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文]四川廣元發現清代古宅歷經八級地震無恙
斑駁的四合院
蒼勁有力的匾書
大院附近的牌坊
菖溪河畔現清代古宅 數次地震竟無恙
廣元市寶輪鎮菖溪河畔的李家大院,發現一四合院。該院子按「一顆印」的格局建設,可考年代142年,在去年8級大地震中,居然安然無恙。日前,記者從廣元重鎮寶輪出發,來到這個鮮為人知的清代古建築——李家大院。
四合院為兩層建築。樓門為兩根直徑約20厘米的圓木,矗立於雕花的磉墩石上。過了樓門耳道,映入眼簾的是下沉式12米見方的天井,天井四周由規則的青條石砌成。
82歲的李元寶老人告訴記者,他們家祖上留下的這套古宅院叫走馬轉角樓,是其始祖按「一顆印」的模式修建而成,一層共有16間房,大院四角為轉角。
「一顆印」,流行於西南地區的民居。大體是兩層樓的四合院,大門開在正房對面的中軸線上,設倒座或門廊,有的在大門入口處設木屏風一道,由四扇活動的格扇組合而成,平時關閉,人從兩側繞行。每逢喜慶節日便打開屏風,迎客人門。「一顆印」民居正房屋面高,廂房上層屋面正好插入正房的上下兩層屋面間隙中,無斜溝,減少了梅雨的麻煩。農村的「一顆印」民居,為了方便農民干雜活,堂屋一般不安裝格子門;而城裡的「一顆印」民居,堂屋一般都安裝有格子門。
李家大院正堂門上方懸掛一塊匾,匾上書「辟雍升俊」四個蒼勁有力的大字。該匾上下方均有小字不易辨認,主人即搬來長梯,爬上梯子,但見匾的右上方有兩行小字:「欽加同知銜署保寧府昭化縣事即補縣正堂加五級紀錄十次鄔為」,左下方也有兩行小字:「大清同治六年冬十月上沅榖監生李占元立」,匾的正上方有一小印,字體為篆字,依稀可辨「昭化縣」字樣。從這塊匾的內容可知:大院於公元1867年冬十月所立。
正堂屋建築風格屬典型的川北民居特色,屋壁四格上頂,高約6米。正堂屋正中也有一匾,名「天錫純嘏」,出自詩經「錫爾純嘏」,大意是天賜大福。
經歷去年8級大地震,以及6月7日18點42分寶輪境內4.6級餘震,李家大院幾乎沒有受到任何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