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文]《點石齋畫報》何以能在清末風靡上海 | 陽光歷史

 

A-A+

[圖文]《點石齋畫報》何以能在清末風靡上海

2015年05月09日 歷史真相 暫無評論 閱讀 643 次

 



本文摘自:《檔案春秋》2007年第2期   作者:劉燕


有一幅題為「群盲聚賭」的市民生活風俗畫,描繪的是清末時期混亂的社會風氣,就連盲人也加入賭博之中。圖畫畫了幾個盲人乘賣卜閒餘之時群聚一處推牌九,靠摸牌報出大小,以爭輸贏的情景。畫中4個盲人正在圍桌酣戰,神態各異。一個在悉心摸索,一個在暗自揣摩,還有一人面露即將贏錢的得意之色,桌面上不時響起「和牌」、「碰牌」之聲,令旁觀者目瞪口呆。這幅圖畫登載在清末時期我國第一本面向整個社會且又產生廣泛影響的新聞畫報—《點石齋畫報》上,此畫報是由當時在上海開設申報館的英國人安納斯脫·美查(歐奈史特·梅傑)出版的,創刊於光緒十年(1884年)。


《點石齋畫報》關注時事、注重新知、網羅奇聞 ,以圖文並茂的形式向人們展示出一幅幅清末的社會風情和市民生活畫卷,在她刊行的10多年間,以其獨具的魅力,一直風靡上海,並發行到其它城市。


《點石齋畫報》每月出3冊,每冊8頁,隨《申報》附送(零售價五分),由著名畫家吳嘉猷主筆。吳嘉猷,字友如,江蘇元和人,寓居上海。他被美查聘為主筆後,把介紹社會新聞、新鮮事物、市民生活等作為畫報的主要內容。他的繪畫用筆細緻,刻畫入微,既有中國繪畫的傳神本領,又能推陳出新,吸收西方繪畫的透視、寫真等技法,是《點石齋畫報》的主力畫家。除了主筆吳友如之外,《點石齋畫報》還有一批固定的供稿畫家,是由《申報》刊登啟事公開「招請名手繪畫」應招而來的。他們是金桂(蟾香)、張志瀛、田英(子琳)、何元俊(明甫)、符節(艮心)等大多居住在上海的畫家們。《申報》登載的「招請名手繪畫」的啟事還向全國各地畫家徵稿,每幅畫稿酬高達2元大洋,因此《點石齋畫報》還吸引了很多零星投稿的畫家。參加《點石齋畫報》編繪的畫家都是擅長年畫、工筆畫的高手,他們所繪的4千餘幅圖畫,景像細緻且場面宏大,內容各有側重且情節不雷同,這些畫不拘泥於中國藝匠的成法,還兼有中西畫技結合的特點,在他們的筆下,《點石齋畫報》成為當時深受上海等地市民喜愛的畫報。


時事新聞的「繪製者」


用繪畫傳播時事社會新聞,這是《點石齋畫報》創報的宗旨。《點石齋畫報》創辦之時正是中法戰爭爆發時期,美查以「尊聞閣主人」的署名在創刊號的序文中稱:見有人將戰事繪成圖畫,「市井購觀,恣為談助」,在當時頗受歡迎,於是決意倣傚「擇新奇可喜之事摹而為圖」。所以說


《點石齋畫報》的產生與中法戰爭有著密切的關係。畫報的創刊號即刊出了法軍攻佔清軍重兵駐守的北越戰略要地北寧—「力攻北寧」和清兵為防禦法軍在長江江陰要塞演放用電引爆的水雷—「演放水雷」等2幅圖畫,以後又陸續刊出中法戰爭的新聞圖畫20餘幅,包括中法戰爭的幾大戰役:「基隆懲寇」 、「甬江戰事」、「法犯馬江」;李鴻章與法人的談判「和議畫押」;清軍老將馮子材、抗法名將黑旗軍首領劉永福以及劉銘傳等人的抗法鬥爭等等,「凡大事幾無一遺漏」。


《點石齋畫報》的時事新聞畫還刊載了有關中日甲午戰爭的圖畫40餘幅,畫報刊登的台灣割讓以後抗日英雄劉永福和台胞軍民英勇抗擊日軍的圖畫,如:「大帥誓師」、「出奇制勝」、「計沉倭船」等就有30幅之多。畫家們對兩次戰爭的真實進程瞭解並不很多,有時想像甚至多於現實,但是畫報表達了畫作者強烈的愛國情懷,揭露了帝國主義的侵略行徑。


