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的今天8月1日 八一南昌起義
1927年8月1日南昌起義
在86年前的今天,1927年8月1日(農曆七月初四),南昌起義。
1927年,由於蔣介石和汪精衛的叛變,第一次國內革命戰爭失敗了。中國共產黨為了挽救革命,派遣李立三等同志前往九江,準備組織中共在北伐軍中的力量,聯合國民革命軍第12師師長張發奎重返廣州,發動農民暴動,建立新的革命根據地。但是那時張發奎已經實行「清共」政策,使原來的計畫落空。中共中央遂決定採取獨立的軍事行動,集中武裝力量,進行南昌暴動,並派中央常委周恩來赴南昌,組成前敵委員會領導暴動。
7月27日,周恩來到達南昌,並在江西大旅社召開會議,宣告前敵委員會正式成立。委員會由周恩來任書記,譚平山、李立三、惲代英、彭湃任委員。會議決定賀龍任起義總指揮,葉挺任前敵總指揮,劉伯承任參謀長,起義時間定於7月30日晚。由於張國壽的阻撓,起義時間又推遲到8月1日凌晨4時,但因起義時間洩露,前敵委員會決定將起義提前到8月1日凌晨2時。當時南昌城內國民黨的武裝力量僅有1萬多人,而共產黨掌握和影響的武裝力量有賀龍、葉挺、朱德領導的國民革命軍,共約兩萬餘人。
8月1日凌晨2時,賀龍、葉挺、朱德、劉伯承等率部舉行起義,經過4個多小時的激烈戰鬥,殲敵1萬多人,這樣,南昌守敵幾乎全部被殲滅,起義部隊佔領了南昌城。
8月1日9時,在南昌城召開了有起義領導人和各省市及海外華僑代表共40餘人參加的聯席會議,選舉宋慶齡、何香凝、鄧演達等25人組成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譚平山任主席。起義部隊仍沿用國民革命軍第二方面軍番號,由賀龍任代理總指揮、葉挺任代理前敵總指揮、劉伯承任參謀長。
南昌起義後,汪精衛命令張發奎、朱培德向南昌進攻,起義前委會按原計畫向南挺進。8月3日至5日,起義部隊先後撤離南昌。但是起義沒有注意與當地農民運動相結合,到9月下旬,起義部隊在廣州潮汕地區遭強敵圍攻,起義宣告失敗。保留下來的起義部隊一部分在朱德、陳毅等率領下,轉戰到湖南南部,另一部分轉入海陸豐地區繼續鬥爭。
南昌起義打響了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第一槍,標誌著中國共產黨獨立領導革命戰爭和創建革命軍隊的開始。8月1日被中國共產黨定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的建軍節。
1894年8月1日中日兩國宣戰,甲午戰爭全面爆發
在119年前的今天,1894年8月1日(農曆七月初一),中日兩國宣戰,甲午戰爭全面爆發。
1894年1月,朝鮮南部爆發東學黨起義。朝鮮政府請求清朝派兵鎮壓。
6月5日清朝命太原總兵聶士成、直隸總督葉志超率軍2000赴朝,進駐牙山。日以保護使館和僑民為由,亦派重兵佔據仁川至漢城一帶戰略要地。不久,東學黨起義平息,清政府建議中日同時撤軍。日以幫助朝鮮「改革」拒撤。7月23日,日軍闖入朝鮮王宮,俘虜國王,扶植傀儡。
25日,日軍艦不宣而戰,在豐島海面襲擊中國護航覷「探江號」和兵船「高昇號」。
29日,日軍進犯牙山清軍駐地。
8月1日,中日兩國同時宣戰,中日甲午戰爭全面爆發。
