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文]全國23名專家稱河南安陽曹操墓存在造假 | 陽光歷史

 

A-A+

[圖文]全國23名專家稱河南安陽曹操墓存在造假

2014年12月20日 三國皇帝, 古墓探秘, 考古發現-長篇 暫無評論 閱讀 125 次

6月份起曹操墓已經嘗試著向遊客開放。 中新社
 
6月份起曹操墓已經嘗試著向遊客開放
 
引起學界最大爭議的魏武王碑。 新華社
 
引起學界最大爭議的魏武王碑

  從安陽曹操墓的發掘之日起,關於曹操墓真偽的議論一直不絕於耳;而學術界也因此分為了「挺曹派」與「反曹派」。安陽曹操墓被評為2009年十大考古發現後,有關曹操墓真偽的質疑聲並未因此消失,8月21日,由「反曹派」主要人物,學者倪方六發起的「三國文化全國高層論壇」在蘇州召開。全國各地的23位專家學者,從各個方面對曹操墓的真實性進行了反駁,最終形成共識:安陽「曹操墓」在發現和發掘過程中,存在人為策劃、蓄意造假的行為。


  那廂


  曹操高陵展館9月開放:門票價格初步確定為60元


  來自河南省安陽曹操高陵保護利用工作領導小組的消息,曹操高陵展館9月份對外開放,門票價格初步確定為60元。同時,曹操高陵出土的文物也由原來的250件增加到400餘件。


  為滿足遊客需要而就地修建的曹操高陵臨時展館,在經過3個月的緊張施工後,展廳和環廊建設即將結束施工。據安陽曹操高陵保護利用工作領導小組負責人介紹:「這處展館面積787平方米,建成後,將具備遊覽接待、放映展示等多種功能。」高陵參觀環廊規劃設計全長291米,建築面積約700平方米。現在,河南省和安陽市的相關專家已經整理展板文字20餘萬字,資料圖片500餘幅,正在研討布展事宜,預計9月完成布展工作,9月底正式對外開放。


  據悉,曹操高陵考古工作已近尾聲。1號墓和2號墓的清理工作預計於9月底前結束。而原來文物部門向社會公佈稱,在發掘中發現了250件文物。經過修復,這一數字增加到400餘件。


  這廂


  23位專家討論後形成共識:安陽「曹操墓」發現和發掘過程,存蓄意造假行為


  文字之疑


  出土石碑出現「現代文字」


  發言人:李路平,金石研究專家,江蘇省書畫鑒定委員會主任


  先有必要說一下《魯潛墓誌》。魯潛,是後趙時期的一位正三品官員,他的墓誌1998年4月出土於河南安陽。魯潛和曹操原本是八竿子打不著,但因為這個墓誌明確詳細指出了曹操墓的具體方位,因而成為驗證真偽的源頭環節。


  李路平說,通過對《魯潛墓誌》的研究發現,《魯潛墓誌》中有一個「年」字,寫法和現在的寫法幾乎一致,不符合當時的隸書書寫規範。其中的「歲」字也讓李路平覺得可疑,他說,北朝時期的人寫「歲」字,上半部分應該寫成「止」,而不是「山」。《魯潛墓誌》的「歲」字上半部分恰恰是「山」,同樣不符合當時正確的寫法。


  與《魯潛墓誌》同樣受質疑的還有那三塊出土於曹操墓的「文物」,「魏武王常所用挌虎大戟」,「魏武王常所用挌虎大刀」,還有個是「魏武王常所用慰項石」。前兩件「文物」上的「武」字與《魯潛墓誌》上第二個「武」字寫法一樣,錯把「止」部寫為「山」。「魏武王常所用慰項石」石牌中「武」與《魯潛墓誌》中第一個「武」字同樣「止」下橫出頭太長,錯寫為「之」部,差一百多年間「武」字錯寫、刻畫的工匠如出一轍,這三件「文物」與《魯潛墓誌》為同一人操刀。


  「另外,從《魯潛墓誌》和曹操墓出土石牌的公佈拓片來看,上面毫無石炭巖在地下侵蝕千年的石花。」李路平說,「這樣拙劣的造假手法,其造假時間,長不過三年,短則只要三天」。


  稱呼之惑


  當時不會被稱為「魏武王」


  發言人:林奎成,歷史學者,河南開封文聯書畫委員會主任


  歷史學者、河南開封文聯書畫委員會主任林奎成考證了古人名號由來,認為在整個曹魏王朝時期(即公元220-265年),曹操不可能被稱為「魏武王」,有著這樣稱謂的石牌更不應該出現在曹操墓中。


  林奎成說,曹操生前受漢封,先封「魏公」,繼封「魏王」。「公」和「王」都是爵號。但曹操死後,「魏王」就不再是曹操,而是曹丕了,因為曹丕世襲了曹操的爵位。曹操死後,謚號「武王」,對他的稱呼只能是「武王」,絕不可能是「魏武王」。道理很簡單,「魏王」是生前爵號、是顯名,「武王」是死後謚號、是冥名,二者混用,便是違制。古代禮制要求嚴格,陽名和陰名肯定不可以同時用。


  另外,在曹操死後的曹魏王朝時期,對曹操本人的稱呼,只可能有三種,即太祖(後曹丕追諡的廟號)、武皇帝、太祖武皇帝,不可能稱之「魏武王」。「依此反推,現在曹操墓中出現『魏武王常所用』系列石牌,只能是造假。」林奎成如是說。


  畫像石之爭


  畫像石明顯是用電鋸銼的


  發言人:黃震雲,中國政法大學中文系博導、魏晉文學研究專家


  一直研究魏晉文學的黃震雲教授,從安陽曹操墓中出土的漢代畫像石方面對曹操墓的真偽進行了考證。黃震雲教授說,他早在2008年就在動車上看見了河南安陽為曹操墓做了一篇題為「這兒就是曹操墓」的廣告,可那時曹操墓並未進行正式發掘,墓主身份也還未進行確認,他們怎麼就確定這個墓是曹操墓?


