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文]研究稱兩顆小行星接連撞擊導致恐龍滅絕
恐龍滅絕可能是遭小行星「雙重打擊」所致——兩顆大隕石相隔數十萬年分別撞向墨西哥和印度
據美國國家地理網站報道,美國科學家日前宣佈,根據最新一項研究,恐龍滅絕可能是遭小行星「雙重打擊」所致——兩顆大隕石相隔數十萬年分別撞向墨西哥和印度。
數十年來,一種在科學界頗受歡迎的理論認為,一顆距今6500萬年前落在墨西哥境內尤卡坦半島的小行星是造成恐龍滅絕的罪魁禍首。這顆小行星直徑6英里(約合10公里),在尤卡坦半島附近留下了希克蘇魯伯(Chicxulub)隕石坑,同時引發全球範圍內的氣候變化,最終造成一場物種大滅絕事件,恐龍就是在這次事件中從地球上消失的。
但是,最新理論卻認為,恐龍其實是因另一顆小行星撞擊而走向滅絕的。專家稱,該小行星直徑為25英里(約合40公里),在希克蘇魯伯隕石坑形成約30萬年後,它撞向印度西海岸。美國德克薩斯州理工大學的古生物學家桑卡爾·查特吉(Sankar Chatterjee)說:「恐龍非常的不幸。」
查特吉認為,這次撞擊在印度洋海底留下了一個直徑300英里(約合500公里)的隕石坑,他的研究小組從1996年開始對這個隕石坑進行研究,並將其命名為「濕婆」(Shiva)隕石坑,濕婆是印度教中的毀滅之神。查特吉說:「如果我們的推測正確,那麼這將是地球上已知最大的隕石坑。」
據查特吉推測,「濕婆」小行星撞擊強度巨大,將附近地表的所有物質蒸發,使得地幔物質噴湧而出,形成了「濕婆」隕石坑高高的鋸齒狀邊緣。此外,查特吉的研究小組還認為,這次撞擊還使得印度次大陸的一部分與其脫離,漂流至非洲,形成了塞舌爾群島。同時,撞擊可能還對發生在現為印度西部的火山噴發起了推波助瀾的作用。
有些科學家推測,印度火山(稱為德干巖群)噴發釋放的有毒氣體是恐龍滅絕的罪魁禍首。查特吉說:「有人認為,是這次撞擊引發了火山活動,這種觀點可能不正確。看上去,那裡的火山活動已經發生,濕婆小行星撞擊只是起了推波助瀾的作用。」查特吉的研究小組本周將在俄勒岡州波特蘭舉行的美國地質學會年會上公佈他們的研究發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