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悟空的身世之謎 破解歷史上孫悟空的身世真相
孫悟空的身世之謎:孫悟空,中國明代小說家吳承恩著作的《西遊記》中的主角之一,是在中國家喻戶曉的神話角色,也是一代年輕人所追崇的虛擬人物之一,然而孫悟空從何而來,他真的是從石頭裡崩出來的嗎?接下來就由小編來探究下孫悟空的身世之謎。
一,我們知道孫悟空是石頭裡跳出來的,所謂「父天母地」。這個形象與《淮南子》所記夏啟之誕生於靈石是何等的相似?
二.「形若猿猴」的外貌,如「無支祁」。無支祁是唐代李公佐《古岳讀經》中所寫的淮河水神。「形若猿猴,縮鼻高額,青軀自首,金目雪牙,頸伸百尺,力逾九象,搏擊騰踔疾奔,輕利倏忽」,與孫悟空的確不無相似之點。;
三就是「銅頭鐵額」的特徵,這個可能是受到了與黃帝爭位的蚩尤及其眾兄弟的傳說的影響;
四.孫悟空「與帝爭位」,號稱「齊天大聖」的戰鬥精神,不由得不讓人想到與帝抗爭的刑天。
也有人提出孫悟空的形象是受印度神話的影響,比如印度史詩《羅摩衍那》裡所寫的猴子國的神猴哈奴曼,他的神通也是大得驚人。能在空中飛行,能把喜瑪拉雅山拔起背著走,還曾經被吞入一個老母怪的腹中,在裡面伸縮變化後又從老魔的耳朵裡鑽出來。
這些爭論到現在還在繼續,我們不是專業人士。論證這些只不過好玩罷了。讓我們看看流傳於宋朝的話本小說《大唐三藏取經詩話》是怎麼描述孫行者的原型的:
一白衣秀才,從正東而來,便揖和尚,「萬福萬福!和尚今往何處,莫不是再往西天取經否?」法師合掌曰:「貧道奉敕,為東土眾生未有佛教,是取經也。」秀才曰:「和尚生前兩回去取經,中路遭難,此回若去,千死萬死!」法師云:「你如何得知?」秀才曰:「我不是別人,我是花果山紫雲洞八萬四千銅頭鐵額彌猴王。我今來助和尚取經,此去百萬程途,經過三十六國,多有禍難之處。」法師應曰:「果得如此,三世有緣,東土眾生,獲大利益。」當便改呼為猴行者。
這裡還不叫孫悟空,而且他的形象還是個白衣秀才。不過後來的《西遊記》已經很明顯的在仿照他寫做了。我們接著看:
行者神通,偕入大梵天王宮,法師講經已,得賜「隱形帽一頂,金鐶錫杖一條,缽盂一隻,三件齊全」,復反下界,經香林寺,履大蛇嶺九龍池諸危地,俱以行者法力,安穩進行;又得深沙神身化金橋,渡越大水,出鬼子母國女人國而達王母池處。(中國小說史略)
可見孫悟空的本事已經很大了,有趣的是,《西遊記》裡寫孫悟空偷蟠桃是主動的,而在這本小說了卻是唐僧想吃:
法師曰:「願今日蟠桃結實,可偷三五個吃。」(孫悟空卻不敢去)猴行者曰:「我因八百歲時偷吃十顆,被王母捉下,左肋判八百,右肋判三千鐵棒,配在花果山紫雲洞,至今肋下尚痛,我今定是不敢偷吃也。」
以上都是關於此類故事的一些補充,記得還有各類雜記小說等有關孫猴子的傳說,但由於太過於雜亂並且不具有形象性,就不一一列舉了。而至於西遊記中對孫悟空的描寫,想必大家都非常熟悉,因此也就沒有再囉嗦的必要了。可見當時就有維護統治中心的思想了。師傅吃桃子,悟空偷桃子,今天,我們在這裡為任勞任怨的孫悟空同志平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