舉行「香國大總統」選舉,李寶嘉海選「花榜」之創舉,真是開了中國「美女經濟」之先河。

    有了文墨才情做底蘊,有了現代報業做傳媒,會樂裡、尚仁裡等處的風塵女子風光可鑒。青樓業日益發展,租界當局開始對其實行西化管理,妓女領取「執照」合法經營,當局建立診所設立體檢制,上海青樓業在規範經營上,已與歐美同步。英國學者甘博爾1919年曾將北京、上海和倫敦、柏林、巴黎、芝加哥、東京等幾大城市的公娼人數與城市總人口的比率進行比較,得出結論:上海為最,每132人中就有1名公娼。一個由相對保守而轉向公然開放的海派青樓業,藉著開埠的「大好」時機,就這樣影響了老上海。


標籤:



給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