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圖]退伍兵日記中的國慶閱兵:最幸福的一天
1984年10月1日,鄧小平同志檢閱炮兵學院方隊。當時,王曉輝站在方隊第八排面中間位置。
王曉輝25年前在閱兵村留影。
1984年10月1日,閱兵結束後,王曉輝激動地寫下了當天的日記。
1984年5月22日,宣化炮院受閱方隊出發前往「閱兵村」。
在「閱兵村」進行訓練
宣化炮院「蘇寧隊」學員經過,王曉輝不禁回憶起自己當年在這條林陰路上訓練的情景。
雖然參加閱兵儀式已過25年,王曉輝踢起正步風采依舊不減當年。
前言:天安門受閱官兵是我們這支鋼鐵雄師的代表。經過天安門前的那個時刻,無疑會成為他們人生中最值得銘記的華彩篇章,深刻地影響著他們以後的生活。
在一個偶然的機會,我們結識了一位普通的轉業軍人,並有幸讀到了他在25年前寫下的閱兵日記。從入選、訓練到正式受閱,近300天的日記,記錄了那段日子的點點滴滴。他不過是當年受閱大軍中最普通的一位軍人,但從他的日記裡,我們可以清晰地觸摸到那段不平凡日子給一個人留下的烙印。
這就是所謂的個人記憶。歷史就是由這一個個參與其中的普通人共同寫就的。
結識北京榮寶集團總經理王曉輝是在一次朋友聚會時。酒至半酣,看起來儒雅斯文的王曉輝唱起了一首軍歌,很有幾分功底。他說,當了20多年的兵,難忘的事情不過幾件,其中最難忘的是參加國慶35週年大閱兵。然後,他站起身來,做了一個非常標準的踢正步的動作,嘴裡還乾淨利落地念著口訣:「踢腿起風,落地砸坑!」
王曉輝對25年前那次閱兵記得非常清楚,甚至訓練時的很多細節都不假思索地娓娓道來。他的語速很快,看見我們記錄不及,就說:「不用記了,我的日記裡都寫得很詳細。」
這是一本1982年出產的塑膠封面日記本,內頁已經泛黃。這本日記的第一頁從5月12日開始。當時,宣化炮兵學院閱兵方隊剛剛組建,正在參謀系學習的王曉輝有幸入選。入學前,王曉輝是瀋陽軍區某師正連職參謀。身高1.76米,體重69公斤,濃眉大眼的東北小伙兒王曉輝是個很標準的「帥哥」。因為參加閱兵訓練,他推遲了畢業。在那近一年的苦樂交織的生活裡,「閱兵」幾乎是他筆下惟一的主題,更是他生活裡的最重要內容。
(1984年5月8日,星期二,多雲)「宣化炮院院內的楊樹長得高大挺拔,逢5月上旬就有楊絮飄落,一朵朵像雪花在空中隨風飄舞,真有點難分真假。我們在道路上訓練,卻害怕這些小毛毛刮進眼睛。」(王曉輝日記)
3月7日,我們隨王曉輝重回宣化炮院,這是他轉業十多年後第一次回來。大楊樹更加挺拔,因為還沒到季節,並沒有見到王曉輝筆下紛飛如雪的楊絮。在這個草木環繞的校園裡,當年曾印滿受閱官兵訓練的足跡。
「一開始,我們在學院集訓。站軍姿很苦,不時就聽到『撲通』的聲音,那是又有人暈倒了。」炮院415名受閱人員,最後能夠走過天安門前的,都是經過千錘百煉的精英。王曉輝的日記裡,記錄了每天詳細的訓練情況。「走正步,是全身協調一致的總體行動。有動有靜,需要身體各部位有緊有弛,不能一味使勁……」這些記述看起來有點枯燥,但這就是他們當時的生活。
此時,有一隊幹部學員經過,王曉輝注視著他們,沉思良久。有著60多年歷史的宣化炮院,曾經培養出6萬多名各級指揮人才,「獻身國防現代化的模範幹部」蘇寧就曾經在這裡就讀。眼下,新一代學員正在這裡接受冶煉。也許,王曉輝從他們身上,看到了自己當年的影子。
