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文]中國海盜:令殖民者聞風喪膽的民族英雄
周潤發在《加勒比海盜3》中的扮相
16世紀至18世紀,葡萄牙、西班牙、荷蘭和英國等西方殖民者不斷向東方擴張,侵略騷擾中國沿海省份,燒殺搶掠,罪大惡極。西方殖民者的侵略暴行,不僅激起了中國愛國軍民的憤怒和抗擊。在抗擊西方殖民者的鬥爭中,海盜首領施和、林鳳、鄭芝龍與鄭一嫂、石氏等,也先後率領部眾投入戰鬥,並曾打敗了西方殖民者,揚威海上。
施和、林鳳:先後打垮「佛郎機」
《明史·佛郎機傳》記載,佛郎機人凶險,武器也最精良,海外諸番無敢與之對抗。「佛朗機」是明朝對葡萄牙、西班牙等國的稱呼。16世紀初,葡萄牙殖民者航海到遠東,準備侵略中國,妄圖「絕滅廣州人,攫取全中國」。明正德十二年(公元1517年),葡萄牙殖民者侵入廣東東莞縣,佔據屯門島,剽竊行旅,搶掠商船,把海邊年輕女子劫走,擄掠中國人運往印度和歐洲充當奴隸。
這些罪惡行徑激起了瓊州民眾的憤怒。嘉靖四十三年(公元1564年)五月,葡萄牙艦船三艘泊鋪前港。海盜施和得悉,即率領部眾攻襲葡萄牙艦船,擊傷艦船,使其桅桿折斷,不得已退入內港,尋求明王朝官府保護。此時的明朝瓊州指揮高卓站在了葡萄牙人一邊。他統領所部官兵與土司王紹麟所率黎兵一起出動,攻擊施和船隊。然而施和設伏擊敗了官兵,高卓隻身逃走。
這是可以查閱的關於海盜抗擊西方侵略者的最早紀錄,它揭開了中國海盜抗擊西方殖民者侵略的序幕。隨著在中國進行殖民活動的收益越來越大,西方侵略者改變了過去僅僅要求通商和佔據商業據點的政策,開始在我國周邊地區攫取殖民地。很快菲律賓等地被西方侵略者佔領,作為進一步入侵中國東南沿海的基地。
當時,潮州人林鳳組建了一支海島隊伍,陸續收編了一些海上活動組織,組建成一支強大的船隊,在廣東和福建沿海等地專殺貪官污吏,有時也以劫掠為生。明萬曆二年(1574),林鳳率領戰船六十二艘,水陸軍四千多人,從台灣開赴菲律賓,聯合當地民眾驅逐西班牙殖民者,開拓海外貿易基地。船隊急航兩天,到達呂宋邊界,立即攻佔密雁,西班牙守將撒示洛駕舟逃走,船隊乘勝前進,直逼馬尼拉。兵貴神速,林鳳即命先鋒率六百精兵乘夜襲擊馬尼拉。不料入夜天氣驟變,風雨交加,巨浪如山,船隻一半沉沒,損失二百餘人,同時因天黑難航,錯登地點,輾轉至馬尼拉時,天已大亮,西班牙人已有準備。先鋒部隊不顧疲勞,奮勇進攻,攻入西班牙人的指揮部,殺死總指揮高第,後直攻總督府。總督勒比撒裡親督衛隊百餘人及城內西人死守,雙方僵持不下。先鋒隊因連續顛簸、作戰,體力漸漸不支,只得退出。
休整兩天後,林鳳再派出一千五百人前往攻城。城內有工事可依,且殊死抵抗,很難得手。進攻部眾須冒矢石、炮火衝鋒,故傷亡慘重,雖有一隊衝進城內,但因寡不敵眾,全部壯烈犧牲。等林鳳增派五百援兵趕到時,已難再組織有效進攻。因天時地勢的原因,兩次進攻馬尼拉均以失利結束,但林鳳並不氣餒,引部眾退入玳瑁港,並在班詩蘭建立都城。幾個月間,他率部眾建立了住所,還建立了一個城寨,一座寶塔,並憑險築壘,設炮台多處,準備對抗西班牙殖民者。林鳳被擁為國王,受到當地土人的歡迎和支持。
