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文]胡耀邦逝世19週年:流芳正氣總盈盈 | 陽光歷史

 

A-A+

[圖文]胡耀邦逝世19週年:流芳正氣總盈盈

2016年04月27日 名人軼事 暫無評論 閱讀 97 次

胡耀邦逝世19週年紀念:流芳正氣總盈盈(組圖)


劫後餘生的巴金與胡耀邦在中南海談心。



胡耀邦逝世19週年紀念:流芳正氣總盈盈(組圖)


1984年1月,胡耀邦親臨廣西邊防前線,看望了在1981年法卡山收復戰中「法卡山英雄營」。



胡耀邦逝世19週年紀念:流芳正氣總盈盈(組圖)


1984年1月,胡耀邦親臨廣西邊防前線,慰問烽火前沿的廣大官兵。


鄧小平、胡耀邦、李先念在機場(1980年)

今天是中國無產階級革命家,政治家。中國共產黨領導人之一。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總書記胡耀邦去世19週年紀念日。





上世紀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胡耀邦主持大規模平反冤假錯案,落實知識分子政策。圖為劫後餘生的巴金與胡耀邦在中南海談心。





1984年1月,胡耀邦親臨廣西邊防前線,慰問烽火前沿的廣大官兵,並看望了在1981年法卡山收復戰中樹立卓越功勳的「法卡山英雄營」。





1984年1月,胡耀邦親臨廣西邊防前線,慰問烽火前沿的廣大官兵,並看望了在1981年法卡山收復戰中樹立卓越功勳的「法卡山英雄營」。



胡耀邦



1915年11月20日至1989年4月15日



籍貫:湖南瀏陽



中國無產階級革命家,政治家。中國共產黨領導人之一。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總書記(1980—1987)。



安葬於江西省九江市共青城



開篇辭



公元2008年,改革開放30週年。



紀念,是為了更好地繼續;紀念,是為了更好地繼承。繼續改革的征程,繼續開放的號角,繼承那些先驅的膽識、智慧與風範。



緬懷先驅,是死之慰,亦是生之責;緬懷先驅,是重溫過往更是開拓未來。



雨霖鈴·祭改革先驅



霧雨霏霏,映深南路,諧和萬家。改革旌旗揚展,猛回頭,闌珊不再。抬眼細數滄海,竟三十冬夏。念悠悠漫遠征程,先驅歷歷海天闊。



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恩澤千秋言。今晨當思何處,憶崢嶸、血路尤在。此去經年,應是千古好景即設。便更懷先驅風範,當與世人說。



外甥深圳街邊賣報



曾維信對深圳充滿感恩,是眼前這座夢之城讓他實現了祖祖輩輩孜孜以求的———從「村裡人」到「城裡人」,從「貧窮者」到「富裕者」。而深圳該感激的,除了這些與特區共命運的建設者,還該銘記那些「在特區殺出一條血路」的締造者們。從這個意義來說,曾維信仍舊要感謝那位表面看來沒有給自己帶來任何特殊利益的「高官親戚」。


在很多家人和老鄉的記憶中,耀邦有些不近人情。西嶺腳下的那處滄桑飄搖之所多少年來未曾有些許的嬗變,他的親人也多半耕作於斯、勞作於此,「領袖故里」與「領袖親人」的名號沒有給這座滿目蒼翠的小鎮帶來惠澤。一開始,鄉間四鄰對此頗有微詞。歲月的流淌讓親友、坊間逐漸理解了耀邦———不是「冷血傲骨莫問親」,而是「身正行范嚴律親」。



胡德資便是個典型。1980年胡德資畢業待分配,當地政府為了照顧「領導家屬」,將他安排進岳陽物資局工作,其實也就是招待所的一名工人。胡耀邦聽聞此訊,當即大聲呵斥其兄長,並絲毫不留情面地將年輕氣盛的親侄「遣送」回鄉下務農。胡德資憑借自己的一技之長當上了生產隊長。改革開放以後,他利用家鄉瀏陽「花炮之鄉」的優勢,輾轉武漢開了五年鞭炮門市部,最終回到老家,守著那棟祖宅和自己一手辦起的胡家飯店。



三十年間,胡德資到過三次深圳探親———耀邦的嫡親外甥曾德盛一家長居於此。這座四海九州群賢畢至的特區之城,不僅胡耀邦參與決策了這裡的拓荒之旅,其親人也在這裡親歷並見證了漁村變都市的華麗轉身。胡耀邦作為當時鄧小平大刀闊斧力倡改革的得力助手,在「深圳特區」問題上展現出了極大的勇氣、魄力與膽識。



