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文]雲南發現明代僧人共葬墓墓底存有完好器皿 | 陽光歷史

 

A-A+

[圖文]雲南發現明代僧人共葬墓墓底存有完好器皿

2016年09月20日 古墓探秘, 考古發現-短篇 暫無評論 閱讀 121 次

雲南發現明代僧人共葬墓 墓底存有完好器皿


考古人員在墓底發現的「風水罐」



昨日,記者從臨滄市鳳慶縣文物管理所獲悉,考古專家驚奇地在瀾滄江流域、茶馬古道重要過地,距離鳳慶縣城約4公里的劉家寺村發現了一個明朝時期的古墓群。此次發現的古墓為一座石棺,又分屬無數個墓群,目前,初步發掘有65個骨灰盒墓座。據瞭解,這是鳳慶縣有記載以來,當地文管所工作人員在該地區發掘的第一個如此大規模且精緻無比的「僧人公共」石棺墓葬群。


65個龕室仍啟封自如



「這次發現的石棺墓葬有蓋有底,墓主體高3米,直徑3.5米,龕室厚50厘米,即內室直徑2.5米。墓室共有龕室65個即65塊香爐浮雕面磚,60餘塊花瓶浮雕面磚,分為4層且排列整齊有序。每塊香爐浮雕面磚後即一個龕室,且可啟封自如,有銀錠形鈕和榫印。」鳳慶縣文物管理所負責初期研究該墓的字正賢介紹,今年1月7日,當地村民挖地時挖通了墓室頂部,才使這個古墓群被發現。在隨後的發掘工作中,研究人員發現,該墓群的頂部洞口被專門的墓室頂部封口臼形磚封住,真正位於另一側的古墓墓門和通道已經被垮塌的泥土和水淹堵,研究人員只能通過墓室頂部洞口進入墓室。



一位研究人員表示,經過考察發現,古墓主體全部按石棺墓修築,發掘地發現的65個龕室已有個別幾個裸露出來,但成四方形狀的龕室裡面是空的。從挖掘的情況分析,古墓已遭人為盜墓破壞,多數墓室內能夠順手拿走的東西已都不見了。



墓底存有完好器皿「風水罐」



研究人員在初步發掘的墓室中沒有發現任何碎骨殘骸,只是發現了一個個排列整齊的龕室多達65個。據文物研究人員介紹,只有佛教僧人死後才會採用火葬的形式,並將骨灰盒子放入龕室內。根據記載,僧人死後還有公共合葬墓地的規矩,每個僧人骨灰盒子就葬入一個龕室。經過進一步發掘,研究人員發現65個龕室分為四層,每個龕室外都被一塊香爐浮雕面磚封住,另外還有60餘塊花瓶浮雕面磚將龕室一個個緊緊相連,使得原本很普通的一塊浮雕面磚顯得更精美,排列更加整齊。



目前,僅從墓底中部發現了一個青瓷罐,名叫「風水罐」,這是目前發現的唯一完好的器皿。據瞭解,當地人至今,還保留著在棺槨裡面放置有水和魚的「風水罐」的陪葬方式。據省、市、縣文物研究人員初步發掘認為,該石棺墓群屬明代時期的僧人墓葬地。目前,墓地已採取保護措施,將等待下一步的發掘發現。



新聞鏈接



劉家寺村是一個因寺院眾多而得名的地方,當地人稱此地為佛肅地。據記載,此地最多時曾有過40多個寺院。



根據有關記載和當地民間傳說,從明代中早期的繁榮時期開始,不少客商以及佛教僧人陸續來到順寧府(現鳳慶)聚居。至今,在劉家寺到處可以見到完好的或破損的佛塔寺院,當地人也一直保留著吃齋念佛的習俗。劉家寺村至今仍完好地保存著一座修建於明代中早期的佛塔——明王塔。


標籤:



給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