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第三位皇帝李治怎麼死的 | 陽光歷史

 

A-A+

唐朝第三位皇帝李治怎麼死的

2018年03月11日 唐朝歷史 暫無評論 閱讀 135 次

  唐朝第三位皇帝李治怎麼死的

  唐高宗李治在位三十四年,執政期間一度歷經了廢立中宮、改立太子等大事,在武則天的輔佐下政績斐然,因而高宗時期為唐朝版圖最大之時,太宗皇帝所創下的貞觀之治,也在這一時期得以延續和光大。

  

唐高宗李治劇照


  永淳二年十二月,時年五十六歲的唐高宗李治在貞觀殿龍馭殯天。

  關於李治的死因,據史料記載是病逝。李治在位時,日常主持朝政,批閱奏章之時,常犯頭痛頑疾,侍醫秦鳴鶴曾以針灸刺穴之術為帝王治癒。

  隨著時間的推移,曾一度輔佐李治整頓朝綱的武後逐漸展露出難以駕馭的政治野心,有逾越君王主導朝政之勢,高宗看在眼裡,逐漸興起廢後的念頭。

  豈料早在天子身邊布下耳目的武則天知悉後,立刻向李治痛陳己過,申訴辯解。在她的巧妙周旋下,廢後一事不了了之,然而擬詔大臣上官儀卻遭到誅滅九族的下場。至此之後,李治無力再制約武後,加上長年累月的勞累,舊疾復發,一度竟發展成目不能視的地步。

  帝王難以操持政務,遂命太子李顯監國,代行政務。昏聵無能的李顯難以擔此重任,而此時,鋒芒畢露的武則天實際上已完全掌控了李唐江山的軍政大權。

  由此不難得出結論,李治之死,一半是由於他身體孱弱被風眩症疾病所累,另一半也是因為其後半生一直生活在強悍的妻子武則天的陰影裡,內心絕望而又無力改變現狀,只得忍氣吞聲,鬱鬱而終。

  武則天比李治相差幾歲

  關於唐高宗李治和武則天的年齡差距,歷史上眾說紛紜,有說武則天年長李治七歲,也有說四歲。然而無論如何,有一個事實是無法迴避的,那便是李治與武則天屬於名副其實的姐弟戀。

  

李治和武則天劇照


  史稱千古一帝的漢武帝劉徹,也曾迎娶年長自己四歲的表姐陳阿嬌為皇后。然而隨著歲月流逝,如花美眷也往往經不住時光的考驗,於是,漢武帝又先後移情於衛子夫、李夫人、趙鉤弋等其他後宮佳麗。

  然而武則天卻偏偏穩坐高宗皇后之位二十多年之久,之後更憑借自己強有力的政治手腕成為空前絕後的女皇帝,這在中國歷史上,是絕無僅有的。

  早在唐太宗在世時,十四歲的武則天便奉召入宮,受封才人,此後長達十二年的時間裡一直未得「晉陞」。說得更明白點,她當時的身份也就是個天子伴讀秘書兼陪床,不過那時候,頗有遠見的武則天就已然開始施展自己女性的魅力,趁勢迷住了李唐江山下一代的接班人——生性敦厚的晉王李治。

  太宗駕崩後,武則天與一干宮女一起出宮往感業寺為尼,此時,即位之初便為王皇后與蕭淑妃之間的爭鬥而苦惱不已的高宗來到感業寺祈福,偶遇心中摯愛的武媚娘,不禁喜出望外,立刻詔她侍寢。

  其後,李治多次前往感業寺寵幸武則天,將王皇后與蕭淑妃拋之腦後。不久之後,懷有身孕的武則天終於被急於扳倒蕭淑妃的王皇后接回宮,被封為正二品昭儀,至此寵冠後宮,迅速擊敗了王皇后與蕭淑妃這兩個善妒的婦人。

  唐高宗李治書法作品賞析

  李治是唐太宗李世民的第九子,亦為長孫皇后嫡出的皇子。唐太宗生前連續經歷皇子謀逆後,心灰意冷,遂立宅心仁厚的李治為太子,即後來的唐高宗。或許現在很少有人知道,唐高宗乃是一位酷愛詩詞和書法的風雅天子,尤其喜愛書法,在他三十四年的帝王生涯中,書法大概是他最大的愛好。

  

李治劇照


  唐高宗李治年輕時庸懦無能,缺少殺伐決斷的勇氣,所以在朝政大事上難有建樹,致使長孫無忌等大臣把持朝政,倚老賣老,長期弄權,這種現象一直持續到武則天成為皇后,輔佐高宗執政才得以杜絕。

  李治雖然在治國才能上有所欠缺,然而其得益於太宗皇帝的親自教導,自幼飽讀詩書,文采斐然,在書法和文學上造詣頗高,是當時公認的才子。

  據史書記載,唐高宗李治尤擅工行,行筆婉妙,自有其獨到之處,此外,他對草書、隸書、楷書、飛白書等各種筆法也是應用自如,絲毫不遜名家。觀後世流傳的唐高宗手筆不難發現,他的書法蒼勁豪邁,字跡圓潤俊華,視覺效果十分美觀,比之其父太宗皇帝之手書,也不遑多讓,因而世人評價頗高。
唐高宗流傳於世的書法佳作不勝枚舉,其中《大唐紀功頌》、《萬年宮銘》、《六尚書帖》、《九乾門帖》、《前事帖》、《欲僻洛城帖》等精彩的書法作品,均可稱之為帝王代表之作。

