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文]揭秘「沂源人」頭骨化石的發現經過
當年《大眾日報》的報道
沂源猿人發掘隊員合影(前排左二為呂遵諤教授)
沂源猿人頭蓋骨
1981年10月18日,位於北京大學院內南端的一處教授住宅區裡突然來了幾位不速之客,他們手裡提著大小不一的包裹,逕直走進了著名考古學家和古人類學家、北京大學考古系教授呂遵諤的家。
這幾位不速之客來自山東,他們是受山東省文化局的委派,來請呂遵諤幫助鑒定不久前在山東省沂源縣境內發現的一批動物化石。
當呂遵諤看到來人拿出的一塊瓢形動物化石時,一下子就被驚住了!憑借自己多年的經驗,他一眼就看出這可不是一般的東西,很像是一塊人的頭頂骨!況且已經被石化,它的年代肯定也是非常久遠了。
那麼,這塊頭骨化石又是怎樣被發現的呢?
□1981年8月,山東省文化局在全省組織進行第二次文物普查,沂源縣被指定要把普查的重點放在古人類遺存上。這是因為沂源縣在1965年的時候,在縣內土門鎮黃崖村北的千人洞發現了部分打制石器和動物化石,還有燒土和灰燼。經鑒定,屬舊石器晚期的古人類遺存,距今有兩三萬年,這在當時是山東惟一的一處舊石器古人類遺存。
上個世紀80年代初的沂源縣,還沒有專門的文物管理部門,文物工作由當時的縣圖書館代管。當時從縣圖書館抽調了4位工作人員組成了文物普查小組,由縣圖書館副館長張文明任組長。
1981年9月16號,普查人員對地處純山區的土門鎮進行了重點走訪和考查,並在一個山洞裡首次發現了動物化石。
當時的普查隊員楊雷只有 18歲,如今擔任沂源縣文物管理所副所長的他,回憶起28年前的那個情景,仍是激動不已。他們當時採了很多動物化石,工具包盛不下了,就用雨衣包。旁邊一個民工說,他們在下邊溝對面修路的時候挖出來的比這裡還要多。
於是一連幾天,在民工所指的土門鎮騎子鞍山下一條新修的公路旁,普查人員進行了仔細搜尋。9月18日下午,在清理被公路切斷的山洞底部浮土時,楊雷被一件異乎尋常的化石給吸引住了。這是一個小瓢似的東西,跟其他的動物化石拌在一起。對面的徐淑彬老師也過來看了一會兒後,突然說了一聲:「是不是頭骨啊?」
幾位年輕人在肯定了自己的想法之後,馬上向館領導作了匯報。
此後,頭骨及部分動物化石被輾轉送到了省會濟南,因當時這裡尚無能力對化石進行鑒定,山東省文化局領導決定,立即將化石送往北京。
呂遵諤仔細詢問了這塊頭骨化石發現的經過,並反覆查看,根據頭骨上所呈現出的人字縫,他斷定這是人類的頭頂骨,而且根據它的石化程度和同一地點採集的動物化石判斷,極有可能是猿人的頭骨。
呂遵諤是新中國培養出來的第一批屈指可數的舊石器考古專家,作為一名山東人,此時的心情更是難以平靜。
