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江津四面山現神秘古莊園
在四面山麓江津柏林鎮雙鳳原始森林中,暗藏著一座佔地兩萬多平方米的神秘莊園——會龍莊。
會龍莊坐西南朝東北,複式四合院佈局,規模宏大、氣勢磅礡,莊園總佔地面積20468平方米(約30.7畝)。莊園內共16所院落、18口天井、202間房、308道門、899個窗戶,雖多而不亂。山莊是一個由328根石柱擎起的石木結構建築群,滿園亭台樓閣曾經全是雕樑畫柱、繪彩描金。
會龍莊至今仍保存著完整的建築群。而且,這個建築群的格局竟和北京紫禁城相似。修建莊園的主人是誰?具體從何時開始修建?花多少年完成總體建築?建築為何仿紫禁城格局?明顯高於當地水準的建築工藝,由誰設計?如何督建完成的?修建該莊園共花費了多少資金,資金從何而來……不解之謎一個接著一個。
10月25日,記者前往此山莊探個究竟。
莊園曾有三道圍牆
從柏林鎮雙鳳場新街步行3分鐘,即可到達會龍莊。青瓦白牆的大型建築群,座落在農田、林木間,顯得氣勢恢宏、頗有霸氣。
曾經在雙鳳中學任校長的戴華德生在莊內,長在莊內,工作在莊內。他家的房屋是父親抗美援朝復員後由政府分的,位於會龍莊的小朝門一側。
據戴華德介紹,到文革前夕,會龍莊仍有高高的圍牆,容易被人攻入的部位均設三道圍牆,每道間隔10—30米,內兩道為土牆,外牆用石頭砌成。石頭外牆酷似長城,高4至5米,綿延數千米,牆頂上築有巡邏用的步道,還分設若干處土堡用於防禦外侵。
戴華德帶著記者參觀了一圈,三道牆都只殘存了一點點。戴華德介紹,早些年村民修房、修路的石材均取自會龍莊的石製外牆,現今外牆地上部分已基本消失殆盡。
大量精緻木雕被毀
邁過大朝門遺址,推開莊園厚重的木門,重重疊疊的三重院落就在眼前。全部建築均分隔成上下兩層,進門處的頭頂是一方戲台。戲台前的內院可容納數百人。
戲台由二十四根石柱支撐,石柱最高9.4米。整個莊園共有328根這樣的石柱,或圓或方,方柱邊角磨圓、鑿紋,圓柱打磨得細膩圓潤。
中堂地勢比前院高,坐在中堂內正好能平視對面戲台。
中堂內的圓形石柱被漆成了黑色,底座是朱紅色,底座上還有精緻的深浮雕圖案。石柱高約7米,周長1.9米,由整塊巨石雕琢而成,石柱頂端留有與木樑銜接的孔洞。
據說,中堂大門兩側的門柱上還曾有木製裝飾,底色朱紅,飾以金箔。
據戴華德介紹,這種木刻裝飾平時以紅布遮掩,只有貴客臨門或重大節慶、喜事時才取下紅布。可惜的是,文革期間,被紅衛兵一把火燒了。「被毀掉的精緻木雕,在戲台下整整堆了一大屋子。」
池水終年不枯不漫
穿過中堂,兩邊是天井,天井內有花台各兩處,天井外是花廳。其中一天井後接一水池。
會龍莊前些年成為雙鳳初中和小學所在地,曾在會龍莊內上學十年的董家林女士告訴記者,在她的記憶當中,池水從來沒乾涸過。即使頭天因清淤抽乾池水,第二天早上池水依然會到平時的水位。哪怕是去年百年不遇的乾旱,還是今年115年不遇的強暴雨,池水也不漲不落。
會龍莊除莊外有一水井外,沒有其它水源,不知莊園水池內常年不枯的池水從何而來。下雨天莊內排水溝內水流滔滔作響,也不知流往何處。
據當地村名介紹,會龍莊的排水系統,無論遇到多大的洪水,從來沒有失效過,院內從無積水。
院中曾立四座華表
大堂前一院內有四個精雕細琢的大石墩按正方形擺放。據傳,石墩是本莊園主所立華表的底托。
