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煬帝陵墓千年之謎 歷史上隋煬帝是怎麼死的?
隋煬帝楊廣簡介(569年—618年),隋朝的第二位皇帝。在位14年。「統一江山」、「修通運河」、「西巡張掖」、「三遊江都」、「三駕遼東」可以概括他一生所為。隋煬帝楊廣是中國歷史上名聲最差的皇帝之一。
歷史上隋煬帝是怎麼死的?
說法一:禁衛軍活活勒死的
銳意盡失的隋煬帝晚年常引鏡自照,對蕭後和臣下說:「好頭頸,誰當斫之!」
然而,當隋煬帝死的那天來臨的時候,禁衛軍嘩變了,隋煬帝怕被殺頭,便從身上解下一條絹帶,遞給禁衛軍頭領,讓他把自己活活勒死了,死時年僅50歲。同時被處死的還有他的兩個兒子和一個孫子。隋煬帝死後,肖皇后和宮人用床板做了三口小棺材,將其裝鹼,草草埋葬了。後來,江都太守陳核又把他改葬在江都城西的吳公台下,以後又移葬雷塘。
民間傳說,因隋煬帝作惡多端,他葬在哪裡,雷就轟到哪裡。隋煬帝墓後來漸漸荒蕪。直到清朝嘉慶年間,才被住在雷塘附近的揚州學者阮元發現,現陵前有阮元重修時所立的碑,碑上刻有當時的書法家、揚州知府伊秉授所書"隋煬帝陵"四個大字。
說法二:被叛軍宇文化及所弒而終
南朝後主是在隋煬帝即位那年即604年死去的,當時,這位雄心勃勃的新皇帝賜給死去的陳後主一個貶稱"煬",意思是說他一生貪圖花天酒地而荒疏了政務。顯然,他是在嘲弄這個亡國之君。但是,沒想到,14年之後,隋煬帝自身,也被大家稱為了「隋煬帝」。
大業十四年三月十一丙辰日(618年4月11日),隋煬帝於江都被叛軍宇文化及所弒而終。隋煬帝死前,宇文化及煽動叛軍將之包圍,煬帝聞變,倉皇換裝,逃入西閣。被叛軍裴虔通、元禮、馬文舉等逮獲,煬帝說:「我實負百姓;至於爾輩,榮祿兼極,何乃如是!今日之事,孰為首邪?」化及命令封德彝宣佈煬帝罪狀。煬帝說:「卿乃士人,何為亦爾?」德彝一時慚愧退下。煬帝愛子趙王杲,才十二歲,在帝側,號慟不已,叛軍裴虔通將其斬殺,血濺御服。煬帝欲飲毒酒自盡,叛軍文舉等不許,遂命令狐行達將其縊弒,享年五十歲。
隋江都太守陳稜找到煬帝靈柩,粗備天子儀衛,改葬於江都宮西吳公台下,當時犧牲的王公,皆埋葬在煬帝墳塋的兩側。唐平江南後,以帝禮改葬雷塘。
揚州發現隋煬帝陵引關注沉睡千年眾多謎團待解
隋煬帝陵墓在揚州被意外發現,引起全國考古界和廣大讀者的廣泛關注。2013年4月15日,揚州市文物局召開新聞發佈會,正式宣佈兩座墓葬中已經發掘的那座為隋煬帝陵。
雖然墓主身份已確定,但這座墓是否一定就是唐高祖李淵為隋煬帝所建?墓誌對被認為是暴君的隋煬帝作何評價?還有很多謎團待解。
墓誌確定墓主為隋煬帝
記者趕到位於揚州邗江區西湖鎮司徒村曹莊的考古工地時,考古人員正在用藍色彩鋼將古墓周邊圍擋起來。考古工地位於一個房地產開發項目上,由於發現重大,目前考古工作已經暫停,待專家論證後再對另一座墓葬進行發掘。
新聞發佈會上,揚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長束家平介紹,去年底工地施工時就發現了少許古代碎磚,但因為建築垃圾太多,難以開展考古工作。今年春節後,工地全面平整土地,考古隊進場,通過勘探發現了兩座磚室古墓。已經發掘的隋煬帝墓包括墓室、耳室和甬道,長8.2米,寬約5米,只能算中小規模的墓葬,當時並沒想到這居然是座帝陵。
