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圖]中國古代價值連城的夜明珠其實是大金剛石
1905年1月15日,礦工弗雷德·威爾士(右)將在普列米公司擁有的特蘭斯瓦礦山發現的超級金剛石交給普列米經理威廉·麥克哈迪(左),後者隨即交給公司董事長托馬斯·庫裡南,該鑽石即以庫裡南名字命名。(檔案照片)
常林鑽石,158.786克拉,淡黃色,魏振芳女士於1977年12月21日發現於山東臨沭岌山公社常林大隊。(檔案照片)
金剛石是大自然恩賜給人類的瑰寶,被譽為「寶石之王」,自古以來即被視作權力、地位、富貴的象徵和恆久彌堅、固不可摧的愛情標誌。本報鑽石專題推出後,有讀者致電記者詢問:金剛石是如何與「金剛」聯繫在一起的?又是如何與「金」發生關係的?還有,金剛石這種高度分散、特別稀少的「礦物之王」又是如何從廣袤無垠的地球中發現的?人類尋找、勘探和利用金剛石的歷史究竟有多悠久呢……
愛動腦筋讀者的這些問題,只有「愛鑽珠寶歷史牛角尖」的中國科學院王春雲博士能回答,因為這些話題和他的研究成果——夜明珠有著密切的關係。王博士認為:金剛石在中國古代被視為「寶玉」或者「美玉」,因而也是廣義的玉的一種。於是,我們的對話自然而然地從金剛石的詞源一直談到人類金剛石的發現歷史。
名稱「金剛石」來自中外文化融合
記者:鑽石在我國俗稱「金剛石」,那麼「金剛石」這一中國特色的稱謂是不是和它的硬度有關——鑽石的硬度為10,是自然產出的已知最硬的礦物吧?
王春云:哈哈,當然和硬度有關係。關於「金剛」,有人說是五行家的術語,概稱屬「金」的西方的剛堅之「氣」,後來被中國佛教借用指一種產自「西方」的「石」。實際上,「金剛」是密宗術語,梵語為vajra,巴利語為vajira,譯音「縛日羅」或「伐折羅」,釋義金剛,指金屬中之最精最堅者,在印度神話中是眾神之王因陀羅的武器。金剛堅硬無比,於是被「金剛石」借用來修飾這種自然界中最硬的物質。而「金剛石」一詞的歷史早至東晉時代,是中國本土文化結合佛教的產物。東晉萬震著《南州異物誌》載:「金剛,石也,其狀如珠,堅利無疋,外國人好以飾玦環,服之能辟惡毒。」東晉郭璞注《山海經·西山經》說:「今徼外出金剛石,石而似金,有光彩,可以刻玉。」這就是「金剛石」的詞源。
金剛石還有一名字叫「金剛鑽」,最早出現在唐玄宗李隆基(685~762年)撰《唐六典》卷二十二:「赤麇皮、瑟瑟、赤畦、琥珀、白玉、金剛鑽……大鵬砂出波斯及涼州。」明朝包括李時珍在內的一些學者在研究金剛石時發現,金剛石不但可切割玉石,還能在玉器或瓷器上鑽眼。
記者:金剛石約在清代被稱為鑽石。有當代學者認為:金剛石指的是未經加工的原石,而經琢磨而成珠寶飾物的才稱鑽石。您贊同這一觀點嗎?