自稱是莊園主王氏後人的王永建說,祖上告訴他,由於家族曾遭被滅門之災,此後立下家規:不許從政,只能經商。所以歷史上,王家雖有很多舉子文人,但都沒有謀求權位。但到了王雅常時,家業達到鼎盛,家丁數百,洋槍百餘支,錢地無數。王雅常開始幻想當一個快樂的土皇帝,於是命石匠在中庭雕刻了四根華表。
沒想到,當地一窮秀才向清廷舉報。為免災禍,王雅常忙將大堂房屋降低7尺,並將華表埋入中庭地下,只剩下四個石墩在此。
繡樓有夾牆可藏身
於中堂天井旁往裡走,經過幾重院落登上繡樓,此樓原為會龍莊女眷居所。二樓全部木牆、木地板,但少有人知繡樓的一面牆壁中有夾牆。
夾牆全部連通,有近一米寬,可在其中藏人和通行。據陳作倫介紹,夾牆平素用來藏貴重之物,更重要的用途則是抵禦土匪的搶奪。如果土匪強行進入會龍莊,女眷和老人、小孩可進入夾牆暫時躲避匪災。
陳作倫說,夾牆十分隱蔽,繡樓上曾住有多位學校老師,多年後老師無意中發現,牆內的夾牆竟通遍整座繡樓。
修繕要耗40噸油漆
據會龍莊旅遊資源開發有限公司總經理陳作倫介紹,會龍莊在解放前一直住著大量王姓家族的居民。解放後,莊園大部分房屋被充公,莊園前半部分成了糧倉,而莊園後半部分則成了學校,有雙鳳小學和雙鳳中學。這兩個學校規模最大的時候辦了26個班。
會龍莊內有一座五層碉樓,高38米,號稱西南最大碉樓。碉樓每層樓設有不規則的漏斗狀槍眼和遮蔽式小窗。一層碉樓大門後還有一間密室,用於扼守碉樓大門,可謂是「一夫當關、萬夫莫開」。
會龍莊作為學校時,曾有多位老師住在這裡,老師們無意中發現,碉樓結構極其隔音,如果樓上、樓下有人說話,根本不能互相偷聽。
登上碉樓頂層,木質閣樓四面臨風,視野開闊,可觀周圍四方景色。從碉樓上俯瞰會龍莊全景,全莊嚴格按照中軸線對稱修建。據研究過此莊園的重師大教授黃中模稱,該莊園的建築格局仿照紫禁城。
1997年,雙鳳小學搬走;2002年,雙鳳中學也搬走了。同年,糧倉也空了出來。這個莊園也被評為了市級文物單位。
之後,當地政府跟我市一家裝飾公司達成協議,由該公司負責修繕工作和費用,開發旅遊。2006年11月,修繕工作開始。
據陳作倫介紹,修繕工作預計將在明年五一前結束,修繕工作也將按照修舊如舊的原則,並向國內外的專家請教了修繕的方法。他還向記者透露,修繕工作將
誰是莊園主人,流傳四個版本
會龍莊建制宏偉,堪稱西南第一莊。莊內世襲居住王姓族人。但王姓家族現在的後人對自己祖上的具體情況眾說紛紜,連建莊的主人也說不清。關於會龍莊莊主的傳說有多種版本,有待於專家、學者進一步考證。
建文皇帝宮殿說
會龍莊的建築風格既不是寺廟,也不是宗祠;既不是集鎮商舖,也不像川東民居,卻屬於典型的宮廷建築。僅靠當時的建設規模,以及建築技術和西南土著居民的視野,都不可能建造如此宏大的「紫禁城」。於是,有專家認為,該建築群是明朝第二個皇帝——明惠帝朱允火文,後來被稱為「建文皇帝」的宮殿。
重慶師範大學教授、三峽文化研究中心主任黃中模說,會龍莊的建造肯定與朝廷政治背景有關,但由於可考的文獻資料非常少,當地的地方志只留下「明末清初山西太原人王財美來津修建會龍莊」等寥寥幾字,無論從正史還是從野史中,都很難找到有關會龍莊莊主的歷史蹤跡。
持「建文皇帝宮殿說」的專家認為,明朝初期,建文皇帝只做了4年帝位,就因宮廷大火不知蹤跡。民間則傳建文皇帝丟失政權後,裝扮僧人逃難於西南邊陲,在深山密林中修建皇宮,仍然做他的皇帝。
據《明史·恭閔帝本紀》記載:「建文四年(1403年)谷王木惠及李景隆叛,納燕兵,都城陷。宮中起火,帝不知所蹤。或雲帝由地道出亡。正統五年(1441年),有僧自雲南至廣西,詭稱建文皇帝。思恩知府岑瑛聞於朝。按問,乃鈞州人楊行祥,年已九十餘,下獄,閱四月死。同謀僧人十二人,皆戍遼東。自後滇、黔、巴、蜀,相傳有帝為僧往來跡。」
