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文]魯迅與青年共產黨人畢磊
魯迅與青年共產黨人畢磊
沈鴻鑫
魯迅在《怎麼寫》(夜記之一)一文中寫道:「畢磊君大約確是共產黨,於四月十八日從中山大學被捕。據我的推測,他一定早已不在這世上了,這看去很是瘦小精幹的湖南的青年。」可見,魯迅與青年共產黨人畢磊有著深厚的友誼。
1926年夏,魯迅脫離了軍閥佔據的北京,南下廈門,擔任廈門大學文科國文系教授兼國學研究院教授。1927年初,魯迅又應中山大學之聘,由廈門到達曾經是革命中心的廣州,擔任中山大學中文系主任,同時兼任教務主任。魯迅是於1927年1月18日抵達廣州的。當時中共廣東區委委派與魯迅聯繫的即是中山大學學生畢磊。
畢磊是湖南澧縣人,出身於職員家庭。幼年隨父遷居長沙。1922年從長沙明德中學畢業後考入廣東高等師範學校(後改廣東大學、中山大學)英語部。11月,與同學一道組織倡導「科學和教育救國」的知用學社。1925年加入中國國民黨,並任學校特別支部委員。「五卅」運動爆發後,積極投入廣東的反帝鬥爭,思想進步很快。同年9月,任廣州革命青年聯合會執行委員,分工負責宣傳部工作。不久,當選為廣東大學學生會主席。同年秋,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年底,轉為中國共產黨黨員。1926年2月初,當選為廣州青年運動委員會委員。4月,參加廣東全省青年運動人員大會秘書處的工作。5月,擔任中共廣東區委學生運動委員會副書記,協助惲代英在廣東文化教育界、青年團組織和黃埔學校開展青年工作,成為廣州學運和青年運動的著名領袖之一。受黨組織委託,主編以國民黨廣州市黨部宣傳部名義發行的《廣州評論》旬刊,他還主編刊物《做什麼》。他長得短小精幹,樸實沉著,是一位青年共產黨人,優秀的學生領袖。
1927年初,北伐戰爭節節勝利,形勢很好。然而國民黨的右派卻在蓄意破壞國共合作,醞釀叛變。因此魯迅一到廣州,就發現廣州的現狀是「紅中夾白」。國民黨的右派為了欺騙群眾,爭取輿論,開始是對魯迅採取拉的手法,但魯迅看穿了他們的意圖。在學生會出面舉行的歡迎會上,中山大學副校長朱家驊也跑來參加,他假意吹捧魯迅為「革命家」、「戰士」,魯迅對朱家驊的話當眾聲明說:「大家很熱忱,其實我是沒有什麼值得歡迎的。朱先生說我是『革命家』,我這個人有什麼『革命?』我不是什麼『戰士』和『革命家』。朱先生說的那一套我不承認。」接著魯迅又說:「我在廈門時聽說廣東是『革命策源地』,是很革命的地方,『赤化』了,『紅』的很,既然如此,我很想來看看,看看廣州的革命究竟怎麼樣?『紅』的怎麼樣?是真革命,還是假革命?跑來一看,果然是『革命』了!滿街紅標語,還用白粉寫的字——『紅中夾白』!」那時官僚戴季陶、陳公博、孔祥熙等也紛紛前來邀請赴宴。對那些請帖,魯迅則乾脆在傳達室裡貼上「概不赴宴」四個大字作為回答。
然而魯迅對中共派來的畢磊卻是非常熱情。畢磊根據中共廣東區委的指示,經常把中共主辦的刊物《人民週刊》、《嚮導》、《少年先鋒》、《做什麼》等送給魯迅閱讀,並且向魯迅介紹中共對當時形勢的看法。魯迅總是很仔細地聽畢磊的講話,而且不時談論自己的想法。他們兩人經常促膝談心,有時甚至秉燭作竟夕之談。星期天魯迅還常與畢磊一起到書店瀏覽,去公園散步。
