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圖文]揭秘明朝鄭和出使西洋的三大歷史原因
鄭和下西洋
照《明史》所記,鄭和依附的皇帝,從前稱為燕王,到京都發動叛變,自立為皇稱成祖,改年號為永樂。當時被篡位的惠帝削髮為僧,亡命海外,一說是暴病而死,但是屍首不見。成祖總是寢食不安,所以就委派鄭和到海外緝訪,這是最為大家熟悉的原因。據周鈺森所著《鄭和航路考》,最初說出:「蓋惠帝之失敗也,起因於施行『削藩』。此種改革,實際即削除諸王之封域及兵權,以便鞏固中央。因其性質激烈,釀成『靖難』事變,及燕師入京,惠帝出走,其親信如方孝孺輩相繼誅服,惠帝勢已孤立,於是行蹤飄忽,神遊無定矣。進而成祖續登大寶,並派大批宦官四出尋訪惠帝之蹤跡,復遣鄭和統率舟師數萬人,遠征數萬里,歷數十年而不殆,此種大規模之軍事行動,豈僅尋訪一失蹤已久的惠帝而已哉?或曰然,蓋成祖所欲尋訪於外者,實為一切足以危害明代國防之勢力也。此等勢力久已成為明初之嚴重問題,故遣鄭和統率舟師以往,借尋訪惠帝之名,乘機撲滅之。」
還有一個原因,是元朝亡了之後,有「西人布哇氏(L.Bouract)曾收集當時亞洲史料著成《帖木兒帝國傳》一書,詳述元朝自被明太祖擊敗後,分踞於西亞之元裔各國,形勢十分混亂。有駙馬帖木兒者,崛起於撒馬兒罕,自承為成吉思汗嫡裔,於洪武年間以武力統一此種局面,並於明太祖崩後之第七年(即永樂三年),在撒馬兒罕大會中公佈已對明朝宣戰」云云。
第三個原因,是日本古稱「倭奴國」,後來改稱日本。常常到中國沿海來騷擾擄掠,史稱「倭寇」,直到洪武六年,明帝最為憤慨,因為中國南方海岸線極長,防衛不周,倭寇就乘虛而入,強搶掠奪,殺人放火,無所不為。要是防衛嚴密,倭寇就轉到南方各處小島休養身心。所以明帝下旨命鄭和下西洋,以兩萬多的兵士,登上寶船,浩浩蕩蕩地出海,以軍威鎮服倭寇,這也是原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