黃中模教授也傾向於此說。他說,在明朝王姓一直是望族,不少人在朝廷做大官,完全有追隨建文皇帝藏於深山的可能。明、清時期民間稱「龍」乃大忌,一不小心就可能觸犯朝廷,誅連九族。而會龍莊從名稱到建築架構都有帝王宮殿的宏偉氣派。
黃中模說,會龍莊的建造時間肯定在明代,因為他為此專門去過北京故宮研究過,而會龍莊的石柱比故宮的柱子還大,清代的人沒有這樣大的大膽量將莊園的建制超過當朝皇宮。
貪官和王申官邸說
關於會龍莊主人的傳說,最為出名的是和珅官邸說。相傳和珅政治生涯晚期,特別是乾隆皇帝禪位嘉慶後,企圖逃離清廷,遠走他鄉隱姓埋名。為此,他委派自己的黨羽,一名王姓侍衛攜巨資為他修建出逃後的住所。
而會龍莊正是王姓侍衛代和珅修建的官邸。這位侍衛即是王姓家族的祖先,後來和珅沒能如願逃出清廷,王姓侍衛天官為避免被牽連,也不再回京,攜家人在會龍莊安住下來。
以和珅的財富,修建一座會龍莊當然不在話下,況且和珅生活講究,會龍莊按照他的意願修建,必然十分奢華。會龍莊的建築特色與紫禁城十分類似,由見過市面的皇城侍衛督建倒也顯得順利成章。因此,許多王姓家族後人傾向於此種說法,認為修建會龍莊的出資人是和珅。
明代官宦避難說
王家族譜上有記載,祖上曾有人官至明朝吏部。王氏祖先因官場鬥爭,家族動盪不安,後為躲避禍亂,舉家外遷,最後至雙鳳修建會龍莊。
這種說法有王氏家族族譜上寥寥幾字可證,但說法並不詳細。王氏家族後人王永建告訴記者,會龍莊內多處雕刻均雕龍畫鳳,還在庭院內立有華表,之所以敢於不避諱,是因為王家曾有一位老祖婆是皇帝的堂妹,因此該家族與皇家頗有淵源。
記者從王氏族譜中看到,第九、十代人中,王真、王英、王懋、王璽等人名,均在《明史》中有列傳記載,特別是王真在建文年間屢立戰功。建文四年(1403年)遭伏敵,格殺數敵後自刎。明成祖即位後追封「金鄉侯」,謚忠壯,其王通也有傳列史。王英也是歷仕四朝,在翰林40餘年。他們的年代與建文皇帝逃亡的傳說,大致相當。
王永建說,會龍莊有一重意思是會真龍天子之意,相傳皇帝微服私訪時曾到過會龍莊,所以此莊名為會龍。但祖婆是哪朝、哪位皇帝的堂妹,到訪於此的皇帝是誰均已不可考。
關於王氏家族曾有皇族聯姻的說法,在會龍莊旁的古墓墓誌銘上可以找到一些印證。會龍莊西面百米處,有一座清代墓葬,墓碑上刻有一條清晰的龍,墓誌銘上還有「金枝玉葉」的字樣。從此看來,說王氏家族的祖婆是金枝玉葉似乎並不牽強。
清朝高官失職說
還有一種說法是王家祖先得罪了當朝皇帝,不得以藏匿到原始森林中。此傳說發生在清代。
相傳王氏家族與清朝皇族過往甚密,還曾有過聯姻。後乾隆委派王氏家族一官吏南下為他尋找棺木材料。王氏家族祖先找到合適的壽材後,不慎遺落陰沉木壽材,怕回京後被乾隆責罰,於是避難於此。
對於會龍莊主人的以上三種傳說,無一例外的與皇族和當朝朝廷有密切關係。從會龍莊的建築風格上看,王氏家族很有可能來自京城,參與主持修建工作的人都見過大世面,因此才能在深山中仿出一座小小的紫禁城。
財富之謎
會龍莊的財富來源也成為了不解之謎。歷時百餘年,修建出此座莊園,從莊園格局來看,莊園的建築規劃一次成形,此後百餘年的修建工作嚴格按照設計執行,沒有出現過前後修建風格不統一、規格不同的問題。
修建一座會龍莊到底需要多少錢,明顯高於當地建築水平的建築工藝由哪裡來的工匠完成?如此浩大的工程,需要大規模開採石料、林木幾十年,如果主人修建莊園原本為了避禍,這樣大肆張揚的修建工作又如何能掩人耳目?