有一天,畢磊對魯迅說,:「中共區委負責同志想到這兒來拜訪您。」魯迅聽了很高興,說:「太好了!我也正想見見他。不過,他來這裡容易惹人注意還是我去方便些。」在三月的一個夜晚,魯迅由畢磊陪同來到中共兩廣區委的秘密機關,與陳延年同志會面,親切地作了一次推心置腹的長談。通過與陳延年的長談,以及與畢磊的頻繁接觸,魯迅更清楚地瞭解了當時的形勢,瞭解了當時共產黨的方針、政策和任務,加深了對中國共產黨的認識。當時,社會上鬥爭很複雜,學校裡也很複雜,受國民黨右派操縱的反動學生組織「樹的黨」活動很多。但魯迅通過畢磊與進步學生團結在一起,當時魯迅的教學工作很忙,但他還是花費很多精力,關心中共支持出版的刊物、壁報,並每月捐助經費。
4月8日,魯迅在共產黨人應修人陪同下,應邀到黃埔軍官學校作了《革命時代的文學》的著名演講,魯迅深刻闡述了革命與文學的關係,他說:「一首詩嚇不走孫傳芳,一炮就把孫傳芳轟走了。」他又說:「為革命起見,要有『革命人』,『革命文學』倒無須急急,革命人做出東西來,才是革命文學。」
那個時候,國民黨右派已經滿腹殺機。1927年4月12日,蔣介石終於在上海發動反革命政變,對共產黨和革命人民舉起了屠刀,逆風很快刮到了廣東,畢磊多次冒著風險到魯迅家看望。4月14日,他又來到魯迅住處,魯迅勸他不要出去,說出去危險,他說:「我還要給同志們送個信」。
4月15日,廣州開始了對共產黨員的大逮捕,黃埔軍校的武裝被解除,省港罷工委員會的武裝被解除,各工友糾察隊被勒令解散。中山大學的共產黨員、共青團員和進步學生一批批遭到逮捕,其中就有畢磊。魯迅得到這個消息,十分憤怒和焦急。他為了營救畢磊和其他共產黨人、進步學生,冒著風雨趕往中山大學,在中山大學各系主任的緊急會議上嚴詞抗議,並大聲呼籲營救學生,可是朱家驊拒絕了這一正當要求。魯迅見營救無果,憤然宣佈辭去中山大學的一切職務,並退出會場,表示強烈的抗議。
接著,魯迅在報上看到被捕青年在南關戲院收容的消息,他不顧自己的安危,主動捐款,並親自前去慰問。
畢磊是一位堅強勇敢的中共黨員,敵人對他多次嚴刑拷打,又派戴季陶、朱家驊到獄中誘降,他堅貞不屈,痛斥敵人,英勇地帶領大家高呼革命口號,並在獄中帶領難友開展鬥爭。4月23日凌晨,敵人用兩艘軍艦將他和蕭楚女等人押到珠江南岸的南石頭「懲戒場」殺害,他被鐵鏈鎖住,殘酷地裝進麻袋,丟進了珠江。犧牲時年僅25歲。
魯迅聽到畢磊壯烈犧牲的消息,十分悲痛,很長一段時間,食不知味,夜不能寐。他在許壽裳面前多次談起這個瘦小精悍、辦事幹練的湖南青年,深情地感歎道:「常常來談天的,而今不來了」。「畢磊死了,是被鐵鏈鎖住了弄死的……」《怎麼寫》這篇文章就是懷著濃重的悲憤心情寫出來的,寄托了他對畢磊這位勇敢的戰士,這位年輕朋友的沉痛悼念。
鏈接
畢磊烈士,1902年7月13日出生於湖南澧縣,後全家遷到長沙。畢磊7歲就讀長沙明德中學附小,因品學兼優,畢業後被免費升入明德中學。1922年官費考入國立廣東高等師範學校英語部。1925年8月加入共青團,同年底加入了中國共產黨,並任中共廣東區學生運動委員會副書記。1926年5月大學畢業後,黨組織準備送畢磊到蘇聯留學,後因工作需要留在學校繼續學習,並從事革命活動。1927年4月12日,蔣介石在上海發動反革命政變後,廣東形勢日趨緊張。4月14日晚,畢磊執行任務時,在中山大學校舍二樓一間房子裡不幸被捕。敵人對畢磊多次嚴刑拷打,戴季陶、朱家驊等也曾到獄中誘降,畢磊始終堅貞不屈,在獄中帶領難友開展鬥爭。4月23日凌晨,敵人用兩艘軍艦將畢磊和蕭楚女等人押到珠江南岸的南石頭「懲戒場」殺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