曾德盛老人1998年來到深圳,入住兒子曾維信購置的宅第。曾家是改革開放的受益者,曾維信與那個時代千千萬萬個懷揣「淘金夢」的熱血青年一樣,1994年隻身一人來到特區,租下一間10平方米的小屋開始「下海」生涯,職業是「賣報郎」,在筍崗西路西湖賓館邊開了一家旺鋪。多年來,他風雨無阻、任勞任怨。曾維信並非不知道耀邦與自己是何關係,其他親友屢屢受挫的「經驗」使他從來沒有想過要沾點「高官親戚」的光。在他看來,自己就是一個再普通不過的南下打工仔。來深圳後短短幾年光景,曾維信便順利盤下了兩個報亭,收益也直線上漲,過上了愜意舒適的小康生活。



為特區發展保駕護航



1980年初,胡耀邦來到深圳、珠海。短短幾天實地走訪,他的話語便如此鏗鏘:「要在深圳搞個對外開放的窗口,窗口發展得好,就搞特區。」此言一出,如掀巨浪。



世人讚賞胡耀邦有兩大功績最為卓越、深遠:平反冤假錯案和全力支持改革開放。1980年初,胡耀邦來到深圳、珠海。短短幾天實地走訪,他的話語便如此鏗鏘:「要在深圳搞個對外開放的窗口,窗口發展得好,就搞特區。」此言一出,如掀巨浪。在那個塵封多時、剛剛探討「開放」的年代,「特區說」成為保守派們的眾矢之的,一度有人力陳不可,甚至痛哭流涕地指責:「你搞的『特區』就是『租界』。」



曾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長期與耀邦共事的胡啟立回憶當時的場景,至今都在歎服其沖天的勇氣:「耀邦同志在小平同志支持下,堅決頂住,盡全力支持和保護特區的健康發展。當時,耀邦同志保護特區、保護廣東堅持改革開放的方向和探索,是需要極大的政治勇氣和理論勇氣的,稍有點私心雜念,就有可能使改革開放的大局受挫。」



1980年,任仲夷被胡耀邦相中,從遼寧省委第一書記任上調入廣東,主政南粵。任仲夷當年曾多次上書中央要求在大連興辦特區,屢未獲准。「耀邦同志對我說,你曾要求在大連辦特區,這不可能,但中央決定調你到一個有特區的地方去工作,就是廣東。」據資料記載,任仲夷生前回憶起這一紙調令時,感慨良深。



到任廣東三年後,任仲夷陪同胡耀邦再次來到深圳特區。此時,有關特區的質疑聲音正此消彼長,有人叫囂:「深圳只剩下國旗是紅色的。」面對創辦初期特區遭遇的種種困惑,胡耀邦在這次考察中高度讚賞了深圳的建設成就,並即席為深圳題詞:「特事特辦、新事新辦、立場不變、方法全新」。黨史記載,這是自1982年以來中央高層領導第一次正面評價深圳。



「廣東有今天,多虧了鄧小平。胡耀邦等中央領導也功不可沒,提廣東的改革開放,不能不提他們。這是歷史,這不是謙虛,是實事求是。」德高望重的任老生前多次強調,「開創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新局面是全黨同志共同努力的結果。作為總書記的耀邦同志在小平同志的領導下,披荊斬棘、衝鋒陷陣,為我國改革開放做出了重要貢獻,功不可沒。」



曾想在深辦實驗大學



胡耀邦對深圳還寄予了其他期望。陳樹柏,電機工程學領域的世界級專家、「美國電子與電器工程師學會」院士。多年以後,談及胡耀邦、談及深圳,他的心中總是有一種難以名狀的矛盾———感激中夾雜著遺憾。



改革開放之初,陳樹柏在鄧小平的直接邀請下回到國內,在看到當時高等教育出現的種種問題後,陳樹柏提筆寫下一份建議書———希望在國內創辦一所新型大學,博采眾長,充分吸取美國大學的成功辦學經驗,培養國家急需的高科技人才,而校名便叫作「中國實驗大學」。



1984年夏,胡耀邦在北戴河與陳樹柏會面。「胡先生一見面就對我說:」我這次和你會面,不是代表鄧小平,也不是代表我自己,而是代表黨中央,向你表示籌辦『中國實驗大學』的建議已獲批准。「陳樹柏回憶,胡耀邦當年強烈建議」要把『中國實驗大學』的校址選在特區深圳。「



