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文]科學家探秘巨大晶體洞 揭開其形成之謎
據國外媒體4月9日報道,墨西哥奇瓦瓦的奈卡礦,是一個以其獨特的晶體而聞名的採礦洞穴。奈卡礦蘊藏了大量的鉛、鋅和銀等金屬,當然還包括透明石膏的晶體礦,裡面的晶體直徑4英尺,長度達到50英尺。因此,這裡就被形象地叫做巨大晶體洞。
美國地質學家胡安-曼紐爾-加才-魯茲說:「這是羅馬梵蒂岡西斯廷教堂的晶體。」這位科學家這周宣佈,他和他的同事已經解開了此晶體洞中的礦物質是如何造就成如此驚人之作的奧秘。
有世界上最大的天然晶體
奈卡礦最早是1794年被奇瓦瓦市的採礦者發現的,他們在山脈的底部發現了一脈銀礦。奈卡(Naica)這個名字在塔拉烏馬拉 (Tarahumara)語當中的意思是:一個陰暗的地方。從被發現直到1900年,這個礦藏主要出產的都是金銀。到1900年的時候,才開始大規模的開採鋅和鉛。
在1911-1922年間,這個礦因為種種原因一度關閉。就在要放棄這個礦的時候,著名的劍之洞被發現了。爾後,下方的巨大晶體洞位於奇瓦瓦沙漠奈卡山下300米深處,由二名礦工於2000年發現的。當時,他們發現這個洞裡面有大量的天然晶體,有些還是世界上最大的天然晶體:透明石膏柱長11米,重55噸。雖然現在很多都被收集走了,但仍是一個非常奇妙的遊覽之地。附帶的這些圖片能讓大家領略一下晶體洞的魅力。
西班牙格拉納達大學的加才-魯茲說:「這是自然奇跡。」
由地下熱水反覆作用石膏形成
為瞭解這些晶體是如何長成如此巨大的模樣,加才-魯茲從晶體柱裡取了少量液體進行了研究。他表示,這裡的晶體是由下面岩漿釋放出的熱水反覆作用石膏形成的,水溫範圍很窄且穩定,在58攝氏度左右。
在此溫度下,無水石膏被富含礦物質的熱水溶解成軟石膏,最後在奈卡洞裡形成了晶體。此新發現發表在4月刊的《地質學》雜誌上。
火山活動
奈卡礦山有世界最大的銀、鋅和鉛礦。1910年,礦工在奈卡山下發現了另一個十分壯觀的洞穴。其洞壁上佈滿了晶體「劍」,故取名「劍之洞」。劍之洞比較靠近地面,在近120米深處。而上面洞穴中晶體則更多,不過,它們都比較小,一般只有一米長左右。
相當於藍球場大
巨大晶體洞是一個馬蹄形石灰岩洞穴,大約寬10米,長30米,相當於一個藍球場。在此洞穴裡,地上覆蓋著完美截面的晶體塊。巨大的晶體柱從晶體塊和地面伸出來。「地球上再沒有其它地方能自我顯露出如此美麗的礦物世界,」 加才-魯茲說。
早在2600萬年前的火山活動造就了奈卡山,使其充滿了高溫的無水石膏,這是石膏的一種形式。在58攝氏度以上,無水石膏穩定。而在此溫度以下,有水石膏是一種穩定形式。
當地下的岩漿冷卻,溫度下降到58攝氏度以下時,無水石膏開始溶解,慢慢溶解到水中,導致水中富含有硫酸鹽和鈣離子,經過數百萬的沉積,在洞裡形成了透明的石膏晶體。
加才-魯茲說:「所形成的晶體大小沒有限制。」但晶體洞長成如此巨大的晶體,這一定在無水石膏和有水石膏的溫度過渡中經歷了幾十萬年。相反,在上層洞穴中,這種過渡溫度下降更快,導致形成了許多更小的晶體。
重新淹沒或沒重新淹沒
這種情況在世界其它地方出現的機會很小,加才-魯茲希望在奈卡的其它洞穴也能發現有類似的巨大晶體。「這些有巨大晶體的洞穴的溫度接近58攝氏度,但不高於這一溫度,」他說。
他建議採礦公司要保護這些洞穴。惟一原因是採礦公司將洞穴裡的水抽乾了,如果不抽水了,這些洞穴將可能會被再次淹沒,晶體又會再長起來,加才-魯茲表示。
那麼,如果採礦關閉時,會發生什麼?「這是一個有趣的問題,」 加才-魯茲說,「我們得繼續抽水來保持洞穴能讓人參觀,讓未來一代能一睹這些晶體的風采?還是應該停止抽水來讓洞穴回復到自然狀態中,讓這些晶體繼續生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