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文]英國發現古羅馬角鬥士墓地逝者系被鬥獸咬死
英國約克郡日前發現了一處也許是世界上唯一保存完好的古羅馬角鬥士墓地
英國發現古羅馬角鬥士墓地
一半屍首分離,還有動物啃咬痕跡,表明死者被斬首或被野獸咬死
英國考古學家考察英格蘭北部約克市附近一處墓葬群後判斷,那裡埋葬的可能是大約80名古羅馬帝國佔領時期角鬥士。考古學家說,若判斷正確,那裡可能是世界上保存最完好的角鬥士墓葬群。
據新華社電
屍首分離埋葬有序
考古人員2004年開始研究這處墓葬群。當年發現這些男性遺骨時,人們一度以為他們死於一場屠殺。這些遺骨中大約一半屍首分離,可能因為遭到斬首。研究人員推斷,死者應生活在公元1世紀末至4世紀。
英國《泰晤士報》7日引述研究小組負責人、約克城考古基金會專家庫爾特·亨特—曼的話報道:「我們在墓中其他地方、而不是在遺骨肩膀部位發現這些顱骨。」
亨特—曼說,不少死者遭劍或斧斬首,「但埋葬形式有一定禮儀」,「許多遺骨系單獨埋葬」,說明這一墓葬群並非「亂墳崗」。
全部死者生前均為高大健壯男子,肌肉有力。考古人員在14具遺骨旁發現陪葬品。其中一個大型橢圓形墓穴令人印象最深:死者為一名高個男子,頸部有數處劍傷,年齡約在18歲至23歲,大約下葬於3世紀。陪葬品明顯是一些動物的肉,來自至少4匹馬以及牛和豬,或許是葬禮祭品。
咬痕佐證鬥獸致死
如同拉塞爾·克勞主演的美國好萊塢電影《角鬥士》所描述,古羅馬統治者期待角鬥士「戰鬥至死」。
亨特—曼說,一具遺骨留有動物啃咬痕跡,成為研究結論「最明顯證據之一」。
「這個咬痕系某種大型食肉動物所為,或許是獅子、老虎或熊」,他說,在古羅馬鬥獸場上,角鬥士會與大型野獸搏鬥,這名死者「可能遭野獸咬死」。
按中蘭開郡大學法醫人類學專家邁克爾·維索茨基的說法,2000年前,現在的約克市一帶不可能有人在路上遭大型野獸襲擊。
亨特—曼說,另一些重要證據包括某些遺骨兩臂不對稱,「古羅馬文獻中記載,角鬥士有這種體征」,「他們十幾歲時開始接受武器打鬥訓練」導致這一結果。
另外,一些死者可能因頭部遭鐵錘重擊而死。土耳其以弗所地區出土的角鬥士墓葬也有相同特點。他說,不少在打鬥中失敗的角鬥士最終喉嚨遭刺穿而亡。不過,約克市附近出土遺骨多系斬首而亡,可能是古羅馬在當地統治者的一種特別偏好。
1800年來保存完好
這些死者最晚生活在公元4世紀。古羅馬帝國對不列顛島的統治從那時開始崩潰。
英國《每日郵報》報道,對死者遺骨分析顯示,這些人來自古羅馬帝國各個角落,包括北非和地中海地區,顯示古羅馬統治者從各地招募角鬥士。
英國歷史學家認為,約克郡墓葬群可能是世界上唯一保存完好的角鬥士墓。
維索茨基說:「我們尚未在世界其他地方發現有這種保存程度的、可能的角鬥士墓葬。」不過,亨特—曼說,儘管現在判斷不少遺骨屬於古羅馬角鬥士,「但研究還在繼續,我們必須對最終結論保持開放態度」。
約克城附近出土這麼多角鬥士遺骨,說明這一帶在古羅馬統治時期可能建有一座環形鬥獸場,但考古人員迄今未發現任何痕跡。近2000年前,古羅馬統治者在如今的倫敦等地建造多處鬥獸場。
英國第4頻道電視台定於本月14日晚播出紀錄片《角鬥士:從死亡歸來》,介紹這一發現。
[國際檔案]
角鬥士的一生:短暫而血腥
角鬥士的生命往往短暫、充滿暴力,並不比普通奴隸好多少。
整個羅馬帝國存在時期,只有很少角鬥士能打完十場比賽,很少有人能活過30歲。超過一百萬人在搏鬥中死亡。
但對於少數的幸運者來說,在鬥獸場保持勝利可以為他們爭取來自由和犒賞。在龐貝地區,有塗鴉寫著,「角鬥士能讓女孩們暈倒」。
在羅馬帝國時期,這項「運動」非常普遍,成為富人展示權力與地位的手段。
比賽往往在面臨處決的囚犯之間展開,他們在對決之前先繞場一圈,還有的被扔到獅虎籠中與它們搏鬥,殘忍而血腥的場面讓觀眾大喊大叫。
角鬥士一般來自年輕的囚犯、俘虜以及奴隸,後來有大量的自願者入行,到了共和羅馬晚期,超過半數是自願入行的。自願加入者要麼是生活失敗,債務纏身,想借此發財(否則就只能加入軍團,當教師,或者下大獄);要麼想獲得榮譽和財富,一個成功的角鬥士的功績和羅馬軍功一樣,是可以拿出來炫耀的。
他們住在單人牢房,受到比賽規則及搏鬥技巧的訓練。比賽時,他們瞄準胳膊以下到膝蓋背面的動脈,以求快速傷害對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