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文]也門僕人:餓得要吃親人屍體 古代等級制殘留 | 陽光歷史

 

A-A+

[圖文]也門僕人:餓得要吃親人屍體 古代等級制殘留

2015年02月21日 歷史真相 暫無評論 閱讀 229 次




在也門,生存著一個特殊的群體,在當地人看來,這個群體的人除了能當僕人,別無用處,因此被當地人稱為「僕人階層」。《紐約時報》的記者深入採訪調查了這個特殊群體的生活,他們發現,他們的生活非常悲慘,經常食不果腹,在極度缺乏食物的時候,甚至會吃自己親人的屍體。


極度缺乏食物時吃親人的屍體


在也門首都薩那,每天都有一群衣衫襤褸、皮膚黝黑的人打掃大街小巷。這群人,被當地人稱作「Al Akhdam」,在當地語言中是僕人的意思,屬於也門社會最底層的「僕人階層」。當地人稱,貧窮的「僕人階層」在極度缺乏食物時甚至會吃自己親人的屍體,婦女大多從事賣淫工作。在也門,「僕人階層」被視為「外來者」,是歷史上埃塞俄比亞軍隊的後裔。 《紐約時報》記者在也門首都附近一個污穢不堪的貧民區採訪時,遇到了一個「僕人階層」的20歲青年,他告訴記者:「任何工作我們都能夠勝任,但大家總認為我們除了能當僕人,別無用處,所以我們喪失了希望。所有的生活之門都向我們關閉,我們是活著的,但卻是苟活。」


被政府遺忘難獲救濟


「僕人階層」在也門生活的歷史和當地人一樣久遠,他們下賤的身份是也門數千年來古老社會等級制度的殘留,其實這一等級制度早在1962年革命後就已經瓦解了。當初社會最底層的屠夫和鐵匠都已隨著時間的推移而翻身,而「僕人階層」卻仍然保持著他們位居底層的特殊社會地位。在也門2200萬人口中,這一人群的數量達到了100多萬,成為也門的一個特殊「標誌」。






對於「僕人階層」目前的處境,《紐約時報》認為,這是因為也門政府的救濟政策並沒有惠及到「僕人階層」。他們被遺忘在社會的角落,忍受著長期的歧視。即使是新移居到也門的移民,也要比他們的境遇好。目前,部分「僕人階層」的人從事著街道清潔工的工作,而且一幹就是很多年,但他們從未得到一份正式的工作合同,也門政府的法律上卻明文規定:所有也門公民在工作期滿六個月後應該得到僱傭方的僱傭合同。


「僕人階層」嘗試著改變生活


雖然一直備受歧視,但「僕人階層」中的少數人也在嘗試著改變自己的生活,但遺憾的是他們還是對前途表現出了一絲迷茫。記者採訪了當地的Hawdal先生,他也是「僕人階層」中的一員,他結束了20年的掃街生涯,終於成為了一名管理者。現在他們一家生活在首都薩那,Hawdal先生將他的5個孩子都送進了學校,現在高額的學費支出並不是他的唯一擔心的,最令他擔憂的是孩子們對於未來前途的看法,「我們以後除了能掃大街,真的就其他的什麼都不能做嗎?我真的害怕我的孩子會這麼想。」






對於「僕人階層」在也門的這一特殊地位,《紐約時報》分析稱,在現代文明的社會中,存在這樣一個被歧視的階層,不利於國家的整體發展,在對 「僕人階層」的勞苦大眾表示同情的時候,也門社會和政府也需要反思自己的行動,國際社會也應該給貧窮的底層人民提供更多的機會。


標籤:



給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