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圖文]內蒙古限制養馬政策導致珍稀鐵蹄馬瀕臨滅絕
內蒙古克什克騰是個名人輩出的地方。如果按照蒙古語的譯音,克什克騰又可以譯為「怯薛丹」,意思就是禁衛軍,指離部落首領最近的那些軍人;這片土地之所以能被稱為克什克騰,就是因為,這裡曾產生過無數蒙古最優秀的軍人。成吉思汗的元妃孛兒帖,也誕生在這一帶,她的父親是當年弘吉剌惕部的首領。
鐵蹄馬,就是出產在那裡的一種蒙古馬,它與著名的烏珠穆沁馬、上都河馬,並列為蒙古馬的三大名馬,傳說曾是成吉思汗禁衛軍的專用馬匹。
禁衛軍專用馬的式微
在《克什克騰旗志》中,記載著這樣一段關於鐵蹄馬的傳說:「千里疾風萬里霞,追不上白岔的鐵蹄馬!」而當它參加比賽,「馬身一縱,頸一伸,四蹄甩開飛也似的向前追去。乍看如閃電,再瞧似旋風,後蹄踢起的山石有碗大,在半空飛舞,看的人都驚呆了。同呼:『真是鐵蹄一般!』」
鐵蹄馬最初出現在內蒙白岔溝。在一篇專門介紹鐵蹄馬的資料裡,曾有著這樣的記載:「內蒙赤峰市克什克騰旗有一條白岔溝,溝長300餘里,溝內小山環抱,亂石遍佈,道路崎嶇。但白岔溝裡水草豐美,氣候宜人,正是這樣得天獨厚的環境培育出了白岔鐵蹄馬。
白岔鐵蹄馬的絕活是蹄質堅硬,不易裂縫,在亂石遍佈的崎嶇山路上也如履平地,而且不但可以供人騎乘,拉車用挽也是一把好手,因此得了『白岔鐵蹄馬』的美稱。」
白岔鐵蹄馬因蹄質堅硬而得名。鐵蹄馬又稱踔蹄馬,蹄小而立,敦厚而圓,色如墨玉,無論在什麼道路上行走都無須裝蹄鐵(掛掌),特別適應在石頭較多的山道上行走,爬坡下梁不縱不跳,行走之平穩,是其他馬所不及的。鐵蹄馬身材短小,耳尖頸曲,鹿腹斜尻,後腿奇長,是典型的蒙古走馬型。據記載,1948年白岔區一匹鐵蹄馬從當時區政府呂家溝門出發,當天到了巴林左旗林東鎮,一日行程300公里。
然而,這種傳奇般的動物現在面臨絕種的危險。鐵蹄馬不是野生動物,怎麼會在寬廣無垠的大草原上消失,甚至絕種呢?一開始,聽北京天下溪咨詢中心的呂妍和周維講起內蒙克什克騰旗「鐵蹄馬」故事的人,都不敢相信她們說的話。
然而,這種「藍血」蒙古馬真的有可能瀕臨滅絕,不管它是不是長著「鐵蹄」。因為草原覺得它沒有用了。那些蒙古馬最開始從農區消失,現在除了極少數的地方有人用馬拉車、耕地之外,幾乎沒有地方需要馬。
本來牧民養馬,是不在乎它們有用無用的。馬、牛、綿羊、山羊、駱駝,五畜,他們想養多少就養多少。因此,馬即使無用,他們也會養著,因為馬是草原精神的象徵,是草原自由寬廣博愛的表現。但現在馬的新政策首先要求將馬全年圈養起來,接著又要求一家最多只能養一匹,而且必須是騸過的公馬。等這匹馬老了,死了,自然不會繁殖出下一代來。這樣,馬就像窮困潦倒的男人一樣,由於娶不了媳婦,自然難以繁衍。
兩個牧民要頂風保護鐵蹄馬
克什克騰旗牧民寶音達來與阿拉騰,開始只是憑直覺要保護鐵蹄馬,只是沒資金支持理想。