王春云:我不認同這種觀點。日本古代文獻借用了中國的「金剛石」一詞,該詞日語的讀音為daiyamondo,近似於荷蘭語的「diamond」一詞。當帶有荷蘭科學文化印記的日本產漢字「金剛石」在清末轉回中國時,有關「金剛石」的近代科學認識也傳播到了中國。約在清代末年,金剛石也稱鑽石,其詞義顯然來自上述的「金剛鑽」,兩者在內涵和外延方面是相等的,即「金剛石」與「鑽石」在含義上是一樣的。
採集古人淘金時巧遇「寶石之王」
記者:金剛石是典型的非金屬,而金是典型的金屬,按理說是風馬牛不相及的兩碼事兒,可兩者偏偏有關係。
王春云:南朝學者劉道薈著的《晉起居注》第一次闡述了金剛石與黃金的關係,該書載:「咸寧三年,敦煌上送金剛石,生金中,百淘不消,可以切玉。」就是說,金剛石出自黃金,來自印度,可以切玉,怎麼淘洗都不會消減,或者說怎麼使用都不會磨損。這段記載不僅表明金剛石在古代為中國玉雕文化發展起到過重要作用,而且還包含了關於古代人類是如何發現金剛石的科學思想。我們知道,遠古時代的黃金開採主要靠淘洗砂金,人們在淘金過程中偶爾發現了其中雜有一些閃光的石子,這些石子無論怎樣淘洗都不磨損,而這就是金剛石。這是1700年前中國古人對於金剛石砂礦產出狀態和發現歷史的認識。延伸開來,我們就可以總結出人類最早發現金剛石的模式。
記者:您的意思是說金剛石和黃金「同居」,古人在淘金時無意中發現了這種奇特的寶石?
王春云:是的。關於這一點,大家只要看看印度、印度尼西亞、巴西、澳洲、南非以及世界上其他金剛石礦床的發現史就會明白,這些金剛石礦床幾乎毫不例外地都是先發現砂礦,然後在砂礦工作的基礎上再去發現金剛石原生礦。由此也可以知道中國古人的這條「金科玉律」真是個驚人的發現!即便是今天全世界地質學家在尋找金剛石這種高度分散、特別難找的寶石時,其所依賴的仍然是中國古人在1700年前就已準確描述的方法,即先淘金找金剛石砂礦,再順籐摸瓜找金剛石的原生礦。
應該特別指出的是:金剛石在自然界產出非常稀少,因此找尋金剛石礦床極為困難。唯其如此,有關金剛石在河流砂礦中的產出信息就顯得十分難得,因而彌足珍貴。
記者:根據您「大塊金剛石稀世罕見」的理論,古人在淘洗砂金時發現的應該基本上都些是小顆粒的金剛石,他們會不會隨手扔掉?
王春云:當然不會!在自然礦物中,金剛石金剛光澤最強、折光率最大、色散能力最強。具有多個晶面的金剛石能將射入的白光高度折射,並在折射過程中將白光有效地分解成紅、橙、黃、綠、青、藍、紫等單色光,從而顯現出七色霓虹般光輝燦爛的火彩,而這種光彩是自然產出狀態下的任何其他寶石所不具備的。古人正是根據金剛石這些卓爾不群的光學特徵來鑒別金剛石的——不管這些金剛石是從河床裡通過淘洗得來的小鑽,還是偶爾從地上撿拾得來的大鑽,而且這些鑒別過程基本上不用礦物學家的幫助。
千百年來,山東郯城和臨沂地區鄉村的人們已經習慣於彎腰走路,為的就是尋覓雜草叢中、土塊縫隙或者亂石堆裡時不時射出的那一抹強烈的反光,如果偶爾碰巧遇上了,那就意味著他們找到了「夜明珠」,找到了「寶石之王」,找到了驚人的財富。1977年,世界聞名、譜寫中國鑽石發展史光輝篇章的「常林鑽石」在山東臨沂的發現就是如此。
歷史 中國金剛石歷史或早於印度
記者:中國近百年來雖然出現了不少驚世巨鑽,如100克拉以上的大鑽就有6顆,包括金雞鑽石(331.875克拉)、未名黑色鑽石(167.545克拉)、常林鑽石(158.786克拉)、陳埠一號(124.27克拉)、蒙山一號(119.01克拉)、蒙山五號(101.4695克拉)等,但不少人認為作為「世界五大寶石」之一的鑽石,就是舶來品。這種錯誤的認識來自模糊不清的中國金剛石發現史,您能簡單梳理一下中國金剛石的歷史嗎?