深圳在當時是一個代號:大刀闊斧、銳意創新。陳樹柏辭去了自己在美國聖塔克拉拉大學的一切職務,跨洋奔波,頻繁往返深圳與加利福尼亞。據他回憶,胡耀邦當年為這座承擔著中國高等教育改革重任的「特區大學」考慮得非常仔細,寄予很高希望。「胡先生清楚地算過賬,『你向中央要求兩億元,我們決定給你兩億三千萬。為什麼呢?因為深圳一平方公里』七通一平『工程已需費一億,兩億元剛夠平整兩平方公里的土地。那麼,平整土地後沒有錢怎麼辦?所以我們決定再給你三千萬作首期基建費用……」而對於陳樹柏自身的前途命運,胡耀邦也是考慮良多,在聽說他辭去了美國所有任職後,曾建議其謹慎考慮:「最好是留職停薪,留條後路,較為穩妥。」



不過,辦一所大學並不簡單。由於財力原因,「中國實驗大學」的設想寂靜地在深圳夭折。但是,陳樹柏的一些思路和理念後來被國內其他開明的大學採納吸收,從這個意義上來說,陳樹柏認為「也算是事情的最好彌補」。

■追思



耀邦同志是我的恩人



回憶人:張揚,當代著名作家。1979年1月,「張揚案」在胡耀邦直接干預下平反。



對胡耀邦心存感激的人很多,尤其是知識分子。如果說陳樹柏對胡耀邦的感激源自「給予其充分施展才華的空間舞台」,那麼,張揚這位來自耀邦故鄉的知青,他感激的原因要更加直接———「張揚案」在胡耀邦的直接干預下平反。



張揚,當代著名作家、現任湖南省作協名譽主席。1963年2月,張揚寫出小說《第二次握手》的初稿,後多次重寫,其1970年版本最終引起巨大轟動,在「文革」中造成全國規模的手抄本流傳。這部小說在當時被稱作是「劃過沉沉黑夜的一道閃電」,被評價為「感動了整整一個時代的中國人」。不幸的是,小說很快被「四人幫」列入黑名單,而張揚也被「內定為死刑」。1979年1月,「張揚案」在胡耀邦的直接干預下平反。從此,張揚與耀邦結下了特殊的情緣。



4月9日傍晚,作家張揚在家中接受了本報記者的獨家專訪,談及耀邦,老人情真意切。



南都:張老師家中掛了很多珍貴的照片。其中,你與耀邦的這張合影最大、最顯眼。



張揚:是的,這也是我與耀邦同志唯一的一張合影,1989年1月6日在長沙省委招待所拍的。當時我拿的是一個50元錢的最簡單的傻瓜相機。而就是這部最低檔的相機卻拍出了一張我最珍惜的合影。耀邦同志是我的恩人。



南都:《第二次握手》的重寫本出版發行以來,銷量依然驚人。就我瞭解,在深圳、廣州地區,這部書頗為熱門。



張揚:這部書的累計印數達430萬冊,至今居新時期以來我國當代長篇小說發行量的首位。我想,一方面是出於本身的內容,源自本體的魅力;另一方面也確實不能否認歷史在其中扮演的角色。耀邦同志也很喜歡這部書,他也是我的讀者。



南都:最近你好像很少創作小說了,作品多為報告文學和雜文。尤其是雜文,非常犀利。歷史上瀏陽出了不少敢於衝破束縛的名人、先驅。



張揚:一點不錯。有一句詩叫做「中華亙古一瀏陽」,指的就是公認的改革先驅瀏陽人譚嗣同。現在我看有「兩瀏陽」,胡耀邦也是當之無愧的改革先驅,他在改革開放中是立了功的,參與了很多重大決策。



南都:這些參與的決策中就包括了建立和發展經濟特區。



張揚:是的。當時很多老同志對經濟特區有意見,到死都不願意去特區。耀邦同志在這個問題上態度堅決果斷。坦率地講,我不大懂經濟,但憑借我與耀邦的特殊關係,我也關注過特區的發展。我去過幾次深圳,發展的確非常快。我這麼想:如果說特區有什麼地方做的不好,那就是改革開放的力度還不夠,很多地方還要繼續深入改革、思想還要再解放。耀邦同志當時在這方面的勇氣和魄力是很讓人受鼓舞的。



南都:為什麼會有這樣的勇氣與魄力?



