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文]甘肅玉門發現春秋戰國古城址 | 陽光歷史

 

A-A+

[圖文]甘肅玉門發現春秋戰國古城址

2014年10月18日 考古發現-長篇 暫無評論 閱讀 87 次

位於玉門市區西南50餘公里處的古城址


 


位於玉門市區西南50餘公里處的古城址


 


古董灘上的古代陶器碎片


 


古董灘上的古代陶器碎片


 


    在歷史長河中扼要衝、置關塞的玉門,時不時給世人帶來驚喜:在全國第三次文物普查中,玉門市文物普查工作隊在該市柳湖鄉小康村普查到一處青銅器時期至戰國時期的古冶煉遺址和春秋戰國時期的古城遺址,據初步考證,這座古城是河西地區目前發現的最遠古的一處古城址。

    古董灘上

    發現春秋戰國古城址


    玉門市區向西南50多公里處,曾經是玉門市花海鎮轄區,後因河東移民遷移至此而設立柳湖鄉。柳湖鄉小康村處於一片紅柳叢生、沙礫交織的戈壁邊緣,這裡因散見古董碎片而被當地人稱為古董灘。當地老人講,四五十年前,在古董灘撿拾或挖掘到古董的村民不少,可惜大都被毀壞了。時至今日,漫步於古董灘,時不時仍然可以看到古代陶器碎片。

    古董灘漸漸在當地百姓的眼中失去了價值,可對於文物考古工作者來說,這裡仍然不失為一片富礦。

    玉門市博物館館長伍東民告訴記者,早在2007年,甘肅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在研究有關「冶煉技術從西方傳到東方」的課題時就盯上了古董灘。借助全國第三次文物普查工作,中國科技大學的教授和甘肅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的專家們多次實地勘察考古,最終確定玉門古董灘為古冶煉遺址,初步推斷該遺址的形成為距今3700多年的青銅器時期至春秋戰國時期,與金塔縣境內的北山銅礦遺址的形成時間相近。

    據伍東民介紹,玉門古董灘古冶煉遺址面積約3.6萬平方米,有多處文化堆積層,地表散落著大量的殘陶片及少量的銅渣。

    更讓專家們驚喜的是,就在他們三番五次對古董灘冶煉遺址進行研究期間,一座春秋戰國時期的古城址在此地被發現。

    記者採訪瞭解到,玉門古董灘所在的戈壁上紅柳濃密,雜草遍野,偶有寸草不生的地段流沙堆積,其中散見的一部分夯土建築引起了玉門市文物普查工作隊的注意。

    伍東民說,接到報告,甘肅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的專家們多次考察研究,發現這些夯土竟是一座古城址的城牆。經測量,現殘存的一段城牆長達84米,高約2米,大部分被流沙掩埋,其餘城牆已經不甚清晰。專家初步分析認為,這是春秋戰國時期的城址,也是河西地區目前發現的最遠古的一處古城遺址。

    古城遺址

    令火燒溝遺址「相形見絀」


    在玉門市,提起古遺址,位於玉門市清泉鄉境內的火燒溝遺址應是其中的鼻祖了。然而,與新近發現的古董灘冶煉遺址和戰國古城遺址相比,火燒溝似乎相形見絀。

    記者瞭解到,玉門市清泉鄉境內距玉門新市區70公里、中心面積約0.2平方公里的一處地帶溝壑縱橫,山巒起伏,山溝山峁多呈火紅色得名火燒溝。1976年,玉門市清泉公社選址火燒溝修建公社中學,施工隊伍在此處挖掘大批墓葬,毀壞了大量文物,所幸來自蘭州的幾名知青鼎力保護並多方求援,引來文物專家考古,發掘了火燒溝文化。

    火燒溝文化遺址是甘肅省六大古文化遺址之一,是一處新石器時代後期的人類文化遺址,距今3700多年,可能是古代羌族部落的生活遺跡。甘肅省文物考古隊1976年對其進行了大規模發掘,在遺址中心邊緣發掘古墓葬312座,出土了大量珍貴的陶器、銅器、石器、玉器、骨器和部分金銀器。1981年,火燒溝文化遺址被甘肅省人民政府命名為「甘肅省文物保護單位」。1994年,玉門市政府投資在火燒溝文化遺址西側建成佔地面積1.5萬平方米的旅遊景點——火燒溝原始部落村。

    伍東民告訴記者,據專家分析,新發現的古董灘遺址和戰國古城址遺址,與火燒溝文化遺址處於同一範圍區,屬於同一文化形態,對研究火燒溝文化有較高的文物考古價值。

    值得一比的是,火燒溝文化遺址是典型的四壩文化類型,文化類型比較單純,而從古董灘冶煉遺址和古城址附近提取的文物碎片和標本來看,其歷史時間跨度更長,文化類型複雜,既有四壩文化的遺存物,又有騸馬文化和上壩文化類型的遺存物。「省文物考古專家實地勘察後認為,此次發現的冶煉遺址和古城遺址具有很高的文物研究價值和學術價值,為研究冶煉技術如何從西方傳入東方提供了大量的實物證明。」伍東民興奮地說。

    伍東民還說,如果專家們的這種分析和推斷得到進一步證實,河西地區古城遺址的歷史將被改寫,古董灘古城址將成為目前河西地區發現的最遠古的古城址,意義非凡。

    據記者瞭解,目前,玉門市正在著手為這座春秋戰國時期的古城址申報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特殊「身份」。





給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