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文]科考系列發現解開羅布泊謎團
12月23日,羅布泊科考活動考察隊在烏魯木齊召開新聞通報會,對本次科學考察的初步成果進行通報,掀開了羅布泊地區科學研究新的一頁。
神秘的小河墓地被認為是「世界上保存最完好的木乃伊」。它因宏大的規模、奇特的葬制、數量眾多的乾屍等享譽世界,對建構整個羅布淖爾區域考古學文化體系具有重要價值。但奇怪的是,在小河墓地附近卻一直沒有發現任何居民遺址。本次科考隊在距小河墓地西北6.65公里處發現一處漢晉遺址,據初步推斷,可能是小河墓地的居民遺址。這一發現初步解開了小河墓地附近一直沒有居民遺址的謎團。
科考隊還發現,在樓蘭遺址的東部地區,整個耕地顏色呈較暗的斑塊,裡面有人工灌溉痕跡,在這裡還有一片很平整的土地,地上有一層結殼。專家認為這是人工灌溉後造成鹽類淋溶澱積的結果。樓蘭遺址附近的新發現,為最終確定樓蘭的歷史地位提供了科學依據。
羅布泊最後乾涸的時間,是學術界對羅布泊爭論的焦點之一。有專家發現,1958年左右,羅布泊曾有特大洪水,在羅布泊區形成了浩大的水面,面積達數千平方公里,此後湖水迅速消失,到1962年乾涸。此次科考進一步證實了這一結論。
羅布泊的「大耳朵」形態已聞名於世,原來認為「耳孔」是湖水最後退出的窪地。本次考察對「耳孔」進行了深入觀測,初步判定那不是羅布泊最低之處。據科考隊介紹,從衛星圖片上可以看到「大耳朵」有一片顏色很深的狹長地帶,一直被誤以為是一道陡岸,有專家據此作出推斷,認為羅布泊湖有東、西兩湖。但經過這次實地考察,發現這一片非常平坦,也沒有湖壩。沒有湖壩就不可能形成東、西兩個湖泊。因此,羅布泊東、西湖之說還有待進一步證實。
當年的羅布人是如何一步步從塔里木河下遊往上遊遷移的?此次科考發現再現了這一過程。科考隊在台特瑪湖東沙漠深處發現大面積村寨遺址。這一遺址的發現,對認識塔里木河流域的羅布人生活狀況、遷移歷史和塔里木河近百年環境變遷將提供新的證據———從台特瑪湖東側的遺址到老阿不旦再到新阿不旦,隨著塔里木河河水的不斷減少,水草豐茂的下遊環境不斷惡化,羅布人只好不斷從下遊往上遊遷移。
作為此次科考活動首席科學家和考察隊隊長,中科院新疆生態與地理研究所研究員夏訓誠說,此次科學考察規模大、專業齊、手段先進,目的明確,對研究羅布泊地區及中國西部歷史、地理、生物、地質、環境演變具有重要作用。
據悉,此次科考活動被命名為2008東方道邇羅布泊大型綜合科學考察,活動由中國科學探險協會、中科院生態與地理研究所、科學探險普及宣傳中心聯合主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