王春云:中國的金剛石發現史一直是個空白。2004年前,對於中國金剛石開發史而言,國內以及國際學術界都偏向於認為不超過200年,甚至有說「不超過50年」,還有一些甚至放言「中國該發現的金剛石礦床都已經被發現了」。
然而這一狀況在2004年隨著夜明珠這個曾經困惑中國乃至國際學術界至少200年的世界自然歷史文化之謎的徹底破解,人們才開始認識到中國古代價值連城的夜明珠原來就是大金剛石!原來中國的金剛石利用史可以一直追溯到遠早於4500年前的炎黃時期!因此有可能比印度的金剛石歷史還要悠久,還要輝煌。這裡我以炎帝夜明珠「石璘之玉」的初步研究作一簡單介紹。
東晉王嘉的《拾遺記》在談到中華民族始祖炎帝時說,炎帝「有石璘之玉,號曰『夜明』,以暗投水,浮而不滅」。這裡的「璘」表示這種玉卓越的光彩;水面有月光照耀,「石璘之玉」可以強烈反射;「浮而不滅」表示石璘之玉在水面閃耀光輝,彷彿可以漂浮,而反光是整夜都有。金剛石在中國古代被稱為「寶玉」或者「美玉」,由此可以推論:這裡的「石璘之玉」當為湖北所產的一塊品質卓絕的大金剛石。
1年後(2005年),美國哈佛大學物理學家皮特·陸和同事研究了四件良渚文化和三星村文化出土的高度拋光的可以照出人影來的剛玉石斧,結果表明4000年前的古人很可能已經使用了金剛石粉末來加工這些剛玉斧頭。當時的國際媒體用「把人類使用金剛石的歷史上推了幾千年」來形容這一研究成果,因為該成果認為,「此前科學界曾相信人類(指印度)使用金剛石不早於公元前500年。」
現在我們知道,中國利用金剛石的歷史肯定非常悠久。但應該承認的是,中國使用現代探礦手段和方法真正開始大規模尋找和開採金剛石的歷史只有100年左右。
延伸
國際公論有待探討
記者:如此看來,大自然雖然恩賜了人類金剛石,但也給出了不少難題——認識金剛石歷史的路真是曲折啊!
王春云:是啊!《晉起居注》描述了金剛石來自人類淘洗砂金的事實。我們知道,人類在原始社會初期即仰賴河灘(或海灘)以獲取生活的必需品,因此人類在河灘(或海灘)淘金的歷史可能十分悠遠,很可能遠遠超出國際學術界根據考古實物得出的4000~5000年左右的歷史。因此我要說,人類認識金剛石的歷史很可能也會超出人類有文字記載的文明史。比如,一般認為,大約在公元前四世紀時,鑽石就已成為印度當時非常有價值的商品和貴族權勢地位的象徵,但印度著名史詩《瑪哈帕臘達》中關於金剛石的神話般的記載,使我們可以推測,印度金剛石的發現歷史可能早至公元前五千年至三千年之間。
同樣,雖然國際學術界公認南非鑽石的正式發現時間為1867年,但當時殖民南非的荷蘭人後裔布爾人卻發現,南非卡拉哈里沙漠的巫師(或者酋長)在施法的時候常常使用閃閃發光的珠子(金剛石),以增加其神力。而這種做法的傳統可是千年相承,因此其歷史的源頭現在已經無法考證了。雖然最早的記載表明,1685年巴西的淘金工人用鑽石作賭博骰子,但依據上述同樣的推理,遠在葡萄牙殖民巴西前,南美洲的主人安第斯印第安人在尋覓黃金時可能早已發現了這種閃光的珠子了。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1871年在南非發現了第一個金剛石原生礦,1905年在南非「普列米」金伯利巖筒發現了當今世界上最大的寶石級金剛石——「庫裡南」,重3106克拉。
中國金剛石歷史過往觀點
《中國礦床發現史·湖南卷》:湖南金剛石發現於1820年,是我國最早發現和開發的省份……據湖南省《桃源縣志》稱,清道光年間(1821~1850年)村民淘金相繼發現金剛石。因此,金剛石的產出年代至少可追溯至100多年前。桃源縣金剛石砂礦區的發現時間亦大體相當。
《中國礦床發現史·山東卷》:山東郯城地區素以產金剛石著稱,相傳明朝時期就有金剛石出土,但何時何地首次發現已不可考。
相關鏈接:中國史上最大鑽石金雞巨鑽
金雞鑽 重281.25ct 無照片
產地中國山東 形似金雞,故稱「金雞鑽」
中國有史以來發現的最大鑽石 下落不明
背景資料:1937年,山東郯城縣李莊農民羅振邦曾發現一顆重281.25克拉的大鑽石,形似金雞,故稱「金雞鑽」,後被日本駐臨沂縣的顧問掠去,至今下落不明。
2005年5月20日該地區附近發現一顆重達45.74克拉的特大原生金剛石
大家看看估計一下金雞鑽有多大吧