西班牙人見林鳳築城建國,視為心腹之患。駐菲總督勒比撤裡經過一段時間的準備,調集艦隊兵員六千多人,於明萬曆三年(1575年)三月協同明軍潮州把總王望高聯合圍剿林鳳。林鳳率眾抗擊,戰鬥激烈,相持四個多月。西兵及軍械源源不斷,而林鳳卻孤軍作戰,糧械不繼。在中西兩國艦隊夾擊下,林鳳膽略過人,於八月四日夜一夜之間巧妙突圍,率艦四十餘艘,突圍返回台灣。
林鳳回國土台灣後又返潮州,出沒於柘林、靖海、碣石之間,船艦又增至一百五十多艘,勢力復振,後因隊伍內部謀略分歧,部屬蔡德、李瑞奇,陳木童到潮陽受撫。林鳳堅持反抗明廷,由於當年歷史條件的限制,孤軍難鳴,林鳳不得不「復走西番」,不知所終。
鄭芝龍:護航中國海商
鄭芝龍是鄭成功的父親,曾作過荷蘭人的翻譯,但他起家發達後一直和荷蘭人處於對立競爭狀態。他所處的環境和明代後期所有武裝海盜走私集團面臨的困境一樣:必須應付來自前後兩方面的壓迫威脅,一面是外來的西方殖民者軍事經濟各方面的競爭,背後還得應付自己國家政府的武力打擊,兩面受敵。
天啟年間,鄭氏集團在台灣建立了基地後,想直接在大陸沿海有個基地發展貿易。鄭家海盜曾多次打擊福建沿海的明軍,突襲金廈明軍水師,還在同安境內豎旗招兵,幾日內招到幾千人。明政府福建方面官員無奈中又想起了「以夷制盜」的招數。福建巡撫朱一馮圖謀與荷蘭人勾結,「以夷攻賊」,消滅鄭芝龍的海上勢力。
天啟七年(公元1627年),都督俞咨皋主持的「以夷制盜」政策開始執行,鄭芝龍對官夷勾結很惱火,毫不留情予以還擊,出動「火船」攻擊荷蘭艦隊。荷蘭韋特司令臨陣脫逃,不發一炮,便率領二艘軍艦逃返巴達維亞。雙方海戰,鄭芝龍燒燬荷蘭快艇奧沃克號,捕獲西卡佩號和另外四艘艦船。這次海戰,荷蘭殖民者慘敗,「不得不退卻」。鄭家海盜甚至將明金廈水師的船隻一把火統統燒了,「全閩為之震動」。至此明朝福建當局已完全對鄭束手無策了,只好招撫鄭芝龍。從此,鄭芝龍掌握了台灣海峽福建一邊的制海權,荷蘭船隻不敢駛近福建海岸,一出現就要被截獲,人、船全歸鄭芝龍所有。而明朝水師更是退縮到港口內。
鄭芝龍作為一個精明的商人和海盜,清楚地認識到他的處境;在明軍和西洋人的兩面夾擊下,他的海上獨立王國是難以持久的,畢竟船只得靠岸補充給養,經商得有貿易港口;而在明朝官兵的一再搗亂下,台灣被明朝政府慫恿荷蘭人佔領後,鄭家集團一直無法保障自己港口基地的穩定,長此以往必定會使鄭家集團象前輩海盜們那樣,或被明軍勾結洋人滅了,或遠走他鄉流亡海外。
明崇禎元年(公元1628年)九月,鄭芝龍接受明朝福建巡撫熊文燦招撫,從此鄭芝龍擁有在大陸的牢固基地,免去背後遭受官兵的威脅與攻擊,使其能集中力量對付荷蘭艦隊及與之勾結的海盜集團,從容經營海上事業,接連打了幾次勝仗。背靠廣大內陸,鄭芝龍漸漸把東南沿海變成了鄭家的地盤。1633年,在明朝支持下,鄭芝龍與荷蘭艦隊在金門料羅灣決戰,擊敗了荷蘭艦隊。此役之後,「荷蘭駐台灣總督蒲羅曼以武力打開通向大陸的努力宣告失敗,荷蘭人從此退出福建沿海。」
金門的勝利使鄭芝龍被明朝升為福建副總兵,成為福建水師的主帥。明朝政府困於「流寇」和「北虜」之亂,再無實力可以過問東南沿海了。從此以後,作為海外華商首領之一的鄭芝龍同時也是福建水師首領,華商第一次擁有一支實力巨大的軍事力量服務於商務開拓。
鄭一嫂:為林則徐出謀劃策
