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文]學術刊物也幽默:戲說「哈利·波特」基因遺傳論
新華網訊,哈利·波特的神奇魔法究竟從何而來?在這一點上,科學家們對於小魔法師的興趣似乎絲毫不亞於哈利·波特迷。
繼2005年《自然》雜誌發表用遺傳理論分析魔法能力的文章後,最新一期《英國醫學雜誌》(BMJ)又刊登了牛津大學學者的「研究成果」,稱哈利·波特的魔法來自基因遺傳。
當然,這其實是嚴謹的《英國醫學雜誌》每年年末的一個傳統項目——幽默。
煞有介事
在文章中,牛津大學維艾康人類遺傳學信託中心的史瑞拉姆·拉馬高帕蘭、喬治·埃貝斯、瑪麗安·奈特及朱利安·奈特表示,通過研究《哈利·波特》系列小說,發現「魔法表現出很強遺傳性」。
奈特舉例說,布萊克巫師家族七代人都懷有魔法技能,而其他家族也至少有三代人有魔法。像佩蒂爾姐妹和韋斯萊兄弟這樣的雙胞胎也都擁有同樣的魔法,「這些都暗示基因在發揮作用」。
學者們認為,基因可能通過三方面影響魔法:如果是顯性基因,孩子只要從父母中任何一人繼承它,就可以具有魔法;如果是隱性基因,孩子必須從父母雙方都獲得魔法基因,才能具有魔力;基因還受到一種表觀遺傳機制的制約,它能夠「打開」或「關閉」魔法基因,決定魔法性狀是否得到表現。
他們舉例幾種基因遺傳的魔法。比如,只有斯萊特林家族後代掌握蛇語,西比爾·特裡勞妮和她的高祖母都擁有預言術,尼法朵拉·唐克斯將變形術傳給了她兒子。
研究人員甚至給這些魔法找到了候選基因:因為與言語文字相關,FOXP2成為蛇語魔法的基因載體;因為和色素形成相關,MC1R基因被用來解釋唐克斯隨意變換髮色的奧秘。
無獨有偶
這已不是學者們第一次提出「哈利·波特」基因論。早在2005年,澳洲墨爾本兒童研究所的傑弗裡·克雷格、勒內·道和瑪雅安·艾特肯就在《自然》雜誌發表文章,運用孟德爾遺傳理論來分析小說中的虛擬人物。
他們稱魔法基因「W」屬於隱性基因,巫師、巫婆們只有同時擁有兩套「W」基因,才能夠擁有魔法。如果他們的基因中擁有無魔法的普通人「麻瓜」的基因「M」,那麼他們也將成為麻瓜。
於是,羅恩·韋斯萊、納威·隆巴頓及德拉科·馬爾福等來自巫師世家的孩子都是「純血」巫師,因為他們父母都擁有「WW」型基因;赫敏·格蘭傑屬於麻瓜所生的巫師,因為她父母的基因型是「WM」;哈利·波特只能算作「混血」巫師,因為他的母親為麻瓜所生。
在小說中,反面人物也用遺傳論給巫師分等級,其中包括地位最優越的純血巫師、混血巫師以及麻瓜所生的、最低賤的「麻血」巫師。
創意大獎
其實,兩組科學家的「論文」都不是嚴謹的學術研究,而是戲說科學。澳洲學者在《自然》雜誌發表論文,其實為了研究兒童教育問題。他們在文章前言中寫道:「我們每天都被各種基因發現消息所轟炸,但對於那些沒有遺傳學專業知識的人們來說,要接受並運用這些理論很難。針對所有年齡段的教育當然需要,但是我們怎樣教育孩子們理解這些概念呢?」
為此,《紐約時報雜誌》曾給這一論文授予當年「年度創意大獎」。
至於《英國醫學雜誌》,編輯部每年年末都會推出一些幽默滑稽的文章,為新年增添氣氛。「論文」作者瑪麗安·奈特和朱利安·奈特在「致謝」時還表示,他們要感謝「三個小巫婆(作者的女兒),她們對於原始文本的某些技術問題提供了專家級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