相關鏈接:真正的夜明珠其實是大金剛石
「夜明珠」在當今珠寶界可謂出盡了風頭——不僅亮相者個頭日益增大,種類增多,而且身價也一路飆升,動輒上千萬乃至數億元,搞得藏家望而卻步,觀者一頭霧水。這不,日前又有報道稱:河南一男子「多年前在機緣巧合之下從一位客戶手中以600元的價格買回一塊重2418克的『假水晶』,不料卻是價值連城的『螢石夜明珠』。該『夜明珠』最後以1800萬英鎊被賣出。」
對這一報道,從事夜明珠研究多年的中國科學院廣州地球化學研究所王春雲博士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指出:這顆「價值連城的夜明珠」其實是一顆螢石球,現今的價格也就是600元左右;而中國寶玉石協會原副會長劉國彬也強調:夜明珠的概念要和價格掛鉤,不能漫天要價,蠱惑世人。
夜明珠自古 就是金剛石?
記者:作為研究夜明珠的專家,您對這顆「拍出1800萬英鎊天價的夜明珠」作何評價?
王春云:這個交易很烏龍:報道沒有交代交易時間、地點、買家資料、錢款支付途徑等情況,而且之前還有「以1800萬美元賣給法國收藏家」、「文萊皇帝代表者,欲以1200萬港幣購入」等說法,前後數字很混亂。這個兩公斤多一點的螢石球無論發光與否,以現在的市場價格而言,也就是600元左右。
記者:可報道說這顆「夜明珠」是經中國地質大學、中山大學等三所高校組織的專家鑒定的呀?
王春云:我沒有看到鑒定證書,所以無從置評。但有報道說中山大學彭明生教授和中國地質大學張建宏教授測定後認為,其科學名稱應為「稀土螢石」。我個人認為,該鑒定不應被斷章取義地理解為他們證明了夜明珠是螢石。
記者:其實,夜明珠之謎在2004年之前是世界性的學術難題和人類文明史上的未解之謎,據說您在這一領域裡傾注了大量心血並有所突破。
王春云:是的。我在論文「夜光的本質與夜明珠千古之謎的揭開」中指出:夜明珠夜光的本質不是傳統的礦物磷光,因為磷光礦物無法滿足「夜明珠」概念所隱含的夜晚時時有光和夜夜有光的特徵。由此可得出結論:夜明珠的夜光絕非過去兩個世紀裡人們認為的自發性的礦物磷光,而是對夜間光線的不同尋常的被動反光和折光,即夜明珠的光學特性是夜有光明,但卻未必夜裡發光。所以,夜明珠夜光的本質實際是指巨粒金剛石自然出火的光學性質,是金剛石對於白光(包括在夜晚常見的弱光,如蠟燭光、火把光、油燈光、生物光甚至月光、星光等等)折射、反射、全反射和色散等綜合光學作用的結果。而金剛石這種自然出火的光學性質在自然界所有礦物中是獨一無二的。
由此可以斷言,夜明珠自古以來的唯一所指就是大金剛石,而光學性質與其類似的鋯石、金紅石、石榴石以及折光率和色散係數明顯低於金剛石的其他寶石、工藝石材、料珠或者珍珠等,都不可能是夜明珠;螢石、水晶、鋰輝石、方解石、電氣石、鋯石等儘管都可以發磷光,但其自然產出非珠狀形態表明,這些礦物沒有一個可稱為「夜明珠」的。
王春雲簡介
1985年畢業於中山大學地質學系, 1995~1997年留學美國密歇根大學安娜堡分校,現為中國科學院廣州地球化學研究所兼職副研究員。以夜明珠為專題,王春雲先後發表了「廉價螢石不可能是夜明珠」、「夜光的本質與夜明珠千古之謎的揭開」、「中國金剛石歷史溯源研究概論」、「慈禧太后嘴中隨葬夜明珠科學研究 —— 材質、命名與來源」等科學論文,在國際學術界首次破譯夜明珠世界自然歷史文化之謎,並首次將中國金剛石自然歷史推進到4500年前。
「夜明珠」近年活動一覽表
2004年,寶雞2.6噸巨型夜明珠被金氏確認為「中國之最」。
2004年,直徑97厘米、重1.52噸的夜明珠參與慈善拍賣。
2004年,「雙龜」夜明珠現身羊城。
2004年,重量達26.658公斤的夜明珠亮相石家莊。
2005年,6.77公斤超大夜明珠現身惠州。
2006年,中國最大夜明珠悄然現身蘭州市水車博覽園。
2006年,在北京國際奢侈品展上,展出過兩顆4500千克重、總價值高達9990萬元的「珍品夜明珠」。
2006年,雲南某螢石礦井底部鑿出重6.2噸的巨型夜明珠。
2007年,重2418克的夜明珠深圳流拍。
2007年,6.2噸世界最大夜明珠亮相西安。
慈禧夜明珠可能來自印度
記者:《史記》、《左傳》等古書中記載的「夜光璧」、「夜光珠」、「明月珠」等是不是夜明珠?