張揚:這個問題好。以我對他的理解,那就是因為他是一個人,一個真正的人,從撥亂反正到改革開放到發展特區。當時那個環境,是非撥亂反正不可,非改革開放不可的環境,有人縮手縮腳,怕什麼?害怕的人都不是真正的人,他們有私心。在那個年代敢於改革的先驅們,才是有人情、有人性的,是人性的一種復歸。



南都:耀邦的兩大功績———平反冤假錯案與堅定執行改革開放,二者都彰顯了人性。



張揚:我就是這個意思。平反冤假錯案太重要了,這為下一步的改革開放提供了豐富而又珍貴的人才資源。沒有人才,再怎麼改革和開放都是空談。人才,是改革開放的底氣。



■人物史記



百姓昭明,協和萬邦



2008年4月9日,湖南瀏陽中和鎮蒼坊村。



58歲的胡德資坐在竹椅上,正午的陽光直射面龐,皺紋清晰可見。在他身後,是一座兩層貼著乳白色外牆磚的小樓。這既是其一家老小的住所又是他們的謀生之所:樓上住人,樓下是自家開的土菜館。儘管開張還不到兩年,已在中和鎮方圓幾里範圍內客流量最大。土菜館的名字叫「胡家飯店」,出門步行百米即是原中共中央總書記胡耀邦的祖宅,飯店的主人胡德資正是胡耀邦的親侄子。



臨近4月15日,前來故居瞻仰的人明顯增多,這也讓胡家飯店的上座率比平時高出幾成。在一省之隔的江西共青城外,原本靜謐的富華山從清明開始也迎來眾多的拜祭者———耀邦的骨灰深埋於此紅土綠林中已風雨十八載。



很多人沒有也不會忘記四月十五。



這一天是胡耀邦忌日。



「周離舊邦,其命維新,百姓昭明,協和萬邦」,這是《詩經·大雅·文王篇》裡的名句,而胡耀邦的名諱正來源於此。1915年11月20日,胡耀邦誕生在湖南瀏陽中和鎮蒼坊村西嶺腳下,由於其兄長大都早夭,作為家中第九個男丁,長輩們對「九子」寄予了厚望。觀其一生,從漫漫征程的萬里求學到金戈鐵馬的戰場風雲,從撥亂反正的肅清拯救再到鐵腕改革的上下求索,胡耀邦的行為稟賦與這個名字有著天然的契合。



在瀏陽河哺育的這方潤土上,與耀邦有千絲萬縷聯繫的人不少,鄒周超就是其中一位。鄒周超,現任胡耀邦故居管理處負責人,1974年生,瀏陽本地人。「我1996年從部隊專業就到耀邦故居工作,一年後調去了文物管理所。整整十年後,我又回到了這裡,現在不光有耀邦故居,還建起了一座立體化介紹耀邦生平的紀念館。」鄒周超現在每日的工作就是管理、守護眼前的這兩座建築。「這種特殊的緣分讓我對胡耀邦充滿感情。從參觀人數的逐年上漲也可以看出,很多東西確實是不會隨著時間的流逝而被淡忘的。」



鄒周超給出了兩個最簡單的數據:2006年來故居和紀念館瞻仰的人數是5萬人次,而2007年這個數字就漲到了8萬,參觀者除了來自湖南、江西兩省外,廣東來客也佔據了相當的數量。這一數據今年仍在上漲。



鄉親們都說,胡耀邦其實沒有為家鄉做過什麼事情,不少人對此頗有微詞。日子久了,大家才逐漸理解了這位老鄉。在為他修建的紀念館中的顯要位置,當地人選擇鐫刻上胡耀邦的一句名言:「共產黨人是給人民辦事的,不是給一家一族辦事的。」與這句話呼應的,是耀邦祖宅內懸掛了幾代的一副對聯:「屋矮能容月,樓高不染塵」。4月9日,前來故居瞻仰的旅美學者丁學良用毛筆蘸上濃墨抄錄下那副屋內高懸的著名對聯:「屋矮能容月,樓高不染塵」,凝視良久後,再次提筆,將此對聯改動二字———「身矮能容月,位高不染塵」。



「我有了什麼喜事,就會去耀邦故居,或者去江西他的墓前,告訴他。」張揚從書櫥裡拿出一本最新版的《第二次握手》,「這個重寫本一出來,我們一家人就去了趟共青城。」而被叔叔「遣送」回鄉的胡德資在耀邦忌日將至之時,也經常忍不住反覆擦拭自己與叔叔的合影。不少人也選擇網絡拜祭來緬懷這位改革先驅,「無盡的愛」紀念網專門設立的「胡耀邦紀念館」進入4月以來流量每天都突破千人次。



■耀邦詩語



騙子和低級趣味



任何騙子都要披上神秘的外衣,凡是裝腔作勢,高深莫測,讓人看不清,動不動就訓人的肯定有問題。



小算盤,小圈子,小報告,小動作,小是小非,小恩小惠……搞這些東西有什麼意思?低級趣味!



一身正氣埋頭苦幹的人不少,但不琢磨事、專門琢磨人的人也不會消失。



我看這個問題,我們這一代解決不了,下一代也解決不了。



歷史是混不過去的



我們的歷史是光明的,還是陰暗的,是光彩的,還是不光彩的,每個在台上的人,都要經受檢驗。歷史是混不過去的。


標籤:



給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