□山東省地域遼闊,歷史文化悠久。有著燦爛的古代文明,大汶口文化、龍山文化使山東人引以為榮。然而,這些都屬於新石器時代,直到此時,山東在舊石器考古和古人類學方面,仍基本處於空白。這次沂源的發現,對山東來說絕對是一個重大突破。然而,作為一名經驗豐富的舊石器考古專家,呂遵諤似乎看得更深、更遠。
1981年10月27日,也就是山東派人來京一周之後,呂遵諤便受邀來到了地處沂蒙山區北麓的沂源縣。
在對山東考古人員搜集的零碎骨頭化石進行清理時,呂遵諤又從中發現了古人類的兩塊額骨殘片和幾顆牙齒化石,這無疑又給了人們更大的驚喜。呂遵諤認為,此地有繼續進行發掘的必要。
1982年5月上旬,春暖花開的時節,由山東省文化局和北京大學考古系舊石器時期考古教研室聯合組成的考古隊開進了沂源縣土門鎮騎子鞍山。
這次發掘是在3個地點同時展開,即把頭骨化石發現地作為第一地點,在它的左右兩側不遠處又設了第二和第三地點。
1982年5月21日在清理第三地點浮土中發現一枚人的牙齒化石,隨後在發掘第三地點時,從地層中又挖出一枚人的牙齒化石。
發掘進行了近1個月,3個地點的挖掘清理進入了尾聲。至此,從開始發現頭蓋骨,到後來的兩次發掘,共發現一塊人的頭蓋骨殘片,兩塊額骨眶上部殘塊,外加7顆牙齒化石。
呂遵諤從化石的石化程度,從化石出土地點地質剖面的觀察,從同一地點伴生動物化石的對照,呂遵諤斷定,這批人骨化石屬於猿人應是確鑿無疑,它的年代至少應在20萬年以前。
在騎子鞍山猿人遺址同時出土的還有大量種類不同的動物化石。其中材料比較豐富和重要的種屬有棕熊、三門馬、李氏野豬和腫骨鹿,化石包括牙齒、上下頜骨和大量肢骨殘塊。其中有一種被考古學界稱為標準化石的就是腫骨鹿,這種動物在20萬年前就已經全部滅絕,因此,呂遵諤作出沂源猿人至少應在20萬年以前的判斷,不無道理。
然而,至少 20萬年以前的判斷,這只是它的下限,那麼,有沒有辦法確定出它的真實年代呢?
我們目前常用的檢測年代的方法大多採用碳14檢測法,但這種方法只能對距今7萬年以後的物品有效,而對沂源猿人則顯然不行。當時還有一種檢測的辦法叫鈾系法,它可以檢測更遠年代的物品,但它對被檢測物品的要求異常苛刻,它要求被檢測物應處在完全封閉的狀態。
然而沂源猿人頭蓋骨及其牙齒化石在山洞中只是被浮土覆蓋,也就是處於半封閉狀態,山洞被破壞之後基本就處於露天狀態,用鈾系法檢測顯然也不行。
面對用科學方法檢測行不通的現實,呂遵諤只有採用與國內其他舊石器考古對照的方法,以判斷它的大致年代。
有著豐富考古經驗的呂遵諤,經過認真考慮,他的目標慢慢鎖定在了周口店北京猿人身上。
□呂遵諤為何單單把對照沂源猿人年代的目標鎖定在了周口店「北京人」身上,而不是其他呢?
