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圖]晚清禁衛軍首領最後一次出洋考察 | 陽光歷史

 

A-A+

[多圖]晚清禁衛軍首領最後一次出洋考察

2015年06月20日 歷史真相 暫無評論 閱讀 435 次

1910年,大清近衛軍首領訪問奧匈帝國。在這張拍攝於布達佩斯的合影中,前排左二是哈漢章,左三是李經邁,左四是載濤,右一是良弼;二排左四是田獻章,左六是程經邦;三排左三是唐寶潮,左六是劉恩源。



  1910年,大清禁衛軍首領訪問奧匈帝國。在這張拍攝於布達佩斯的合影中,前排左二是哈漢章,左三是李經邁,左四是載濤,右一是良弼;二排左四是田獻章,左六是程經邦;三排左三是唐寶潮,左六是劉恩源。


  1900年義和團運動後,《辛丑條約》中規定的列強各國在華的種種特權和各項賠款進一步激化了社會矛盾,內憂外患導致清政府不得不採取一些姿態,推行新政和預備立憲,藉以加強皇權,挽救大清的統治。


  在新政方面,清政府多次派出王公大臣組成考察團赴日本及歐美各國考察學習,以圖在軍事、政治、教育等方面進行改革和維新。光緒三十四年(1908年),攝政王載灃頒布上諭:「著貝勒載濤、毓朗、陸軍部尚書鐵良為專司訓練禁衛軍大臣,准其酌量由各旗營兵丁內撥取精壯,盡數認真訓練。」載灃為了加強軍權,在原皇家衛隊的基礎上,從新軍中抽調骨幹,組建新的皇家禁衛軍,主要由貝勒載濤專司訓練。可是對於新式的軍事技術和管理,年輕的貝勒缺乏經驗(載濤時年二十一歲),必須要向先進國家學習,因此在宣統二年(1910年),清政府派出載濤為首的陸軍考察團和載洵為首的海軍考察團赴日本、歐美等國考察。可惜兩位貝勒的學習心得還沒來得及深入推廣,已經風燭殘年的清政府就遭遇1911年的辛亥革命而垮台,這也使得此次考察現在變得鮮為人知,即使在國家檔案級的《清史稿》中也只有簡單的一句話:「甲子,管理軍咨處貝勒載濤請赴日本、美、英、法、德、義、奧、俄八國考察陸軍。」


  秦風老照片館收藏有一組載濤考察團在奧匈帝國布達佩斯和當地軍政官員的合影,以及部分考察團員的簽名照,品相上乘,殊為珍貴。至於考察團的構成、什麼時間出發以及什麼時間回國等細節,都沒有明確記錄,我們只能在當年國內外的報紙中找到一些記憶碎片,嘗試拼接出整個過程。


  關於這次出洋考察的報道,最早見於《大公報》宣統二年正月二十四日(1910年3月5日)號,報載:「禁衛軍(載)濤、(毓)朗兩貝勒以禁衛軍第二期現今將次成立,所有規制仍多未能善,查各國御林衛制以日俄兩國為最美,議決擬明春特派專員分赴日俄兩國檢查一切,以咨參仿。」兩日後的《大公報》又載:「聞軍咨處於日前咨照外部,請用正式照會與各國公使聲明,此次軍咨大臣濤貝勒帶同參贊隨員等前赴各國考查軍政,請回轉致各國該政府,屆時務希照待云云。」說明在1910年3月8日這天,清政府已經確定了考察計畫和隨員,並正式照會即將前往的各國駐京使館。又隔一日,《大公報》報道說:「茲聞貝勒行期有定於二月念二日放洋之說」,可估計出此次陸軍考察團的出發日期是宣統二年二月二十二日,即1910年4月1日。監國攝政王載灃一直堅定地認為軍權應該集中在皇權手裡,而袁世凱把持新軍,他只能重點培養新禁衛軍,因此對此次出洋非常重視,於3月12日對載濤「訓論多時」,要求他「於出言行事,尤當顧全國體,勿傷邦交等」,並交付載濤手諭和致各國皇帝及大總統的國書,還談到《辛丑條約》簽訂後,他赴德國為克林德之死向德皇致歉的種種遭遇,而且分別召見了每位隨員,並分別交以手諭。載濤雖然年輕,但很務實也很有抱負,為了「務求實際」,不「過事炫耀,以致貽人口實」而削減了自己此次考察的一半僕從。關於考察團員的組成,從《大公報》和《紐約時報》(The New York Times)的兩則報道中可知除軍咨大臣載濤外,另有十六人,分別是首席隨員李經邁(Lord. Li Ching Mai)、哈漢章(Gen. Ha Han Chang)、良弼、文華、姚寶來(Col. Yao Pao Lai)、彭燦昌(Capt. Pang Tsan Chang)、劉恩源(Lieut. Col. Liu En Yuen)、田獻章(Col. Tien Haien Chang)、張慶桐、程經邦、唐寶潮、徐致善(Col. Hsu Chin Shan)、桐昌(Major. Tung Chang)、江紹沅(Lieut. Col. Chang Shao Yuan)、吳為予(Dr. Wu Wei Yu)和譚學夔。


