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唐含光門千年土遺址發現世界首例螨蟲群落 | 陽光歷史

 

A-A+

西安唐含光門千年土遺址發現世界首例螨蟲群落

2016年12月15日 考古發現-短篇 暫無評論 閱讀 94 次

從六月一日起,有著一千四百餘年歷史的西安唐含光門遺址,進入全面保護處理階段,以確保該珍貴遺址的安全。有關專家稱,取樣實驗證實,唐含光門土遺址中除世界現存土遺址中普遍存在的黴菌及藍藻、鹽害酥粉、鬆動脫落、整體裂縫等病害外,還滋生、存活有螨蟲群落,這在世界現存土遺址中屬首次發現。

  據瞭解,土遺址保護是世界考古界的難題,中國以及日本、韓國許多土遺址出土後因無法保護,無奈回填。一九八三年四月,在大規模的城牆整修中,隋唐皇城牆含光門遺址被發現,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唐城考古隊先後進行兩次考古發掘,使唐含光門遺址呈現在世人面前。該門址呈長方形,長三十七點四米、寬十九點六米,是唐代門址歷次發掘中保存最好的一處。城牆斷面按時間可分為五大期,隋唐期、唐末五代期、宋元期、明清期、現代修葺層,表明現存城牆是經過五次大的修築而成。


  陝西省檔案文物保護科研所長李玉虎表示,土城牆時間久遠,且長期處於潮濕狀態,牆體內滋生了有害菌類,而螨蟲以食菌為生。此次從含光門土遺址中發現的螨蟲主要是粉螨和革螨,經歷千年變革,繁衍生息,在食用牆體有害菌的同時,對土遺址造成機械性破壞,危及土遺址安全。目前,文物保護專家對模擬實驗地已進行了近一年的詳細調研和科研實驗,針對含光門土遺址存在的滋生螨蟲群落、黴菌及藍藻、鹽害酥粉、鬆動脫落等病害、危害以及成因,考察去霉、殺螨、回位修復、加固等局部實驗效果,作出搶救性治理方案。


  據悉,西安古城牆含光門遺址已作為絲綢之路項目之一,準備申報世界物質文化遺產,預計有可能在二0一五年左右正式申報。


標籤:



給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