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文]還原「深山故宮」四川平武報恩寺 | 陽光歷史

 

A-A+

[圖文]還原「深山故宮」四川平武報恩寺

2016年06月05日 考古發現-長篇 暫無評論 閱讀 313 次

    汶川大地震後,平武報恩寺不少建築受損嚴重,山門、天王殿、大悲殿、萬佛閣屋脊多處震毀,天王殿天王塑像、萬佛閣釋迦牟尼佛等塑像部分損壞,多處壁畫遭重創。地震週年之際,早報記者再赴綿陽,探訪那些經歷過數百年風雨的受損文物。在這裡,我們看到了重建後報恩寺新的一面。 


 



 


轉輪經藏完好無損


 


    4次強震「深山故宮」還是沒躲過

    清晨8時許,在平武縣城龍安鎮中部蒼翠的古柏叢中,百年古剎靜寂而又神秘。報恩寺山門前的廣場上,老人悠閒地練著太極拳;大門口的售票、檢票處,工作人員已經開始了上班前的準備工作。「年前,你來這裡肯定會不一樣。」晨練老人說,地震後,報恩寺門前原本用於接待遊客、停放車輛的近萬平米廣場曾被帳篷覆蓋,上萬市民安置在這裡聚集生活,山門入口的台階處,還有身著迷彩服的士兵執勤。報恩寺的正門口、兩側依舊是「四川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牌子,懸掛於牆體,被工作人員擦拭得乾乾淨淨。「這是明代修建的八字牆,距今已有500多年歷史了。」走到這裡,講解員都會給遊人講解,這些堅固的牆體屢經強震而沒有受到破壞。走上前山門平台,汶川大地震坍塌的兩側圍牆已看不出修飾痕跡。

    公元1630年1月16日,平武小河營(現屬松潘縣)發生6.3級地震,離震中僅75公里的報恩寺完好無損;1976年,平武與松潘交界處發生兩次7.2級、6.7級強震,報恩寺主體構件無一處震壞。「沒想到這座始建於公元1440年的古寺還是沒能逃脫汶川大地震的破壞。」不過,面對突如其來的傷害,在眾多工作人員和遊人的心目中,報恩寺仍然是一座震不垮的「深山故宮」。

    鎮寺之寶轉輪經藏563年無損

    報恩寺為清一色楠木結構宮殿式建築,其內雕刻繪塑精工巧制,殿內佛像造型優美,繪畫壁塑構圖巧妙。大悲殿高達八米的千手觀音是用一根巨大的楠木雕成,身後1004只手,千姿百態,美麗壯觀……除了具有建築標本意義古色古香的院落與佛像、壁畫,報恩寺還有獨具匠心的3000餘朵形態各異的斗拱等。

    來看看

    因為地處九(寨溝)黃(龍)旅遊環線上,又是到王朗自然保護區、九寨溝、黃龍旅遊觀光的必經之路。人來人往中,總是有旅遊大巴和自駕私家車停留在這裡。遊客張溪來自江蘇,到成都出差途經這裡,在3天地震災區行的時間中,他把目光放在了報恩寺。「五年前來過一次,聽說地震後這裡受損嚴重,就想來看看。」張溪說,「我知道國家花了大力氣要修復好這些歷史文明的痕跡,今天來看了它沒事,就放心了。」與張溪同行的還有綿陽市民陳曉潔,遊覽中,陳曉潔總是站在某處,然後對著鏡頭大笑說,「看,以前這裡也是這樣的」。

    來轉轉

    在華嚴殿內,出入於此的遊客見到了報恩寺最珍貴的轉輪經藏。「這是鎮寺之寶,地震中許多文物受損,但它卻絲毫無損。」華嚴殿內的文管所工作人員說,轉輪經藏用於藏經或供佛,自1446年建成到今天,雖受多次大地震搖撼,它仍完好無損。它自地面起通高9.5米、直徑7米、佔地22.06平方米,系楠木製作。目前在中國,僅有河北智華寺、江油雲崖寺和平武報恩寺還有轉輪經藏,而平武報恩寺的轉輪經藏是全國保存最完整的。它的奇特之處在於,中心為一根高11米、直徑0.45米的立軸,通過立軸可控制整個轉輪經藏。地震後,轉輪經藏左側的牆壁曾嚴重垮塌,牆磚和瓦礫散落在殿內,一片狼藉。