王春云:經我研究,《左傳》、《戰國策》、《史記》等古書中記載的「夜光璧」就是夜明珠,所以夜明珠的歷史十分悠久。但要把「夜光璧」與夜明珠真正等同起來則還需要進行深入的古文字學、訓詁學、考古學和礦物學的綜合研究。無論如何,那種認為將螢石雕成玉板、中間掏個洞就叫夜光璧或將螢石琢磨成玉璧形狀就稱「夜明璧」的說法是非常荒謬的。
記者:商家推銷夜明珠時,往往習慣性地和慈禧太后死後口含的那顆珠子作比較,稱比其大多少多少倍。您現在正對這顆夜明珠作專題研究,能否簡單介紹一下情況?
王春云:軍閥孫殿英盜寶東陵時,只選取埋葬財寶最為豐盛的乾隆皇帝裕陵和慈禧太后定東陵(特別是後者)下手,是因為幾乎所有的東陵歷史傳記與演義都提到孫殿英在事前拿到了慈禧太后的葬寶單。該葬寶單就是在民國時廣為流傳的《愛月軒筆記》裡記載的內容。《愛月軒筆記》為李蓮英侄孫李營舟之父所記,他就是與李蓮英一起參與慈禧大殮的李成武,因此筆記內容真實性是很高的。現在,葬寶單的原始版本已不可尋,但部分內容被瀟湘電影製片廠導演蔣卜力記錄在《慈禧陵墓被盜案》裡。該書記載:「第五十一號夜明珠,重四兩二錢七分,值一千另八十萬兩。」
正是根據這一記載,我於2004年完成了論文「慈禧太后嘴中隨葬夜明珠科學研究——材質、命名與來源」。該文得出了787.28克拉的準確重量數據,而這一數據與350年前神秘失蹤的印度莫臥兒王朝的「莫臥兒大帝」金剛石的重量在古代戥子稱計重誤差範圍內是驚人的一致——「莫臥兒大帝」金剛石史載重量為900拉第,通過換算就有了787.50克拉這個數據。這就昭示給我們一個更加驚人的事實——慈禧太后夜明珠就是「莫臥兒大帝」金剛石!因為超級鑽石的重量就像人體的遺傳基因一樣是不可偽造的,也是不可重複的。
根據國際科學命名慣例,我將這顆金剛石重新命名為「國英(中國之星)」。至於「莫臥兒大帝金剛石」是如何流入清廷、最終又是如何到了慈禧太后手裡的,這是一個讓人興趣盎然的話題,我本人尚在研究中。
記者:據說這顆夜明珠後來被宋美齡收入囊中?現在它又棲身何地?