  唐高宗李治在位多少年

  唐高宗李治是唐太宗李世民第九子,於貞觀二十三年繼承大統,是為唐朝建國之後的第三位皇帝。李治二十二歲成為一國之君,五十六歲壽終正寢,總共在位三十四年,這三十四年間,他先後經歷了改立皇后、處死公主、驅逐外戚等一系列重大的政治事件,勵精圖治,終與天後武則天一同開創了盛世大唐的後貞觀時代。

  

唐高宗李治劇照


  李治與武則天是夫妻,更是政治舞台上的鐵腕搭檔與對手。

  唐高宗登基初期,前朝有長孫無忌、褚遂良等遺老大臣長期把持朝政,後宮有王皇后與蕭淑妃兩股政治勢力爭鬥不休,一時間竟沒人把這位初登大寶的天子放在眼裡。

  若沒有武後的輔佐,以李治的性格,必定淪為傀儡,斷不會以雷霆手段迅速平定前朝後宮,成為名副其實的一國之君。因此,前期的李治對武則天自然恩寵有加,倚重非常。

  然而到了後期,武後專權,漸漸飛揚跋扈,大有越過王權一人獨大之勢,李治遂起了廢後之念。還得說武則天技高一籌,一早已洞悉了帝王的心思。在她的精心策劃下,李治的廢後計畫徹底破產,至此之後,他對獨攬大權的武則天再也無能為力了。

  永淳二年十二月,唐高宗李治在飽受精神與病痛的雙重折磨後,終於告別了人世。

  武則天從此再無制約,更加肆無忌憚,遂廢中宗李顯,貶為廬陵王,趕出長安。懦弱的睿宗李旦本就是個胸無大志之人,面對暴戾強悍的母親自然不敢有多意見,竟然主動提出禪讓王位,請母后登基為帝。武則天欣然接受,於是,時年六十七歲的武則天榮登大寶,燦爛輝煌的大周時代正式到來。

  揭秘唐高宗李治是好皇帝嗎

  唐高宗李治是大唐開國之後繼承大統的第三位皇帝。在一代女皇武則天的光芒掩蓋下,李治的歷史功績常被後人淡化,多數人評價其「性格怯懦,受制朝臣」,乃是一位在政治上缺乏經世之才的守成皇帝。

  

唐高宗李治劇照


  其實,做一個合格的守成皇帝,也未必像世人想像的那麼容易,想來唐玄宗李隆基從先輩手中接過錦繡河山,可稍一疏忽便釀成了足以顛覆大唐盛世局面的安史之亂。

  遙想貞觀二十三年,唐太宗龍馭殯天,時年二十二歲的高宗李治一下子從父親手中接過這副重擔,這時,他的壓力可想而知。

  為了當一個好皇帝,他風雨無阻天天堅持上朝,周旋於先帝欽點的顧命大臣長孫無忌等人之間,下了朝還要馬不停蹄走訪民間,體察民意,本著一顆愛民如子之心小心翼翼地處理國家大事,這種種跡象表明,唐高宗非但不是一位庸碌無為的天子,反而十分勤政愛民,這也就是為何唐高宗執政時期唐朝疆域最為廣大,政治最為清明,物產最為豐盛,人口增長速度最快的原因之一。

  高宗執政前期,與武則天共同掌管軍政大事,把大唐江山治理得井井有條,也從根本上排除了外戚勢力對朝政的干擾,使唐太宗開創的貞觀之治進入了一個鼎盛的時期。然而後期出現的帝后爭鋒的現象,則是高宗面對日漸強勢的武則天,感到難以制衡,索性讓權於武後的結果。

  李治固然不像李世民,擁有殺伐決斷的勇氣,但就他在位三十四年所做出的功績來說,他依然稱得上是個稱職的天子。

  大唐皇帝李治簡介介紹

  唐高宗李治為大唐第三代皇帝,為唐國公李淵之孫,唐太宗李世民之第九子,於貞觀十七年被飽受諸皇子奪位之苦的李世民冊立為皇太子,在盛唐歷史上,李治雖因性格懦弱,少有建樹,然而卻是一位頗為仁愛的皇帝,因而後世口碑一直不錯。

  

唐高宗李治畫像


  唐太宗子嗣眾多,年幼而又生性敦厚的李治本不在承繼大業的人選之內,然而未等太宗皇帝駕崩,太子李承乾、齊王李佑便先後謀反,令得李世民傷心不已,心灰意冷之下,遂生出了將王位傳給自己親自撫養長大的九王子李治,便是後來的唐高宗。

  或許在李世民心目中,缺少雄才大略,治國能力不足,尚可教化提高,然而若無一顆仁愛之心,必定無法廣施恩澤於天下萬民,難以堪當一國之君之重任。

  李治登基之初,在朝政大事上倚重長孫無忌、褚遂良等大臣,雖無大錯,卻始終無法成長一名獨當一面英明君主,直到後來,一個中國歷史上赫赫有名的女中豪傑來到了李治身邊,唐高宗的執政生涯才得以發生天翻地覆的變化。這個女人,便是後來成為一代女皇的武則天。

  關於唐高宗李治,民間對他的評價普遍是一位「守成皇帝」,說得更明白點,與其說人們對他的政績感興趣,不如說對他後宮女人之間的故事更為津津樂道。須知唐高宗李治從父親李世民手中繼承的,不僅僅是大唐的江山社稷,還有李世民生前頗為寵幸的後宮佳麗啊!





給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