修建會龍莊、裝飾會龍莊需要大筆財富作支撐,但會龍莊的財富並不光限於這座院子。據江津收藏協會會長鄒鴻光介紹,江津地界的古董特別是官窯瓷器,多從會龍莊流出,夜明珠等寶物不計其數。
會龍莊附近的墓葬更是盜墓者的樂園,會龍莊歷史上曾遭多次盜墓。據傳,民國時盜墓賊猖狂至極,往往幾百人出動,把守住會龍莊和附近民房,不允許居民出房門一步,盜墓賊則對墓葬肆意破壞。
據說盜墓賊已熟知,會龍莊的墓葬主人不僅自己下葬時穿金戴銀、陪葬品更是豐厚,每次掘開一口墓,收穫都頗豐,引得越來越多的盜墓者以身涉險。
據重慶會龍莊旅遊開發有限公司總經理陳作倫介紹,上世紀80年代曾有十多人因盜會龍莊古墓被判刑。僅1989年一次就判了19人,其中量刑最輕者被判監禁11年。從此以後,盜墓風才有所收斂。
從盜墓者流通到古玩市場的古董就可看出會龍莊的富有,據說曾有人以低價購得一方王氏家族流落出的硯台,後來買家在硯台背後發現有大詩人陳子昂的題跋。另外還有首飾、珠玉等小件器物,4兩重的赤金足鏈在首飾中不足為奇。
解放後,王氏家族的傢俱器物等被分給當地村民,村民家中還存有王家的牙床等物,傢俱上雕龍刻鳳,精美非凡。
王氏家族的地盤南接貴州,西接合江縣,東靠綦江,北到江津李市鎮,人稱「王半城」。據王氏家族後人王永建稱,王家人丁興旺,主僕數百人生活在莊內,莊內有大小兩處廚房,是真正的鐘鳴鼎識之家。王氏家族重視教育,解放前的王家青年學子皆畢業於清華、復旦等高等學府。
足以讓一個家族富庶一方200餘年,王氏家族來到雙鳳時到底帶來了多少財富?這些財富究竟是不是來自於和珅?還是王氏家族祖先在朝為官所得?會龍莊的財富之謎也許永遠無法得到解答了。
建造之謎
當地西南民居的建築技術與仿紫禁城修築而成的會龍莊,完全不可同日而語。修建莊園的石匠、木匠、漆匠、瓦匠等手藝人,手藝技術均高於當地工匠。百年間,這些源源不斷的工匠是從哪裡召集而來,他們的手藝為什麼帶有明顯的紫禁城特點?
為掩人耳目,會龍莊外歷年來沒有大道。全莊用石柱300餘根,有的石柱有數十噸重,還有石台階、地面、牆基等,如何運裝到位?
會龍莊全莊所耗石材、木材、黃土、磚瓦等材料,從哪裡取材?莊園的設計者是誰,為何敢於大膽採用龍鳳圖案?
莊園為何選址於此,從何時破土修建、何時完工?以上這些會龍莊建造過程中產生的謎題,亦難以尋找到答案。
保密之謎
會龍莊雖然工程浩大,裝飾又及其奢華,但是當地知道會龍莊的人並不多,只有雙鳳附近居民知道會龍莊,柏林鎮和四面山的居民很少有人知道會龍莊。
王氏家族歷代如何讓會龍莊隱於山林,無人能答。王氏家族為什麼把家族的歷史也隱藏起來,不給後人留下確切的說法,只餘下傳說供人猜度,他們到底希望隱藏什麼秘密?
不管建造者保密的初衷為何,但王氏家族的先祖們的確做到了,現在不僅會龍莊成謎,王氏家族的歷史更是成為了最吸引人的謎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