王春云:慈禧太后夜明珠在溥儀的《我的前半生》中有介紹。他提到,孫殿英1928年給蔣介石新婚夫人宋美齡送去了一批珠寶,有人由此猜測宋美齡出使美國白宮做客時所展現的鞋子上的珍珠是從清朝皇太后的鳳冠上取下來的。這些記載有點荒誕,但至少說明了兩個真實的問題:夜明珠的確存在;孫殿英給宋美齡送了珠寶。另外,軍統局北方區區長文強在河南督軍時,聽孫殿英談起他當年盜陵時的情景。文強被俘後將這次談話的內容寫成「孫殿英暢談一生得意事」一文,承認當年將這件寶貝托特務頭子戴笠送給了蔣夫人。
根據這兩項史料,筆者認為孫殿英已經將這顆夜明珠送給了宋美齡,可她直到2003年去世都沒將這一天大的秘密公開。由此可以比較有把握地推論:慈禧太后夜明珠應該還在宋氏家族手中。
對於這些與夜明珠相差十萬八千里的形形色色的夜光材料,有市民擔心其發光可能是由於摻了一些放射性元素或者進行了放射性處理,這一點我可以說,請完全放心。放射性元素或者放射性處理都是十分昂貴的,一般絕對不會用在這些稱斤論兩出售的夜光材料上。
假夜明珠橫行商界迷人眼
記者:如此看來,您定義的夜明珠名字與價值是密切相關的——真正是價值連城,那其主要產地在哪裡?
王春云:根據對慈禧太后夜明珠的研究,印度南部戈爾康達地區一定出產金剛石砂礦;而通過研究該金剛石砂礦的產出信息和分佈特徵,邏輯上就一定能找到形成該金剛石砂礦的原生礦。在中國,我初步認為除了已發現有工業規模金剛石礦產的山東、遼寧、湖南外,在湖北、山西和河北等省古代都有夜明珠發現,因此這些省應該有金剛石礦產資源存在。
記者:這種夜明珠不僅價值不菲,而且可遇不可求,可近年來 「夜明珠」 一直頻頻露面,您如何看這種現象?
王春云:針對過去20年在中國出現的「夜明珠狂潮」,我於2004年發表論文「廉價螢石不可能是夜明珠」、「夜光的本質與夜明珠千古之謎的揭開」後,關於夜明珠的會議也相繼召開,但國內學界在夜明珠問題上裝聾作啞,不遵守基本的學術規則,這些直接導致了商界天真地以為花10元買個磷光礦物(主要是螢石)磨成的石球,再花上100元買個鑒定證書或評估證書什麼的,在證書的品名部分用括號寫上「俗稱夜明珠」,該石球就成了「價值連城」的「夜明珠」了。於是乎,這樣經過精心裝扮的「夜明珠」繼續在中國的商界和媒體上叱吒風雲、呼風喚雨。
記者:您對目前市場上出現的「夜明珠」造假怎麼看?
王春云:市場上出現的所謂「夜明珠」大多是通過照射可以發出磷光的礦物磨成的石球而已,都不是夜明珠,而且這些石球的材質本身都很廉價,沒有任何收藏的價值和意義;至於用磷光粉、螢光粉通過黏合、塗抹或者合成等等方式產生的球形物,只能叫夜光材料,價值就更低廉了。
對於這些與夜明珠相差十萬八千里的形形色色的夜光材料,有市民擔心其發光可能是由於摻了一些放射性元素或者進行了放射性處理,這一點我可以說,請完全放心。放射性元素或者放射性處理都是十分昂貴的,一般絕對不會用在這些稱斤論兩出售的夜光材料上。
1800萬英鎊?
笑話!
劉國彬:(中國寶玉石協會原副會長、中國科學院廣州地球化學研究所研究員):我基本認同王春雲的觀點。其實,古代對夜明珠沒有明確的定義,現在可以把能發光的螢石、水晶、鋰輝石、方解石、電氣石、鋯石等叫「夜明珠」,但價值和概念應同時掛鉤:稀有、硬度高、折射率很高的夜明珠價值應該高,反之價值就應該低。這顆螢石球賣出1800萬英鎊的高價是不可能的,簡直就是笑話——甭說1800萬英鎊,老外花180英鎊買這顆螢石球就要掂量一下。
丁仲禮(中國科學院副院長):螢石中的某些元素在外界能量激發下,內部電子向高位跑,激發停止,電子回到原位的過程中釋放出能量,由此產生發光現象,非金屬礦的這種物理特性並非罕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