到了清朝,康熙皇帝改變了過去的海禁政策,改由十三行壟斷對外貿易活動。這一政策的改變,對海盜來說是一個巨大的打擊。過去維持海盜活動人員和船隻的財政基礎受到了嚴重打擊。所以,在清中期以前,沒有再出現明代海盜難平的情況。只是在王朝內部矛盾加劇後,才出現了海盜。他們多出身於蛋戶。蛋戶是對連家船民的一種賤稱。在清朝,大多數海盜是難以忍受剝削的蛋戶。清朝的海盜規模也沒有明朝時大。儘管如此,在面對外來入侵的時,他們仍義無反顧地與侵略者作鬥爭,其中最有名的就是紅旗幫幫主鄭一嫂。
鄭一嫂,姓石,乳名香姑,系廣東新會籍蛋家女,生於1775年,卒於1844年。其前夫姓鄭,因排行而俗名鄭一,新安(今深圳寶安)蛋家人。康熙收復台灣後,鄭成功部分殘兵流向珠江口為盜,珠江口蛋家賊由明末四姓演變為清初紅、黃、藍、白、黑、紫六幫。鄭一乃紅旗幫首領。
鄭一胸懷大志,多年來一直致力於把珠江口各股蛋家賊統一成一個以他為盟主的海盜大聯盟,而鄭一嫂堪稱賢內助,自始至終參與其事,各幫海盜尊稱她為「龍嫂」。然而在1807年,這個海盜大聯盟終於簽約結成時,鄭一卻在一場強颱風中墜海身亡,年僅42歲。
鄭一死後,鄭一嫂成為紅旗幫的領袖,在她的帶領下紅旗幫隊伍迅速壯大。但在官方的紀錄裡對紅旗幫的記載很少,舉凡秘密社會組織的內幕細節,包括官方在內的外界一般都不能詳知,紅旗幫的情形也是如此。有一位名叫格拉斯普爾的英國富商,曾被紅旗幫綁架為肉票,從而耳聞目睹蛋家賊的日常生活種種。待他被以7654西班牙銀元贖出並回到倫敦之後,他寫出了一本獨一無二的回憶錄,將鄭一嫂的逸事公諸天下。
格拉斯普爾寫到,在鄭一嫂的經營下,紅旗幫有大小船隻五六百艘,部眾三四萬人。他們以香港大嶼山為主要基地,在香港島有營盤,有造船工場。活動範圍由珠江口直迄瓊州海峽。鄭一嫂很早就向西方借鑒先進的科學技術。紅旗幫使用的武器是千方百計弄到手的洋貨。一次,跟英國戰船交火後,她認真觀察對手所遺彈頭,發現英國人發射的是最新研製的24磅炮彈,幾個月後,她的船隊便裝備了此種新式大炮。
鄭一嫂所領導的紅旗幫裝備之精良跟大清水師相比不可同日而語,故而不僅屢敗官軍,甚至取得重創葡澳艦隊(其中有美國僱傭兵)且把澳門圍困得幾近斷糧的輝煌戰績。面對英國艦船在中國的水域內橫衝直闖,鄭一嫂還在1809年痛擊了廣州內河的英國船隻,俘獲一艘英艦,斬殺數十英國侵略者。這一行動有效地震懾了英國侵略者,此後他們再不敢肆意妄為,廣州百姓拍手稱快。
面對強大的紅旗幫,清政府與英國侵略者勾結,妄圖借列強的力量消滅紅旗幫。格拉斯普爾記載,1809年秋,清政府與葡萄牙和英國一起組成了聯合艦隊,要突襲大嶼山消滅紅旗幫。得到情報的鄭一嫂,親自坐鎮大嶼山糾纏住敵軍主力。用「圍魏救趙」的辦法派主力奇襲廣州城,擊殺虎門總兵。聯合艦隊不得已撤退,在撤退途中又遭到早已埋伏好的紅旗幫主力的包圍,激戰9個晝夜,紅旗幫僅有40人陣亡。而聯合艦隊丟盔棄甲,只有幾艘艦狼狽逃回廣州。
後來,清政府採取了「懷柔政策」,鄭一嫂接受了清政府的招安,成為誥命夫人。三十年後,鴉片戰爭爆發時,鄭一嫂仍然積極抗戰,為林則徐抗擊英軍出謀劃策,她的事跡還被香港電影人搬上了銀幕。(《小康》雜誌 作者: 金點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