他說,隋煬帝陵歷史上被盜過,加上以前民房就建在墓葬上方,因此墓頂遭到了破壞,在墓葬內,考古人員發現了銅鋪首、玉腰帶、銅錢和鐵釘等十幾件文物,數量雖少,但等級很高。
4只銅鋪首不但鎏金,而且體積巨大,應該是用在棺槨上的。而玉腰帶外面包金,就是人們常說的金鑲玉,這兩類陪葬品並非普通官員可以享用,證明墓主身份非凡。不過,考古人員在墓葬中並未發現棺槨和骨骼的遺存,這也許與隋煬帝陵在歷史上多次遷移有關。
證明墓主身份最有力的證據是墓誌,上面清楚地寫著「隨故煬帝墓誌」,墓誌中「隨大業十四年」正是隋煬帝被叛軍縊死的公元618年,而「帝崩於揚州」「……於流珠堂」,清楚寫明皇帝楊廣死後蕭後埋葬他的地點。正是根據這些內容,專家們認定墓主為隋煬帝。
相距5公里留下千年謎團
這處考古工地位於揚州西部,而之前被公佈為文保單位的隋煬帝陵是在城北槐二村,兩者相距約5公里。槐二村所在的雷塘,正是唐朝為隋煬帝修建的陵墓所在地。
史料記載,隋煬帝死後,最初由蕭皇后將其葬在江都宮流珠堂,後大將陳稜感念其恩,將其葬在吳公台下。唐朝建立後,唐高祖李淵以帝禮將其陵遷至雷塘。束家平在發佈會上說:「隋煬帝在唐初改葬雷塘有明確記載,但現在墓地卻在5公里外的曹莊被發現,其中的緣由還有待考古發掘去解決。這裡究竟是不是吳公台,和江都宮、雷塘到底是什麼關係,目前仍然是個謎。」
由此推論,此處是否就是李淵為楊廣新修的陵寢,尚有待考證。根據記載,蕭皇后去世後,唐太宗李世民將其遺體送到江都與隋煬帝合葬,如果考古證明另一座墓的墓主是蕭皇后,那麼,基本可斷定這裡是楊廣最後的安息地。
最讓考古人員關注的,還是那塊墓誌,斷定墓主身份的關鍵字很清晰,但是絕大部分字體已很模糊,難以識讀。楊廣在歷史上名聲很差,說到他就讓人想起弒父殺兄、荒淫殘暴、勞民傷財的暴君形象。然而在史學界,隋煬帝是一個功過是非很複雜的人物,在他剛剛死去的時代,尤其是奪得天下的李唐王朝如何評價他,這塊墓誌無疑可提供新的史料。目前揚州市文物局正在聯繫科研院所,試圖通過科技成像技術,解開墓誌文字之謎。
李淵為何給隋煬帝修帝陵
眾所周知,隋煬帝這個謚號正是唐高祖李淵加給楊廣的。在謚法中,「煬」的意思有去禮遠眾、逆天虐民、薄情寡義、離德荒國等多種含義,明顯是個惡謚。但是李淵又以帝王的規格,為隋煬帝修建了陵墓。這是為什麼?
南京大學歷史系教授張學鋒分析說,在魏晉南北朝時期,漢族政權的更替總要走一個禪讓的形式,王莽、曹丕都是這樣做的,宋代以後才是通過征伐直接推翻。公元617年,李淵攻入長安,立楊廣的孫子楊侑為帝,遙尊楊廣為太上皇。楊廣去世2個月後,李淵逼楊侑將帝位禪讓給自己,建立了唐朝。禪讓的形式表明,唐朝承認隋朝的合法性和楊廣的皇帝身份,因此才以帝禮安葬楊廣。
此外,楊廣和李淵本身就是表兄弟,二人的母親是親姐妹。中古時期是世家大族占統治地位的時代,也可以說是貴族的時代,門閥觀念、家族觀念很強,因此李淵為楊廣修陵是合情合理的。
有專家認為,楊侑墓在今陝西扶風縣,墓葬封土為覆斗形,這是皇帝和王侯墓葬的封土形制,隋煬帝陵也應如此,而被清阮元考證為隋煬帝陵的槐二村大墓,封土為饅頭形,那應是一座漢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