中日兩國同時宣戰
0907年8月1日朱溫稱帝建立後梁
在1106年前的今天,0907年8月1日(農曆六月二十),朱溫稱帝建立後梁。
朱溫(852—9l2),宋州碭山人,877年參加黃巢起義,在「大齊」政權中任同州防禦使。
882年叛變降唐,賜名全忠,任河中行營招討副使。次年,為宣武節度使,進駐沐州,即以此為根據地,逐漸兼併鄰近勢力,擴大統治地區,迫使河北藩鎮歸附,成為中原最大的軍閥。
901年進封為梁王,與李克用父子長期進行戰爭。此時,唐朝內部朝官與宦官的鬥爭持續不斷,宦官韓全晦扶持唐昭宗遷到鳳翔,依節度使李茂貞。
903年,宰相崔胤與朱全忠勾結,揮師攻鳳翔,打敗李茂貞,盡除官官,控制朝政,還都長安。
904年朱全忠又殺崔胤,逼昭宗遷都洛陽。同年8月,殺昭宗,立13歲的李柷為帝。
905年,朱全忠又將宰相裴樞等30餘人殺死。
907年8月1日(唐天祐四年四月十八日)廢李柷自立為皇帝,改名晃,建都汴梁,國號梁,是為五代的後梁(907-923)。
1798年8月1日阿布基爾海戰爆發
在215年前的今天,1798年8月1日(農曆六月二十),阿布基爾海戰爆發。
1798年8月1日,阿布基爾海戰爆發。英國海軍名將納爾遜率領14艘戰艦(載著1000多門火炮)駛至埃及的阿布基爾港,向停泊在此的法國遠征軍艦隊發起奇襲。法國艦隊立即發出緊急集合信號,但幾乎有一半人員還在岸上搜集飲水和給養。納爾遜果斷的將艦隊一分為二,5艘戰艦插入法國艦隊和海岸之間,和其餘艦隻對法艦進行兩面夾攻。法國艦隊防不勝防,在英艦猛烈的炮火下損失慘重。黃昏時分,法國旗艦「東方」號被擊沉,法國艦隊司令布律埃斯陣亡。激戰至次日拂曉,法國艦隊除了三艘戰艦逃脫外,其餘10艘戰艦全部被英國艦隊擊沉或俘虜。法軍1700人陣亡,3000餘人被俘,英軍僅陣亡218人。此次海戰使拿破侖指揮的埃及遠征軍被切斷了退路,納爾遜因此被英國國王封為男爵。
1895年8月1日古田教案發生
在118年前的今天,1895年8月1日(農曆六月十一),古田教案發生。
古田教案是光緒二十一年六月十一日(1895年8月1日)發生於福建省古田縣的一場教案。當天,古田齋教教徒襲擊了其時正於古田華山上避暑的英國傳教士史犖伯及其妻兒和隨行的其他女性教士,死傷十餘人,焚燬房屋兩棟。古田教案是義和團起義前(1899–1901年)中國人攻擊西方人的最嚴重的衝突事件,在中國教會歷史上能與之相比的只有發生於1870年的天津教案。
事件發生當時史犖伯一家及其他女教士均在睡夢中,只有幾個孩子在門外玩耍。暴亂中有十一人喪生,除史犖伯本人外,其他受害者皆為毫無自衛能力的女性或兒童。由於暴徒事後將房屋和屍體焚燬,屠戮的細節並不明朗,當時許多家西方媒體對此的報道都描述不一:有的說,暴徒在大開殺戒之前並沒有折磨受害者;有的說,暴徒手段相當凶殘,除了折磨他們外,最後還將他們割喉或是活活燒死。
古田教案僅倖存五人,其中有兩個是史犖伯的孩子:一個摔斷了一邊膝蓋,另一個被戳瞎了一隻眼睛。
由於清政府事先試圖封鎖消息並且沒有及時地立案捉拿懲治兇手,因而英美指責其為同謀幫兇,並提出強硬抗議,在軍事上施加壓力。英美駐榕領事聯手組織調查團前往古田並參加會審。最後,古田齋教會的頭目全部被斬首,其他幾十名從犯被判處無期徒刑及終身充軍,古田知縣王汝霖等地方官員被革職。事件發生後,各國公使聯銜提出抗議,英國軍艦開赴福建示威,並組織調查團前往古田,英美領事參加會審。清政府電命邊寶泉「照辦」。最後,劉祥興等26人被殺,66人被處無期徒刑和終生充軍,地方官唐有德、古田知縣王汝霖等被革職。
