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高祖劉邦的另一面:非文盲而且善於作詩歌
唐朝有個叫章碣的人,寫過一首很有名的詩,叫《焚書坑》,詩曰:"竹帛煙銷帝業虛,關河空鎖祖龍居。坑灰未冷山東亂,劉項原來不讀書。"就是因為這"劉項原來不讀書",成了不讀書才能幹大事,或是讀書人幹不成大事的有力論據。
劉邦與項羽到底讀沒讀過書,到底是讀了多少書,他們的文化程度如何,所學專業是什麼,這些全得專門考證,但是有一點,這兩個人的詩全寫得不錯。項羽的《垓下歌》是婦孺皆知的,這咱先不說它,這裡單說一說漢高祖劉邦的詩。目前能確認的,劉邦的詩也就是兩首,一首是著名的《大風歌》,這是大家很熟悉的了;還有一首知道的人就不多了,那就是他的《鴻鵠歌》。
漢高帝十二年(公元前195年),劉邦攻打黥布,黥布敗走,劉邦對手下人說:"你們哥們兒幾個去追吧。到了俺老家了,我得回家看看。"就回了老家沛。這老劉家的老三,大伙是全知道的,當年是個小亭長。可是現在我劉老三回來了!我高祖還鄉了。排場自然是要講了,吃、喝、玩、樂。喝得高興時,高祖就在酒桌上即興唱起來了,歌曰:"大風起兮--雲飛揚,威加海內兮--歸故鄉,安得猛士兮--守四方?!"現在能看到的就只是這麼三句。我國的古詩極少有三句的,從《詩經》起詩就講究雙數,就這首出了單。多數人對這詩沒有懷疑,喝多了點,就忘了是單是雙了,這也可能。但是,我總是覺得,"安得猛士兮"前面,還應該有個什麼兮什麼。因為看這詩寫得這麼好,不像是醉得不行了,不至於亂來。是不是當時用的竹簡丟了一根--這只是猜測,沒有證據。
光只這三句,就已經足夠好了。唱得來勁時,高祖"令兒皆和習之。高祖乃起舞,慷慨傷懷,泣數行下"(《史記·高祖本紀》)。你看,作詞、作曲、演唱、舞蹈全是一個人。特投入,都哭了。那個意氣風發,那個躊躇滿志、囊括四海、笑傲群雄的襟懷表現得淋漓盡致。正是因為這樣,這首詩才流傳到了現在。
劉邦的另一首詩《鴻鵠歌》就與這首完全不同了。
皇帝坐穩當了,就得考慮繼承的問題了。按當時的規矩,劉邦與大老婆呂雉生的兒子劉盈(後為漢惠帝),才是正牌的太子。劉邦這個人,以前苦時打時殺時,與呂雉關係是挺好的,可是現在老婆多了,就和戚夫人好上了,冷落了老呂婆子。他想要改立戚夫人的兒子如意為太子。是對還是錯,咱也別管人家的事了,只是聽聽熱鬧。劉邦暗中工作也沒少做,可是人家老呂婆子也不是省油的燈,人家是名正言順的第一夫人嘛。呂雉就找到了張良,讓張良主持公道。張良是啥人物?無論什麼事到了他那兒,第一他不能壞了規矩一定得堅持原則,第二他要辦的事一定得辦穩妥,不能影響安定團結大局。
張良並沒有說什麼,只是為呂後的兒子找了四個老頭兒。這四個老頭兒正是東園公、甪里先生、綺裡季和夏黃公。這四位是頂尖的世外高人,人稱"四皓",即四顆明星。張良就讓四個老頭兒當太子的老師。一天,劉邦看見了太子和四個老頭在一塊兒,當時就心涼了。他是知道這四位老頭兒的底細的。
劉邦急忙召來戚夫人,暗指著四個老頭兒說:"我欲易之,彼四人輔之,羽翼已成,難動矣。呂後真而主矣。"戚夫人泣,上曰:"為我楚舞,吾為若楚歌。"歌曰:"鴻鵠高飛,一舉千里。羽翮已就,橫絕四海。橫絕四海,當可奈何!雖有矰繳,尚安所施!"歌數闋,戚夫人噓唏流涕,上起去,罷酒。(《史記·留侯世家》)
漢高祖劉邦的詩與話,翻譯過來就是:完了,完了,這回可是全完了,有這四個老頭在幫呂後的兒子,咱們是完了。心愛的戚夫人呵,看來咱們兩個的寶貝兒子是當不上太子了。而且,看得明明白白,人家呂老婆子將來就是心肝你的主子呀!人一沒招時就唱歌,就跳舞。咱們啥也別說了,你呢?跳個舞,要跳老家楚地的,我呢,唱個歌。"天鵝呀,大雁呀,一飛就是幾千里。羽毛豐滿了呀,人家是隨便飛來隨便起。隨便飛呀,隨便起。真沒有招來,也沒處說理。我老劉雖有弓來又有繳,可也是用不上哇。心肝呀,心肝,這可不是我老劉不管你。"
老劉唱完後,戚夫人抽抽泣泣哭得滿臉是淚。想一想,說啥也沒用了,只得上床睡去。酒菜也弄得杯盤狼藉。果然,劉邦一死,得寵的戚夫人一門全讓呂後給收拾了,劉如意被毒死,戚夫人被砍了手腳,挖眼熏耳,扔到茅房裡,稱為"人彘"。
寫這首詩時,劉邦的處境與項羽的霸王別姬差不多,都是在陷於絕境的無可奈何之時。可是人家劉邦一沒有提當年勇,二沒有將責任推給老天爺,還是實話實說了,沒辦法就是沒辦法,直來直去。這詩正與劉邦的性格相合。詩中用了比喻的方法,將呂氏比作羽翼豐滿的鴻鵠,承認呂氏的強大,並坦率地表達了自己無可奈何的心情,也是一首好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