  4月1日,考察團抵達日本東京,在日期間,載濤一行參觀了日本的熱氣球偵察部隊,徐致善(元甫)和田獻章(凱亭)還乘坐了熱氣球進行空中飄行,成為最早乘坐熱氣球的中國人。


  4月16日晚,考察團乘坐日本客船集友丸號(Chiyu Maru)抵達夏威夷的檀香山。迎接載濤一行的是駐檀香山領事梁國英、美國政府官員法瑞爾先生(Gov. Frear)和第五騎兵隊及第二十步兵團的一隊士兵,並將考察團護送至領事館。4月17日,在正式參觀了領事館後,美軍致鳴二十一槍的歡迎禮,然後由舒勒上校(Col. Schuyler)陪同前往舊金山。4月28日,載濤一行抵達華盛頓,並於當晚參加了塔夫脫總統(William Howard Taft,1857-1930)在白宮舉行的歡迎宴會。


  5月1日,考察團抵達紐約,仍由舒勒上校全程陪同。紐約是此次考察團美國之行的考察重點,因為西點軍校就在紐約州。5月2日上午9點30分,考察團乘專列離開紐約,不到11點,火車到達西點車站。載濤穿一件藍色絲質長衫,頭戴黑色瓜皮帽,李經邁也一副中式打扮。西點軍校總監斯科特上校(Col. Scott)及其副官查爾斯上尉(Capt. Charles)身著筆挺的軍裝在車站迎接,由蓋•亨利上尉(Capt. Guy V. Henry)屬下第十騎兵隊的一組黑人士兵擔任護衛。據《紐約時報》載,哈獻章將軍對美軍的軍容讚不絕口。考察團對西點軍校興趣濃厚,希望能夠全面瞭解,美方也表示不會讓載濤一行失望。他們首先參觀了舊兵營(old barracks),格蘭特將軍、李將軍都曾在那裡居住過。載濤從一個走廊轉到另一個走廊,幾乎每個房間都看看。從舊兵營出來進入主樓,那裡是博物館,載濤不懂英文,李經邁為他指認了格蘭特將軍的畢業證書。載濤一行還觀看了騎兵學員的馬術表演。載濤一生非常愛馬,表演結束後他向斯科特上校表示這是他一生中最快樂的一天,還表示希望在中國也建立一所這樣的軍校。還有一個插曲是載濤被問到了辮子的問題,他表示要徵求兄長(載灃)的意見,也許回國後就會剪掉辮子。果然載濤回國後不久就在貴胄學堂推行剪辮子,成為大清朝最早開始剪辮子的地方。


  當天下午,考察團一行還參觀了駐紮在紐約的第七十一步兵團,載濤在靶場試射了美國陸軍的步槍,第一槍脫靶,他微笑著搖搖頭,重新上膛再次瞄準,一槍擊中靶心,贏得了陪同的美國官員和在場士兵的讚歎。5月3日晚,考察團出席了美國亞洲協會(American Asiatic Association)舉行的宴會,席間李經邁和哈漢章都用英語作了演講,特別是哈漢章將軍關於中國軍隊發展方向的演講令美國人很感興趣。5月4日,紐約市長蓋納(Mayor Gaynor)為考察團舉辦了宴會。


  5月5日晨,考察團一行乘坐美國客船喬治•華盛頓號前往英國。然而,還在海上航行的時候,英國國王愛德華七世(Edward VII,1841-1910)於5月6日病逝。5月16日,載濤到達法國西北部的瑟堡港,被通知將代表大清政府參加國王的葬禮。5月18日,國王盛大的葬禮在倫敦舉行,儘管下著瓢潑大雨,但仍有上千人守候在國王靈柩通過的街道旁,歐洲王室幾乎都聚到了西敏寺,載濤一行也出現在報紙上的來賓名單裡。


  當考察團抵達德國的時候,德皇還在英國逗留(德國皇帝威廉二世是英皇愛德華七世的外甥),因此由德國皇太子接待了載濤一行。考察團在德國考察了飛艇,6月3日,載濤親自登上帕賽伐爾49型飛艇(Pars IL),由洛文菲德將軍(Gen. Lowenfeld)陪同飛行了20分鐘。離開德國後,考察團一行又來到奧匈帝國,從秦風先生收藏的這批照片看,考察團至少於6月27日至29日在此逗留、考察,大概於7月11日從奧匈帝國返京。


 


良弼肖像照



良弼肖像照


 


哈漢章簽名肖像照



哈漢章簽名肖像照


 


李經邁簽名肖像照



李經邁簽名肖像照


 


程經邦肖像照



程經邦肖像照


標籤:



給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