1914年8月1日德國首先向俄國宣戰「一戰」爆發
在99年前的今天,1914年8月1日(農曆六月初十),德國首先向俄國宣戰「一戰」爆發。
第一次世界大戰是帝國主義國家為重新瓜分殖民地、爭奪世界霸權而在歐亞非三洲進行的首次世界規模的帝國主義戰爭,戰爭的雙方是以英、法、俄為核心的協約國和以德、奧為核心的同盟國兩大對立的軍事集團。
20世紀以來,奧匈帝國用武力吞併了波斯尼亞,又想把鄰近波斯尼亞的塞爾維亞納入帝國的版圖,塞爾維亞民族主義者對此早已義憤填膺。1914年6月28日,奧匈帝國皇儲弗蘭茨·斐迪南夫婦在波斯尼亞邊境檢閱了軍事演習之後,在總督和市長的陪同下乘坐敞篷汽車前往首府薩拉熱窩的市政廳。
當車隊駛上市中心一座橋樑時,一名「青年波斯尼亞」成員向斐迪南夫婦的汽車扔出了一顆土炸彈,可是沒有命中,炸彈炸傷了斐迪南後面一輛車上的隨行人員。斐迪南參加完市長歡迎儀式後,決定去看望受傷者,在途中遭到埋伏在附近的一名「青年波斯尼亞」成員的襲擊,第一槍打中皇儲的咽喉,第二槍射穿皇妃的腹部。汽車立刻返回總督府,但皇儲夫婦在途中就斷了氣。這就是歷史上有名的「薩拉熱窩事件」。
奧匈帝國皇儲夫婦遇刺,使奧匈帝國找到了侵吞塞爾維亞的一個絕好借口。奧匈帝國皇帝弗蘭茨·約瑟夫一世取消了例行的訪問計畫,寫了一封私人信件於7月5日由帝國外交部特使轉交給同盟國德意志帝國的皇帝威廉二世,先探尋一下德國的動向。約瑟夫一世知道,俄國不會甘心放棄它在巴爾幹半島的利益,而且俄國與英法兩國都訂有協約,如果奧匈帝國入侵塞爾維亞,英法兩國一定會出面干涉。因此,奧匈帝國必須取得德國的支持,才能向塞爾維亞宣戰。
其實,德國早就希望打擊和削弱自己的對手英國和法國,以便爭霸歐洲。「薩拉熱窩事件」使德國皇帝喜出望外,在接到奧皇私人信件後,他就鼓勵奧皇不必踟躕,並且堅決保證德國將助一臂之力。於是7月23日,奧匈帝國向塞爾維亞政府發出最後通牒,提出10條苛刻條件,限令塞爾維亞在48小時內答覆。其中有一條竟無理要求塞爾維亞允許奧國派員會審「薩拉熱窩事件」的行刺者。這無異於干涉塞爾維亞內政。塞爾維亞除這條之外,其餘條件全部接受。但是蓄意挑起戰爭的奧匈帝國借口沒有得到滿意的答覆,於7月28日下令軍隊炮轟塞爾維亞首府貝爾格萊德,對塞爾維亞宣戰。
在協約國方面,俄、法不能容忍奧匈的擴張,所以俄國宣佈全國總動員。8月1日德國向俄國宣戰。同一天,法國下令總動員。8月3日德國對法國宣戰,4日,德國大舉進攻比利時。同一天,英國以德國破壞比利時中立為借口,加入協約國行列,向德國宣戰。8月6日,奧匈帝國向俄國宣戰。
這樣,以「薩拉熱窩事件」為導火線,同盟國和協約國兩大帝國主義集團之間爭奪商品市場和重新瓜分世界的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了。
「袁大頭」銀幣
1915年8月1日「袁大頭」成為法定國幣
在98年前的今天,1915年8月1日(農曆六月廿一),「袁大頭」成為法定國幣。
1915年8月1日,全國開始統一銀幣,袁頭銀元成為唯一法定銀幣。
