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聃、老萊、太史儋:哪位才是歷史上的真老子? | 陽光歷史

 

A-A+

老聃、老萊、太史儋:哪位才是歷史上的真老子?

2016年01月23日 人物簡介 暫無評論 閱讀 377 次

  真正的智者是寂寞的,那是因為他的思考,世上鮮有人能夠理解。他靜靜地觀察著這個世界,思考著這個世界,當他對這個世界絕望時,便騎著青牛,西出函谷關,飄然而去,留下謎一般的五千真言——《道德經》,還有他謎一般的身世……

  這個人就是老子!

  據司馬遷《史記》記載,老子姓李名耳,字聃,故又稱老聃,是楚苦縣厲鄉曲仁裡人。他曾經做過周王室的「守藏室之史」。所謂「守藏室」,據司馬貞索隱的解釋,乃是周王室的藏書室,大概相當於今天的圖書館兼檔案館。正是因為這個原因,老子對周代的典章制度、禮樂儀式很是熟悉。孔子入周問禮,拜訪的主要對象就是老子。這次會面大概發生在魯昭公十二年(公元前530年)至二十年(公元前522年)之間,也是文獻留下來的關於老子事跡的少數記載之一。

  可是,老子對這個遠道而來好學深思的學生並不十分感冒,尤其是他那一肚子關於周代禮樂制度的問題。所以滿腔熱情的孔子被兜頭潑了一盆冷水,他想請教的問題老子連回答的興趣都沒有,只是淡淡地告訴他:「你所談到的那些人早已成了塚中朽骨,只剩下他們的片言隻語還在好事者中流傳。我所能告訴你的就是,君子遇到了好時機就居官從政,不得志則隨遇而安。我聽說高明的商人都把自己裝得像沒錢人一樣,道德修養高深的君子看起來就像庸人一般。去掉你身上的那些驕氣和各種各樣的想法吧,去掉你那些迎合的神色和空頭志向吧,這些都對你沒有任何好處。」孔子聽了,雖然沒有得到自己想要的答案,卻不能不為老子那些富有洞察力的人生見解所折服,回去對弟子喟然長歎,把他與老子的這場會晤作了個生動的比喻:「鳥,我知道它能飛;魚,我知道它能遊;獸,我知道它能走。在地上走的,可以捕之以網;在水裡遊的,可以釣之以鉤;在天上飛的,可以射之以弓。至於龍,我就不知該拿它怎麼辦了,只能眼睜睜地看著它乘著風雲遨遊天上。我今天拜會了老子,他就像那見首不見尾的神龍啊!」

  這時的孔子,大約三十歲左右,雖然他自稱「三十而立」,但其學識顯然還與富有人生閱歷、學術思想已經成熟的老子不在同一層次上。老子對人生和世界所做的深層次的思考,已超出涉世未深的孔子的思想層次。但天縱之聖的孔子很快領悟了老子教


標籤:



給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