  黃震雲教授說,從曹操墓一些已公佈的畫像石圖片中看出,該畫面是仿照山東嘉祥的漢代畫像石,具體內容連山東考古界也沒有搞清楚是什麼。而作偽者找到了最能表現作戰場面的圖像,認為這和曹操身份符合。恰恰鬧了笑話。


  其次,從畫像石的風格來說,曹操墓出土的畫像石風格如北魏常見的線刻。作偽者雖然瞭解漢代畫像石的刻法,但是刻工水平低下,仿照了北魏的線刻法,帽子模仿漢代委冠。


  「大家從圖片上可以看出來,整個圖像用現代工具開槽太深,說白了就是用電鋸銼的,邊框斜打得太過明顯,甚至連石頭印痕、石頭粉末還在的情況下在上面抹上黃土冒充。 」黃震雲指著投影儀上的圖片說。


  規模之辯


  老子與兒子墓怎會同規模


  發言人:張國安,北京師範大學歷史學魏晉史博士、《顛覆曹操墓》作者


  本身也是河南人的張國安承認,當第一時間聽到安陽出土了曹操墓時,第一反應是頭腦嗡的一聲,感覺怪怪的,第二天醒來,就笑了。


  「因為『魏武王常所用』石牌是正方最直接證據,恰恰也是反方最有力證據。先不論『魏武王』這個稱號,單『常所用』這三個字,無論考古學還是歷史學都沒有這三個字,它沒有先例,這頗有『此地無銀三百兩』之嫌」。


  此後,張國安稱自己從墓葬形制變遷看,曹休墓與東漢晚期墓有著明顯相似,但安陽的曹操墓平面形制則與西晉洛陽兩室墓常見格局相同,以及象徵墓主身份地位的墓葬內收台階,曹操與曹休居然都是7級,老子與兒子墓居然都是同等規模,無法顯示身份差異,因此西高穴墓主不可能是曹操。


  此外,張國安稱,史實明確記載卞氏、曹沖都曾移來與曹操合葬,但現在的考古成果不能證明。「不是大規模的陪陵群,又沒有找到卞氏皇后印章,以及女性屍骨年齡又不符合,難道要推翻《三國誌》的諸多歷史記載嗎? 」


  犀利言辭:


  「劉慶柱若沒說謊,我自我了斷」


  胡覺照 西安市委黨校歷史系教授,歷史學者,《異說三國》作者


  在河南安陽「曹操墓」的認定中,劉慶柱的作用無人能匹。這不僅表現在其力挺的不餘遺力,更因其具有中國考古研究所前所長,學部委員的榮譽,一言九鼎。然而仔細思考就不對了,原來劉先生雖然學富五車,在「曹操墓」的認定中卻缺乏應有的誠實。


  對於倪方六先生提出:「曹操墓」沒有墓誌銘是最大硬傷。劉慶柱提出:(一),曹操時代尚不流行墓誌銘;(二),墓誌銘最早出現於南北朝;(三),業外人說外行話。循著劉慶柱先生的思路,仔細查閱有關資料,原來並不是劉先生所說。


  墓誌銘有一個逐步形成的過程,次序依次為:墳墓,墳墓+墓誌,墳墓+墓誌+銘頌。再到後來,墓誌銘從墳墓剝離,成為獨立的完備形態。東漢時期,貴族、豪門死者墓誌已經十分普遍。而墓誌銘不過是墓誌的完備形態。劉慶柱先生利用墓誌與墓誌銘之間微小區別,將墓誌一節隱藏起來,在墓誌銘出現時間上大做文章,以佔據口舌之爭的不敗之地。


  我願和劉先生一塊去測謊,我要是說謊了,人說老而不死是為賊,我自我了斷;如果劉慶柱說謊了,也不要劉先生了斷,就請劉先生以後不要胡說八道,把尾巴夾起來做人!


  有曹操墓造假的鐵證


  倪方六 中國盜墓史研究學者、記者、南京信息工程大學語言文化學院兼職教授、《三國大墓》作者


  當有記者提問「有一位河北專家據說手裡有能證明安陽曹操墓是造假的鐵證,他為何沒來?」


  倪方六表示,這位專家是河北的閆沛東,可以肯定地說他手裡有安陽曹操墓造假的鐵證;他本來(來蘇州)火車票都買好了,可臨時退票了。他和另外的一個機構正緊密合作,在醞釀怎樣更好地揭穿(安陽曹操墓)這個騙局。


  當然,他自己本人也承受了很大的壓力,所以這次沒來論壇也是有這方面的原因。雖然他本人沒來,但是他的論文是來了的。而且他手裡確實是有這個(證明曹操墓造假)的證據。


標籤:



給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