1914年2月,北洋政府為統一貨幣,頒布《國幣條例》。同時設立幣制局,鑄發新銀幣,上鐫袁世凱頭像,稱「袁頭幣」。該幣重7錢2分,樣式新穎,型式劃一,重量成色能嚴格按照規定標準,比較各種成色不一的其他舊幣明顯優越。袁頭幣發行之後,逐漸成為各地流通的主幣。8月1日,中國銀行、交通銀行與錢業公會協議,將以前所有其他貨幣一律取消,只流通袁頭幣一種。
1916年8月1日國會復會,段祺瑞出任總理
在97年前的今天,1916年8月1日(農曆七月初三),國會復會,段祺瑞出任總理。
1916年8月1日,參眾兩院議員在北京眾議院舉行開幕式,名稱為國會第二次常會,到參議員眾議員456人。會場中,「議員彼此握手,頻語寒暄」,對國會的恢復,「不勝悲喜交集」。黎元洪、段祺瑞及其他在京閣員均出席。
政府交議議案有:(1)閣員的追認;(2)副總統的選舉;(3)各種法律的修正;(4)憲法的制定;(5)民國六年度的預算案。其中制定憲法最重要,而人們所最關心的,則是追認閣員和選舉副總統問題。南方國民黨議員,主張先選舉副總統,再行追認閣員,想選段祺瑞為副總統,將內閣總理一席留給唐紹儀,避免「武人內閣」。政府意見,以為「國會倘能先將內閣承認一項解決,則中央行政基礎即可以茲鞏固」,內閣總理以段祺瑞擔任「決能稱職」。
段祺瑞則說:「近聞外間有人主張舉余為副總統,余實感激,但陸軍總長苟無相當繼任之人,恐不足收統馭全局之效;即總理一席,尤非南方允孚不可。余雖駑下,自願早避賢路,然遇萬不得已時,亦斷不以維持之責諉之他人。余意兩年以內,為收拾難局最緊要之關頭,過此則主持之人較易為力矣。」還聲稱:「某以國事為重,但使賤軀可以勉支,亦斷不肯撒手而去。」言下之意,決心任總理,唐紹儀則表示,他既堅辭外交總長,更絕無想出任國務總理的意思。
國會復會時全體議員合影
8月21日,眾議院開會,到413人,已足法定人數,由副議長陳國祥主持會議,宣佈本日第一議案為《特任段祺瑞為國務院總理咨請同意案》。黎元洪代表黎澍陳述理由說:「大總統依約法第三十四條特任(段祺瑞)為國務總理,咨請追認。查段氏在民國成立之初,厥功甚偉,雖屬軍人,而於政治經驗甚富。當民國二年時,曾代理國務總理,成效昭著。當帝制發生時,極力反對。民國恢復,大局多賴維持。茲特任為國務總理,尚希表示同意。」結果同意票407票,不同意票7票,以絕對多數通過。會後黎元洪立即通電各省知照。23日,參議院又以187票對6票的絕對多數通過。
身著蘇軍軍服的周保中
1938年8月1日蘇軍在中蘇邊境擊退日軍進攻
在75年前的今天,1938年8月1日(農曆七月初六),蘇軍在中蘇邊境擊退日軍進攻。
1938年8月,日本挑起的蘇聯邊境衝突結束。上月,日本帝國主義為了試探蘇聯在遠東的軍事力量,出動7000日軍、37門大炮向中國吉林中蘇邊境駐張鼓峰的蘇軍發動進攻。8月1日,蘇聯發表張鼓峰事件公告,宣佈:日軍已被擊退。日軍死傷400餘人,蘇軍死13人、傷55人。日,蘇聯以兩個步兵師和兩個坦克營,在重炮及重轟炸機配合下,對張鼓峰及沙草峰日軍發動猛烈反擊,經5天激戰,日軍被逐出張鼓峰及沙草峰。日軍傷亡1440多人,被迫求和。8月11日,蘇日停戰協定在莫斯科簽訂,規定雙方立即停戰,由蘇聯代表2人、日「滿」代表2人組成混合委員會調查處理雙方界線的最後劃分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