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文]打開埃及法老的香水瓶
點擊圖片進入下一頁
當摩西從古埃及流放地歸來的時候,上帝命令他覲獻橄欖和香料製成的聖油。這是《舊約》中記載的故事。而事實上,古埃及人對香精的提煉最早可以追溯到公元前4000年。古埃及香精,它究竟有什麼魔力,讓人類幾千年如此沉迷?
當人們為了躲避開羅的烈日,走進任意一家開羅的香精鋪,大約都如突然墜入一個璀璨的花園,每一種花都閃亮如同寶石,卻散發著寶石所沒有的幽香。這迷人的香氛,就連反對享樂主義的伊斯蘭教徒也無法抗拒。或許正是兩種傳統相接的結果,才使得數千年來,香水始終盛行於埃及。從古至今,香氛經常瀰漫於埃及人的各種宗教儀式和神話傳說中,並伴隨著他們的祈禱、愛情、求醫問藥和從生到死的每一天。
點擊圖片進入下一頁
聞香識埃及
一到達喧囂雜亂的開羅,出租車司機就微笑著用「Sabah-al-kheir」(阿拉伯語「早上好」)來招呼我。好像古希臘神話中的阿里阿德涅線團一樣,這3個阿拉伯單詞將我帶上了在法老領土上的一次尋芳之旅。
我們的車在一路刺耳的喇叭聲和召集禱告的廣播聲裡來到了開羅著名的哈恩·哈利利市場。這裡幾乎出售埃及所有著名的手工藝品,除了模仿出土文物的小件石雕作品和紙莎草紙畫,其餘多數屬於阿拉伯傳統工藝,當然也包括香精。惟有香精,既屬於法老的埃及,也屬於伊斯蘭的埃及。
市場內的香精店光怪陸離,阿拉伯花玻璃製成的香精瓶,姿態各異,用金粉勾出瓶口、底座、瓶頸或瓶腰,好像一位美麗的舞孃特地以珠寶裝點她身體上最美麗的部位。身著阿拉伯長袍的調香師看去就像一位飽學的智者,店舖則是古代煉金術士們秘密的工作室。在迷宮般的嘈雜集市裡,空氣裡混合了各種味道。我的注意力被一些擠在簡陋的攤位上賣香水的小販吸引了。有個小販一氣呵成地往量杯裡倒了兩小瓶液體,攪勻,再倒進貨架上的香水瓶,這香精的配製就算大功告成,買主滿意地懷揣著這支不含酒精的香精離開了。
圖坦卡蒙、拉姆西斯、哈特謝普蘇特、克裡奧派特拉,這些以歷史上偉大君主命名的香精,彷彿把我們帶回了法老時代。如今在哈利利市場,任何人都可以買到名為克裡奧派特拉,或是請店舖的主人調配出以其他哪位著名法老或王后名字命名的配方香精。至於它們的配方,那大概是嚴格保密的。這些即興調配而成又不含酒精的香水,深受遊客青睞。本地人則更喜歡選擇自己偏好的某種單方天然香精。因為天然香精擁有最先進的技術也無法模仿的特質,它不可重複,無法被確切衡量,也無法被完全模仿。它澄澈如水,凝重如油,珍貴如黃金,微妙的色彩也如同微妙的香味,千差萬別。
點擊圖片進入下一頁
古埃及香精實驗室的秘密
埃及學家默罕默德·施密的博士論文就是關於古埃及的香精研究。據他介紹,繁茂的植被,優越的氣候條件和古埃及社會達到的文明程度,孕育和繁榮了當時的香精文化。不論在宗教活動還是世俗生活中,香精都佔據著舉足輕重的地位。
古埃及人最早對香料的提煉可以追溯到公元前4000年。散佈在尼羅河兩岸那些龐大神廟的遺址中,至今還保留著古代的香精實驗室。古爾納是以盜墓者和雪花石器皿出名的村子。我們在那裡稍事停留,然後前往位於尼羅河西岸、盧克索以南120公里的伊德夫。那裡的神廟遺址,是一座名副其實的露天博物館,牆上佈滿了敘事繪畫和古埃及的象形文字。整個神廟由長達137公里的圍牆圍繞著。在多柱式大廳的西北面,隱藏著一個狹小的房間,既沒有窗戶也沒有通風設備,這裡就是香精實驗室。乍一看,這裡更像香料儲藏室。密封的石室裡,牆上刻滿美麗的象形文字和淺浮雕繪畫,記載了許多有史以來的香精和香脂配方。這些配置香精的過程如同配製魔藥般嚴格而神秘。比如使用產自哪個地區的原料,每種原料加入多少以及加入的順序,是否需要加熱以及加熱的時間,浸泡的方法和應該使用什麼樣的器皿,最終成果應該呈現什麼樣的色彩與重量等等都有規定。