《點石齋畫報》的時事與社會新聞畫很多,對重大的時事新聞還印有專號,並集中連續登載。當時的重大事件如:李鴻章出使俄國和遊歷歐美各國、慈禧太后五十、六十大壽慶祝活動、廣東三江發生特大洪澇災害等,《點石齋畫報》都及時刊出。因為《點石齋畫報》是英人創辦,隨上海租界發行的《申報》附送,因而有關外國人在上海的各種新聞圖畫也就不斷見報。光緒十九年(1893年),上海口岸開放50週年,上海各租界洋人華人隆重慶祝,懸燈結綵,沿街遊行,十分熱鬧。《點石齋畫報》以賽燈為題連續刊出9幅圖畫報道這次慶祝活動。光緒二十三年(1897年)英國維多利亞女王登位六十週年,《點石齋畫報》刊出了上海美英兩租界的消防隊員舉著裝飾成龍形的水龍帶上街遊行的新聞畫「演龍行慶」,並且登載了整幅的女王肖像圖。


《點石齋畫報》有關外國人的題材雖然多有讚揚,但對外國人在華活動的醜惡一面也屢有揭露:「強奪公所」、「法人殘忍」兩幅連載圖畫報道了當年上海轟動一時的「四明公所案」。光緒二十三年(1897年)上海法租界當局擴張租地,強行佔領四明公所這處旅滬寧波商人的地產,調動了80名士兵下令拆毀四明公所圍牆,打死打傷圍觀的40多名中國人,激怒了上海的市民;「逞兇可惡」刊出的是匯德豐洋行的洋人軋倫乘坐人力車至虹口,與車伕發生口角,把車伕踢成重傷的圖畫。清末時期上海的各種新聞如:中外名人訪問上海、戲曲名家登台獻藝、豫園大型花卉展覽等,《點石齋畫報》都及時刊出新聞圖畫,這些新聞圖畫以它獨特的風格保留了上海當時活動的真實情景,起到了與今天報紙上新聞照片相仿的作用。


西技科普的「先鋒」


國內外的新人新事是《點石齋畫報》的主要題材,可以說《點石齋畫報》是最早以圖畫形式向人們介紹外國的科技新知和新鮮事物的。1884年創刊首期即向讀者介紹了當時西方先進的能夠在天空飛行的氫氣球「新樣氣球」和美國南北戰爭中使用潛艦作戰的「水底行船」2幅圖畫,以後每期都有西方科技新知的介紹,如介紹外國公共圖書館的「公家書屋」、介紹英國水下隧道火車通車的「水底行車」等。包括美國紐約的第一高樓和跨海大橋、德國的防彈衣與水雷發射器、日本的火山地震,甚至西方人的婚禮、選美以及徵婚等中國人認為的新鮮事物都是《點石齋畫報》的報道素材,這些圖畫有些是據西方報紙轉述,有些帶有想當然的虛構成分。當時照相技術才傳到中國不久,還沒有被廣泛地應用到新聞攝影上,對於閉塞卻又很想瞭解外界情況的中國人來說,《點石齋畫報》的內容雖然不是現場的真實記錄,卻也能多多少少滿足人們的好奇心了。


除了西方的科技新知和新鮮事物外,國內的各種新消息《點石齋畫報》也隨時刊出。畫報創刊的第二年,江南製造總局製成了1477噸的「保民」號鐵殼戰船,這是江南製造總局(又稱上海機器局)製造的最大的一艘鋼板軍艦,《點石齋畫報》刊出了「鋼船下水」一則圖畫,專圖介紹了輪船的馬力、大小和當時輪船下水的盛況;「興辦鐵路」這幅畫講的是西方鐵路技術傳入中國以後,中國成立了鐵路公司,清朝的洋務派掀起修建鐵路、開通火車的情形。


上海是最早開放的城市之一,西方的思想對上海市民的生活影響很大,《點石齋畫報》及時繪出發生在上海的新鮮事物讓市民們一睹為快。「氣球奇觀」介紹了在上海楊樹浦大花園上演的能攜帶女演員飛行的氣球升空的情景;「得窺全豹」說的是上海四馬路開了一家兼營西式菜餚的新式番菜館叫一品香飯店,為了招徠顧客品嚐西式番菜,店主竟然別出心裁在店中的鐵籠裡養了一頭豹子,引來許多好奇的人前來圍觀。上海格致書院放映西人遊歷各國的幻燈片、上海救火會精巧的新式救火水龍車、江海北關重達5800多斤的大自鳴報時鐘、高懸於洋涇橋的引導船民進出的報時球、報風旗等新鮮事物,《點石齋畫報》都一一畫來,使生活在「開風氣之先」的上海市民,有《點石齋畫報》一冊在手,即可領略中外新知。