春天是買馬最好的時候,這時候的馬,由於一個冬天都吃得不太好,身體虛弱,性情也相對懦弱,比較好調養,比較容易換新主人。然而,他們沒有錢,等他們下了決心,借高利貸去買馬來保護的時候,已到了夏末秋初。
寶音達來和阿拉騰在2008年就想要保護鐵蹄馬。他們自以為很聰明地想到了一個辦法,就是在當地成立馬文化協會。馬文化協會在2009年8月初成立了,成立時還舉辦了那達慕大會,有240多個牧民成了會員。
然而他們很快就發現,馬文化協會根本無法阻擋限制養馬的政策。
出自克什克騰旗政府的政策說,馬會破壞草原,因此必須全年圈養。而且馬也已經沒什麼放牧的用處了,因此一家一戶最多只能養一匹馬。如果發現馬沒有圈養,其他人有舉報的權利。「旗生態辦公室」、旗草原站一旦發現誰在養馬,就可以對其實施罰款。一匹馬發現一次,罰款300元。
寶音達來和阿拉騰家裡都養著幾十匹馬。但這些馬都不是鐵蹄馬。他們因為養這些馬,經常被罰款,有時候,一年要被罰一兩萬元。
成立馬文化協會沒用,政策很快下達到所有的地方。
克什克騰分為林區、農區和牧區,相對來說,農區和林區的政策執行起來要嚴格,而鐵蹄馬的主產區恰恰是在克什區騰南部的一個白岔溝裡,這個地方主要是農區。當地人為避罰款,開始大量出讓鐵蹄馬。
其實這個地方的鐵蹄馬過去也不是由農區的人們養著,當年這裡有北京軍區紅山軍馬場,但現在這個軍馬場也消失了,所養的馬改在農戶家裡寄養。而限制養馬的浪潮,正從南向北,從農區向牧區,不緊不慢、不依不饒地推進著。
按照寶音達來和阿拉騰的估計,最多到2011年,克什克騰旗所有的地方,都將很嚴格地執行限制養馬的政策。而鐵蹄馬的數量本來就在逐年下降,最多幾百匹,如果沒有人去及時把其收留,很可能在一夜之間從克什克騰草原上絕根。
「就像草原上的狼似的,不經意間,就從你眼前消失了。」寶音達來和阿拉騰說。他們,一起高利息借了6萬元高利貸,買了16匹馬,放養在自家牧場上,這是他們能力的極限。
他們很清楚在這個時候冒險買馬的風險,因此決定所有的一切都由二人共同承擔。他們想好了,哪怕把自家的馬群賣掉,也要留住這些鐵蹄馬。16匹太少,要正常繁衍下去,有30匹左右是比較理想的,如果有錢,他們準備去收購更多鐵蹄馬。
寶音達來和阿拉騰德努力吸引更多人關注鐵蹄馬,其中也包括像「北京天下溪咨詢中心」這樣的環保組織。呂妍和周維都在這一組織中的「人與草原網絡」項目裡工作,寶音達來的家是他們觀察草原變化的一個重要「哨位」。
今年8月,呂妍來到寶音達來家時,意外看到門口停著一輛車,車上裝著7匹鐵蹄馬。寶音達來和阿拉騰正在蒙古包裡休息,那是他們剛剛從南部農區收來的第二批馬。
細心的呂妍很快就知道了他們借錢保護鐵蹄馬的故事。一回到北京,她就開始寫文章,並在另外一個環保組織「達爾文自然求知社」裡作了一次講座。聽到這個故事的人無不感動,覺得都應當一起來做些什麼。
他們準備為寶音達來募捐10萬元左右,一是幫他們再購買一些鐵蹄馬,以便形成可繁衍的種群;二是想幫他們爭取特殊政策,允許他們自由養育這些馬,因為馬是一定要自由地生活在草原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