(1984年5月22日,星期二,多雲)「久已聞名的『閱兵村』終於出現,新鋪的方塊水泥路,排排整齊一致的帳篷和新架設的水泥線桿上的嶄新路燈給人一種大方美觀的感覺。機場北側幾公里長的「閱兵村」像一座小城,形成一種閱兵要高標準、一切都整齊劃一的濃厚氛圍。」(王曉輝日記)
我們站在宣化炮院院史館前的操場上,25年前的5月22日,王曉輝和所有的受閱人員就是在這裡誓師出發,開往北京沙河機場「閱兵村」,一直在那裡訓練,直到閱兵完畢。
「我們住在『閱兵村』第三村。到了六七月份,北京的天氣真是熱啊!地表溫度至少有45攝氏度以上。熱得沒辦法,隊裡弄來好多冰塊。第一天,第二天,冰塊都被一搶而空。第三天,沒人要了。溫度太高,冰塊化了後,帳篷裡完全就是個『桑拿房』!」王曉輝回憶說。
王曉輝當年正好26歲,在閱兵方隊裡算是年齡比較大的。這群平均年齡二十三四歲的年輕人,在「閱兵村」裡度過了一段終生難忘的日子。正值酷暑,他們穿著長袖衣服、短褲和半腰皮靴,每天一練就是十三四個小時,一天下來,身上都結滿了汗鹼,很多人都曾累得尿血。
他們訓練的時候,不捨得穿黑皮鞋,幾雙翻毛鞋都踢成了「平板鞋」。第一次到天安門前預演,大家才穿上新皮鞋。沒想到,這一穿就出了問題。天安門廣場是由青石板鋪的,新皮鞋鞋底都略鼓,這一踢下去,抓地不牢,大家的身體都穩不住,排面變得歪歪扭扭起來。方隊馬上調整訓練方式,要求參訓人員平時就要把新鞋穿舊,確保抓地穩固。
「那時候,『閱兵村』成天都放著樂曲,營造濃厚的閱兵氛圍。我們連上廁所都踩著鼓點!」大家心裡都緊繃著,生怕細節上出現一點點失誤。在這種極其緊張心理氛圍裡,對親人的思念既是壓力的舒緩,也是情感的宣洩。王曉輝和遠在東北的妻子只能通過信件傳遞彼此的掛牽。一封信,要經過一周才能抵達。即使這樣,也使這些年輕官兵得到很大的寬慰。
(1984年10月1日,星期一,晴)「今天是最光榮、最幸福、最有意義、最難忘的一天!作為三軍將士的代表,我在萬名受閱大軍的行列,走過天安門廣場,接受了黨和國家領導人的檢閱。」(王曉輝日記)
1984年10月1日1時30分,王曉輝心情激動,提前半小時就起床了。他在日記裡記錄,早餐:火腿罐頭、雞蛋、麵包、香腸和朱古力。著裝:全新,褲子右口袋裝手帕,左口袋裝手紙;上衣右口袋裝藥。
3點30分,受閱人員乘車出發。10點整,閱兵開始。走在第八排面中間位置的王曉輝已經不再緊張,沉著冷靜地完成了重複幾個月的動作。鄧小平同志乘坐著敞篷車經過炮兵學院方隊時,用帶著四川方言的口音朗聲說:「同志們好!」王曉輝笑著回憶說:小平同志說的這個「好」字是類似「低C」音的,大家馬上順著他的音調大聲答:「首長好!」
閱兵結束後,王曉輝畢業留校,成長為一名優秀教員,後來當過戰術教研室副主任。1997年,王曉輝轉業到南京。幾年前,他來到北京,擔任榮寶集團的總經理,成為一名成功的商人。
25年前的閱兵記憶,已經深刻地烙刻在王曉輝的生命年輪裡。今天,我們在他的眉宇間,在他一舉一動中,依然能夠讀出一些軍人特有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