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文]廈門發現史前植物活化石刺桫欏
刺桫欏
刺桫欏
刺桫欏
年過六旬的老吳,十多年前在山谷中發現曾是恐龍主要食物的史前植物活化石——刺桫欏。如今,建起的公路已使刺桫欏暴露無遺,這讓發現它的廈門市集美區杏林前場村村民吳怡元很是擔心,他希望有關部門能夠對刺桫欏加以保護。
昨日,老吳帶著記者來到這一片刺桫欏生長的地方——灌口鎮野山谷中。
在山谷中,記者看到,生長在路旁的幾棵刺桫欏都有1米多高,葉螺旋狀排列,像一把小扇子,樹柄上長滿了刺樹枝,主莖部中心有一類似螺旋狀的「果實」。
據老吳介紹,他從事過許多行業,對植物的研究有一些興趣,所以一直都在尋找桫欏樹,已有二十多年了。這幾棵刺桫欏是他在十幾年前發現的,一直以來他都不願將此事公開,擔心一旦被知道後,會受到破壞。
老吳說,如今樹已長了十多年,長在路邊最高的一棵樹高1.3米,整個樹葉撐開約1米,像一把大傘,在它附近還生長了幾棵,山谷深處也有一些。可是路已修到樹旁,他擔心長此以往,這些為數不多的刺桫欏會遭受破壞。
「刺桫欏是一種原始的蕨類植物,同恐龍時代一起生存,也是恐龍的主要食物,隨著恐龍的滅絕,刺桫欏是如今僅存的木本蕨類植物,已為數不多,曾看到媒體報道在漳州和福安發現過它。」老吳說,因為這種蕨類植物都喜歡長在一面朝陽光一面背光的山谷中,很難被發現,所以他很希望刺桫欏能不被破壞。
老吳還說,很多珍貴植物很難在靠海的地方生存,刺桫欏能在廈門生長,也說明它能適應廈門的氣候,海潮汐風不會影響到它的生長。
據現場一廈門市林業局專家介紹,該植物確實為刺桫欏,桫欏也稱「樹蕨」、「刺桫欏」,蕨類植物,桫欏科,木本,莖柱狀,直立,樹高可長到3~8米,葉頂生,中生時代和恐龍一樣在地球上廣泛分佈,曾是恐龍的主要食物。恐龍滅絕後,桫欏卻成為活化石,為國家一級保護植物。
該專家介紹說,桫欏孢子萌發成配子體時,需要濕潤的環境,由於缺少配子體生長的適當環境,造成桫欏繁殖障礙。其長在西南、華南和熱帶亞洲其他地區,喜歡生於林下溝谷、溪邊及灌木叢,溫暖濕潤及半蔭環境。在福建其他地方也有發現過刺桫欏,因其生存力特別強,就算是周圍其他植物沒有生長,也不受影響。
據悉,在我省福安市溪潭鎮瓜溪畬村裡瓜溪海拔150~500米的峽谷及其周圍方圓10平方千米的山野中,分佈著3600多株大大小小的桫欏樹。在平和縣天馬山一個叫「高腳寮」的地方也曾發現大片野生刺桫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