點擊圖片進入下一頁
這些配方常常被現代科學驗證出其實用性。比如某個古代牙膏配方:百分之一盎司的岩鹽和鳶尾干花,五分之一盎司的薄荷,二十粒胡椒。鳶尾對牙齒的效果,不久之前才被科學家們證明。
古埃及人對於香薰療法也很有心得,不同的用途,都有專門的配方,包含了許多原料。古代埃及人也在烹製食品時放入胡椒、桂皮,石竹花、茴香和錦葵籽。這份食用香料名單中如今加入了辣椒、咖喱粉、孜然這些典型的阿拉伯香料。
埃及人很早就懂得,用沒藥和洋香杉精浸泡繃帶,能夠起到消毒的作用。而鳳仙、藍蓮、百合,這些日常生活中使用的香精則不僅會使空氣芬芳,也可以用來治療疾病,並且廣泛用於慶典和祭祀活動。
早在阿拉伯工匠製造出玻璃香精瓶之前,法老時代的埃及已經從美索不達米亞人那裡學會了核心式玻璃造型技法,為他們的香水、精油或是香膏製造相配的容器。與此同時,他們仍用傳統的雪花石製品來放置珍貴的油膏——特別是那些用於製作木乃伊的複雜產品。
這一切之外我們還不能忘記橄欖油。大概沒有哪個地中海沿岸國家不依賴於橄欖油,不論食物、美容或是貿易。著名的埃及艷後克裡奧派特拉用橄欖油使頭髮豐美、皮膚光滑,她精心調配的香氛則迷惑了凱撒和安東尼。
點擊圖片進入下一頁
眾神的芬芳
眾多古代神話傳說,充斥著對古埃及香水誘惑力的描述,清晰地展示出香氣的超自然起源。傳說大約在公元前2040年的中王國時期,有一支勇猛的海上艦隊遇上了大風暴,經過幾天的海上漂浮後,來到了一座富饒的小島。這座小島的守護者是一條全身覆蓋著金銀珠寶的大蟒蛇,它就是香料之王。今天的大多數埃及學家認為,龐特,也就是這個香料王國,位於紅海以西,與蘇丹和古阿比西尼亞(今埃塞俄比亞)比鄰。
可是一直到哈特謝普蘇特法老(公元前1504~1483)的統治時期才有了對這個遙遠國度的首次探險活動。當時祭司們的香爐裡空空如也,哈特謝普蘇特法老斷定這是阿蒙神的神諭,於是派出海軍前往小島,並傳聖旨:「那裡有的是上好的香木,你們務必滿載而歸。」果真如此。艦隊帶回來31棵香木,並成功地把它們培植在了埃及的土地上。這件事被繪製成了彩色淺浮雕,保存在離盧克索不遠的哈特謝普蘇特神廟的柱廊上。
古代埃及人常將最好的香木供奉給天神。阿妮克·勒格瑞是一位對氣味頗有研究的人類學家和哲學家。她認為最早的時候香精的角色非常神聖。只有地位尊貴的祭司才有權配製香料,而且配製前還先得有特別的儀式。
時至今日,雖然這一種芳香儀式的最初含義已經流逝在時間長河中,但人們今天還是能在埃及找到這種儀式的痕跡。埃及最大的基督教派別——科普特教會的高級神職人員們,至今仍然親自調配祝聖使用的聖油。在封齋期第六個主日的夜晚,到復活節前那個星期四,身著傳統黑色長袍,留著黑色鬍子的科普特神甫們會在位於納特孟地區的修道院中配製聖油,然後將它們送往埃及和埃塞俄比亞各地的科普特教堂中。
調配聖油是在聖比碩修道院進行的。那裡的門房內科丹神甫接待了我。他有一把長長的黑色的大鬍子,一直垂到黑色的長袍前。他帶領我穿過迷宮般的幾個小禮拜堂。這些禮拜堂的裝飾色彩鮮艷不失天真,原來都出自他的手。最後我來到了這裡最神聖的地方:一個需用兩把鑰匙開啟的配藥室,裡面有各種小鍋、濾鍋、天平、裝著香料的小瓶子。聖油調配完成後,它們先是被儲藏在大塑膠瓶裡,然後被分裝在有十字標記的小瓶子裡送往世界各地的科普特教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