    如今,再走進華嚴殿,用石磚堆砌、水泥澆築重新復合的牆面再立,早已遮掩住了當初的纍纍傷痕。輕輕推動轉輪經藏緩慢轉動,好像飛逝的光陰,永不停息。「小時候,我們一到新年都會來到這裡,到處圍滿了人,大家都去轉動它,給新年祈福。」來往的遊客中,有平武本地人在給外地朋友介紹。一旁的孩子開始輕輕撫摸著轉輪經藏外的欄杆,學著大人的步調,試圖藉以手中的力量去抓住些什麼,逗得周圍的大人們都笑起來。「來,小朋友都喜歡摸這個,我們幫著它一起轉動。」在工作人員的應允下,眾人合力向前推動著轉輪經藏,笑聲久久迴盪在殿堂。


 



 


報恩寺安裝監控設施


    修舊如舊

    清華大學頂尖專家參與

    「經過災後重建,一切又回到從前。」地震發生後,寺內四大天王塑像或手腳斷裂,或背後的山牆坍塌;右側的鐘樓屋頂已經受到了嚴重破壞而傾斜;報恩寺公德碑紀念碑亭已經裂口,亭蓋嚴重錯位。為了保護這些珍貴文物,報恩寺一度不允許遊人進入,首先組織工作人員對危險建築排險,並對受損建築進行臨時加固、防雨處理,將天王殿、萬佛閣等多處建築進行了封閉式管理。

    清華對口援助

    「我們報告國家文物主管部門後,來自全國的知名專家參與了修復工程。」據平武縣文管所負責人介紹,由於報恩寺是我國保存最完好的明代古建築群之一,具有很高的歷史、藝術和科研價值。之前,清華大學建築學院專家組實地勘察後,經學院批准決定,將平武報恩寺列為教學科研基地。該基地成立後,清華大學曾派出建築學院專家、學生來到這裡進行學術研究,並與當地文管部門一起編寫了許多珍貴的資料。

    好在有清華大學的對口援助。2008年6月,由清華大學遺產保護研究所等國內頂尖建築專家組成的小組帶著各種儀器設備來到報恩寺,在對寺內受損部位進行調查後,完成了受損古跡重建勘測和提出建議等任務,很快就研究制定了文物保護搶救工程的災後重建修復規劃方案,並從保護古建築及發展景區的角度,提出科學合理建議。地震前出版的《平武報恩寺》一書也完整保留了建築資料的重要信息,為震後報恩寺的修建和研究提供了極為重要的依據。

    三維數字復原

    根據專家小組制定的重建修復方案,寺院恢復工作將包括重建和修繕兩個部分。其中,前者涵蓋了600平米的文物庫房和陳列大廳、寺院監控設施、報警系統、辦公室和遊客中心等。修繕方面則包括10000餘平米的建築屋面翻蓋、檢修,以及其他被損文物的修復工作。整個工作預計將歷時5年,經初步預算,將耗資6049.38萬元,其中80%來自於國家文物局,而整個方案中最重要的一點便是「修舊如舊」。

    平武縣文管所透露,今年初,報恩寺啟動了「4A景區三維數字復原項目」,該項目主要運用虛擬現實技術保存平武縣報恩寺的珍貴歷史文化遺產,復原報恩寺因久遠和地震等原因造成的破壞,對有價值的文物、古建築、相關核心景區和人文景觀群進行三維數字復原。

    鏈接

    報恩寺,位於距綿陽市區184公里處的平武縣境內,有著近600年歷史,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也是目前我國保存最完好、四川規模最大的明代宮殿式佛教寺廟建築群,因完全仿造北京故宮佈局設計,被稱為「深山故宮」。報恩寺始建於明代正統五年(公元1440年),面積27000平方米,為清一色楠木結構的宮殿式建築群。殿內泥塑、木雕、石刻和壁畫無不精雕細刻。其中楠木雕千手觀音,高8米,千手各異,精美壯觀;轉輪經藏高11米,6面7層,鏤空雕刻,工藝精湛;萬佛閣斗拱200餘垛;大雄殿和萬佛閣內有壁畫40餘平方米,形神兼備,色彩絢麗,是研究明代民間繪畫極有價值的實物。


標籤:



給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