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文]日本研製人造子宮 體外生育將成為現實
日本發明人造子宮
據國外媒體11月5日報道,日本東京大學的生育科學家研製成功了一種人造子宮,受精卵子可以在「子宮」裡快速生長,這極可能使體外生育成為現實。
自從首個試管嬰兒路易絲·布朗1978年誕生以來,全球試管受精技術(IVF)已經誕生了近300萬個嬰兒。雖然試管嬰兒的成功率在不斷提高,但做試管嬰兒時的把握性還是不大。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報告說,IVF成功率不到29%。
日本研究人員指出,他們研製了一種寬2毫米、高0.5毫米的塑膠芯片似的孵育器,更加類似於人體子宮,可以像真子宮一樣培育早期胚胎。
當前,傳統人工授精的試管人類晶胚發育是在裝有「微滴液」的培養皿中培育,這是一種由礦物油和培養液混成合成的液體,一種不像子宮的特殊環境,該液體的作用是防止晶胚乾燥。然而,與自然人體受孕條件相比,人工受精培育的晶胚在微滴液中生長很緩慢,這對於人工晶胚發育來說並不理想,日本最新研製的「人造子宮」可以快速使晶胚生長,使更大、生長速度更快的晶胚在母體子宮內存活幾率增大。「我們想讓試管晶胚在接近人體子宮的環境下培育,」 東京大學工業科學協會的科學家Teruo Fujii說,「這對於晶胚提供了一個更舒適的發育環境,人造子宮就像是晶胚發育的溫床。」
研究人員表示,在人造子宮裡,剛開始形成的試管受精晶胚植入人造子宮中,使其停留在培養子宮細胞膜上,當晶胚生長到一定階段附著在子宮壁上,再將這些卵細胞再次植入母體子宮中。而且,人造子宮內培育的80%晶胚在72小時就能移植到母體子宮內,而在微滴液環境下培育的晶胚相同時間內只有20%可以移植到母體子宮。
今年3月,Teruo Fujii帶領的研究小組已進行過老鼠晶胚實驗,他們發現處於人造子宮環境下發育的晶胚生長速度要快於微滴液環境。目前,該研究小組希望人造子宮能夠從老鼠實驗階段最終走向人類晶胚培育,使早期胚胎成活率達到88%。最終目標是進行完整的人造微型子宮的晶胚培育,培育成健康的可移植的人類胚胎。這技術每年可以讓120萬不孕婦女受益。
在老鼠實驗中,研究人員小心地放了10個老鼠卵子,一個接一個地放在雙層硅樹脂微芯片的頂層。下一層是捐贈老鼠的子宮細胞。之後加入精子,使一些卵子受精,芯片上的子宮成了受精卵的家,在48-72小時內快速分裂,形成了晶胚,然後植入老鼠媽媽體內繼續孕育。此芯片的功能就像溫和的洗車場,用泵週期性給裡面的細胞洗澡,讓它們快活地生長。它還能按程序注入各種營養,保證營養充足。芯片的另一個好處是對受精卵的壓力小,不會被吸入吸液管中,避免導致有形損壞或致命的變化,如試管中PH值或溫度陡然變化。
除了培育嬰兒之外,這種人造子宮還能培育基因改造動物和干細胞,或許有天還能培育可移植的器官。不過,這種不育治療還是一種入侵性的辦法,面臨心理考驗,至少要5年以後才能在臨床上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