其實,被呂遵諤首先看中的還是在沂源發現的那個被稱為標準化石的腫骨鹿。
說來也巧,1921年,當時中國政府的礦業顧問、瑞典人安特生在北平周口店發現的第一塊有價值的動物骨骼化石就是腫骨鹿,而他恰恰就是根據這種化石確定了這一區域文化堆積的年代,從而開啟了那個震驚中外的大事件。
呂遵諤介紹說:這種鹿和現在的鹿不一樣,而這種鹿,早也沒有,晚也沒有,就是在「北京人」的時候,即四五十萬年前,只在這個時候有。像這種動物化石,在考古學上叫標準化石。
除了與沂源猿人伴生的腫骨鹿化石外,其他諸如棕熊、三門馬、李氏野豬等動物化石也均在北京周口店猿人遺址多有發現,而且外形也很相似,更為重要的是,相似的東西還不僅如此,兩地的堆積物特徵和兩處猿人化石也有驚人的相似之處。
除了兩處猿人化石的相似之外,呂遵諤還發現沂源猿人比北京猿人的牙齒和骨骼要粗大一些,對此,呂遵諤還有自己獨到的見解。他介紹說:「我就想山東人一般體型比較粗壯,有的叫山東大漢,那我們的祖先『沂源人』是不是也是因為比較粗大,個子比較高,胸膀比較寬呢?可能和這個有關係。」
基於上述研究成果,呂遵諤果斷地把沂源猿人的年代定位在與北京猿人稍晚一點,即四五十萬年以前的直立人。可以肯定地說,沂源猿人是在山東發現的最早的古人類,也可以說是最早的山東人。
根據學術界的慣例,沂源猿人的稱謂也被正式確定了下來。呂遵諤解釋說,如同北京猿人習慣上也叫「北京人」一樣,沂源猿人也可以叫「沂源人」,兩者可以通用。
□在清理沂源猿人化石的過程中,呂遵諤還發現了一些奇怪的現象。
呂遵諤發現其中兩塊眉骨,一個大點兒,一個小點兒;還從發現的沂源猿人7顆牙齒裡面發現了更為奇怪的現象,這7顆牙齒裡竟然有兩顆前臼齒是完全一樣的,這就更加耐人尋味了。
呂遵諤介紹說,猿人和現代人在牙齒數量上是完全一致的,即最多不超過 32顆,但有可能少一兩顆。在全部牙齒中,每人都有 8顆前臼齒,而且它們每一顆都不會重樣,也就是說,在一個牙窩裡,絕對不可能長出兩顆同樣的牙來。
呂遵諤還發現,這兩顆完全一樣的前臼齒,在磨損程度上卻不一樣,有一顆明顯比另外一顆磨損要重。種種跡象表明,已發現的沂源猿人絕對不止一個,它起碼是兩個個體以上。
兩個個體以上,這意味著沂源猿人的群居狀態。而後經中國醫科大學口腔醫學院的張裕珠教授對沂源猿人的牙齒進行病理學的研究,認為全部牙齒都很健壯,沒有發現齲齒和其他病灶的存在,這更意味著沂源猿人應該是非常健壯的一個群體。
呂遵諤認為:大概都是成年了,一般現代人成年起碼在二十歲,從他的牙齒磨耗的程度來看,可能有四十多歲。
有資料表明,在直立人生存的時代,也就是20萬年以前,由於生存環境和生存條件的種種限制,他們的壽命普遍很低,最多也就40歲左右。而據呂遵諤研究觀察,沂源猿人兩個個體中的一位就約在40歲,另一位也在20多歲,這說明沂源猿人不僅是健壯的,而且也是長壽的一個群體。
□那麼,沂源猿人為什麼會長壽?更為重要的是,為什麼在山東僅僅是沂源發現了猿人遺址?而其他地方沒有呢,還是沒有被發現?
呂遵諤認為:當時不會蓋房子,只能住在山洞裡面,而形成山洞得有條件,在石灰岩裡面才能形成。
石灰岩在雨水長期作用下極易形成溶洞,而素有「山東屋脊」之稱的沂源山區恰恰又大部分屬於石灰岩。在層層疊疊的大山裡邊,有數不清的大小山洞,這在山東省的其他地方是不多見的,尤其是已經發現的幾處大的溶洞,無論是容量還是容貌,在中國北方都是極為罕見的。
沂源不僅有數不清的山洞,而且還是四條河流的發源地,穿過整個沂蒙山區的沂河就發源在這裡。當地老百姓常哼的一句順口溜:「沂水繞山轉、山洞一串串、房前屋後綠一片。」
順口溜是沂源人對自己家鄉的一種讚美,同時也是沂源生態環境的真實寫照。
根據對沂源出土的第四紀更新時代的動植物化石及現存植物的研究,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副所長高星博士認為,那時山東地區,應屬於暖溫帶甚至於亞熱帶氣候。可以想像,那時沂源的氣候溫暖濕潤,四季如春,有山洞、有河流,有滿山遍野的花草野果,那絕對是一個非常適合人類生存的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