市民風俗民情的「浮世繪」


《點石齋畫報》最為稱道且確顯功力的是社會民情與市民生活的風俗畫,這些畫多半是以清末中國市鎮的生活為場景的。畫家們耳聞目睹了百姓的喜怒哀樂以及發生在街頭巷尾的軼聞瑣事,於是為今人勾勒出一幅幅極其真實的清末社會民情與市民生活的風俗畫,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當時的歷史背景和社會面貌。


畫報有一畫名為「捕役誣良」,講的是上海浦東的捕役受賄私放被捕的犯人,而把另一同名船戶誘捕歸案,船戶被冤,毒打至皮開肉綻,奄奄一息,引起鄉民的憤慨;「厘卡」是清末徵收貨物通過稅的機構,「毀卡傳聞」這則圖畫描繪了上海浦東洋涇鎮厘卡的卡員勒索到集市去販布的鄉民,激起了民眾的氣憤,幾十名婦女聚集到厘卡抗議的情景;「拐匪橫行」講的是新婚不久的王家媳婦在河邊淘米,被過路船上跳下的兩名拐匪拖入船艙,最終被輾轉賣入妓院的一則圖畫;還有更為悲慘的描繪小孩被拐賣後成殘肢斷臂被迫行乞的「無臂小孩」圖畫等等。最為真實的一則圖畫「為害行旅」講述了發生在上海老西門外四明公所一帶的一樁真實的攔路搶劫案,圖畫刻畫出在洋行工作的某甲深夜急走在四明公所這處地僻人稀的荒涼險地,身後兩名歹徒手持竹竿,把竿頭的麻繩套對準某甲的脖頸,將厄運猛地籠罩在了他的頭上。畫面真實生動,人物栩栩如生,讓讀者的心為畫中的某甲懸著,久久不能放下。這些圖畫題材廣泛,內容豐富,真實地反映了當時上海世風日下的社會現狀。


《點石齋畫報》的風俗畫題材最多的是對妓女、賭徒的描畫,正像魯迅先生對畫報所作的精闢評論:對於外國事情很不明白,圖畫有時有想當然的虛構成分,「然而他畫『老鴇虐妓』、『流氓拆稍』之類,卻實在畫得很好的。」翻開《點石齋畫報》,期期都有青樓女子的奇聞軼事。 「虐妓慘聞」講到了蘇州某妓院鴇母對不善討好嫖客的年少妓女,用燒紅的煙簽刺其胸乳逼其就範的慘景;「名妓下場」畫出了當年上海名妓朱桂仙年老色衰時,只能靠在各妓院賣餃子餬口為生的情景,一日偶遇舊時相好,對方也是窮困潦倒,一文不名。畫中兩人又醜又老,相互憐惜,畫中市井青樓的悲歡離合令人感慨。


揭露煙毒賭害的圖畫《點石齋畫報》也有不少刊載。一則「賭徒膽大」,描繪了賭徒的猖獗,儘管官府一再下令禁賭,但蘇州的眾多賭徒竟然還是把賭場開設到了巡撫衙署旁; 「賭婦鬻夫」講的則是一個女賭徒因欠賭債,把自己的男人偷偷賣掉的情形;「煙狗」的故事讓人啼笑皆非,講的是一個婦女經常帶一隻哈巴狗去煙館,結果小狗也哈欠連天,染上了煙癮。


《點石齋畫報》雖然有時也涉及個別低俗題材,宣傳一些封建禮教、迷信、黃色等社會畸形生活習俗的不健康內容,但多少能從一個側面反映出當時的生活真實。圖畫使用連史紙石印,上文下圖,每幅畫都有數百字的簡要說明。說明標題多用四字,且常引用典故,突出自成一體的圖說特色,即符合國人傳統的美術欣賞習慣,又確實使人耳目一新。大文學家魯迅先生早年就曾收藏過它,文學翻譯家包天笑在少年時寧可省下點心錢,也要買一本來讀。


《點石齋畫報》發行至光緒二十四年(1898年)停刊,前後共刊出6集合為44冊,以天干、地支、八音、六藝等分別排序,共刊出圖畫4650餘幅之多。《點石齋畫報》除在上海隨《申報》附送和零售外,還在全國的點石齋石印局發行。光緒十五年時,點石齋石印局已有北京、南京、杭州、南昌、西安、福州、廣州等20個分局,這些分局大都開設在各省省會,有的還選址在省會的貢院前,可見《點石齋畫報》的銷售網絡遍及全國。《點石齋畫報》開啟了以圖文並茂的形式報道時事和傳播新知的辦報新路,代表了上海乃至中國那個時期畫報的最高水平,是研究百年前半封建半殖民地舊中國歷史的珍貴資料。


標籤:



給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