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亞夫:漢朝封侯拜將位極人臣卻最終餓死的將軍 | 陽光歷史

 

A-A+

周亞夫:漢朝封侯拜將位極人臣卻最終餓死的將軍

2016年08月25日 帝王將相 暫無評論 閱讀 270 次

  周亞夫算得上出身名門,他父親是漢初名將——劉邦口中「安劉氏者」的絳侯周勃,周勃不但在漢朝開國的歷次戰爭中立下過赫赫戰功,還在劉邦死後協助剷除諸呂勢力,迎立了後來的漢文帝,對劉氏江山可謂有再造之恩。不過周勃並不以頭腦見長,太史公說他「才能不過凡庸」,而且周勃出身貧寒,早歲「以織薄曲為生,常以吹簫給喪事」,為人「木強敦厚,不好文學」,加上一生戎馬倥傯,因此也沒有足夠的能力和時間給子女以良好的家教。周亞夫是周勃的次子,在仕途上並沒有怎麼得到父蔭的幫助(周勃的侯爵由長子繼承),但是他憑借自己出眾的品德才幹在而立之年就做到了河內太守的官職。

  周亞夫在河內太守的任上,曾碰到一個名叫許負的著名女相師,許負幫他看相後說:太守你再過三年就可以得到侯爵,封侯後八年,你將出將入相,位極人臣,但是再過九年,你會餓死。周亞夫聽了覺得好笑,對許負說:我父親雖然貴為侯爵,但是他已經把爵位傳承給了我哥哥,即使我哥哥有什麼差池,那也將由我的侄子來繼承爵位,怎麼可能輪到我呢?而且,如果我真能像你說的那樣封侯拜相,富貴一時,還怎麼可能會餓死?你倒是指給我看看,我面上的哪個特徵顯示了這些徵兆?許負指著他的嘴巴說:你這裡有一條紋路蔓延至口裡,這就是將來會餓死的徵兆。過了三年,周亞夫哥哥因為犯法被革除了爵位,漢文帝思念周勃的功勞,打算在他的子嗣中再挑選一個賢能的來繼承周勃的爵位,結果選擇了周亞夫,把他封為條侯。

  細柳閱兵 一舉成名

  細柳閱兵 一舉成名

  周亞夫雖然獲得了侯爵,但還是擔任河內太守的官職。漢文帝后元六年(公元前158年),匈奴騎兵大舉進犯漢朝邊境,兵鋒所指威脅到京城長安。為了增強京師的防禦力量,漢文帝調集重兵駐紮在長安周圍,以宗正劉禮為將軍駐紮霸上(今陝西西安市東),祝茲侯徐厲為將軍駐守棘門(今陝西咸陽東北),周亞夫也被任命為將軍,駐地在細柳(今陝西咸陽西南)。應該指出,周亞夫原來的任所河內郡並不是漢朝的邊境,應當不是什麼軍事重鎮,周亞夫能獲得如此重要的任命,可見他的軍事才能早已名聲在外。儘管做了周密的佈置,漢文帝還是不能完全放心,於是他決定親自去視察這些駐紮在京師附近的軍隊。皇帝出行自然非同小可,隨行大臣和護衛部隊加起來就是浩浩蕩蕩的一行。這行人來到霸上和棘門,那裡的軍隊一聽說皇帝親臨,馬上大開營寨迎接,皇帝的護從車馬長驅直入中軍營帳,駐守將軍親自率領手下大大小小的將官迎來送往,好不熱鬧。漢文帝見了這種情形,表面雖不動聲色,心裡卻不免直犯嘀咕。

  視察完這兩處,漢文帝一行又前往周亞夫駐守的細柳營,遠遠看見細柳營內各官兵異常警覺,個個身披鎧甲,刀劍出鞘,更有弓箭手彎弓搭箭,箭頭直接指向來到軍營門口的這一行人眾。皇帝的衛隊自然有幾分與職俱來的傲氣,先到的衛隊長官一到營門就想直驅而入,但是細柳營官兵那拉滿的弓箭、警惕的眼神、寒光閃閃的刀鋒使他不得不止步於軍營門前。衛隊長官壓下心頭不快,高聲對門口的士兵喊話:你們趕快打開營門,我們是皇帝的衛隊,皇帝馬上就要到了。細柳營的看門官兵根本不吃他這一套,回答道:我們將軍有令,軍營之中只聽從他一個人的命令,沒聽說還要聽奉皇帝的詔令。就這樣硬生生地把這些護衛部隊攔在軍營門外。僵持了一會兒,漢文帝親自來到了軍營門口,看門士兵還是不肯放行。漢文帝拿出皇帝的符節,派一個使節前去接洽,使節對周亞夫說:真的是皇帝親自來了,要檢閱你的部隊。周亞夫這才下令打開營門。細柳營的值守將官告訴皇帝的衛隊:將軍有規定,軍營之內不能縱馬驅馳。漢文帝聽了,下令護衛車從遵照約束,緩緩而行。一直來到中軍營帳,周亞夫才親自出來迎接,他見到皇帝的御輦,並不下跪,依然是兵器在手,躬身施禮說:臣下甲冑在身,不便行跪拜的大禮,請皇上批准我以軍禮參拜。漢文帝聽了大為震動,「改容式車」(以示禮敬),派人告訴周亞夫說:皇帝敬勞將軍。儀式完畢後就離開了。

  漢文帝一行出了細柳營,隨行的大臣還沉浸在對周亞夫接駕表現的驚訝之中。漢文帝讚歎不已,對大家說:這才是真正的將軍啊!剛才我們視察霸上、棘門,那裡的軍營簡直就像兒童遊戲的場所,一旦遇襲,他們的將領都可能輕易被敵人俘獲,而周亞夫的軍營,敵人可以冒犯嗎?

  細柳營閱兵的故事被史家以傳神的筆墨大書特書,後人對此也詠歎不已,因為它充分展現了周亞夫的治軍才能和個性。按照前面的推斷,周亞夫此前並沒有擔任過重要軍職,由此可知細柳營的官兵並不是他長期訓練的結果,能在短期之內把一支部隊訓練得如此紀律嚴明,充分展現了周亞夫的軍事才幹。至於以什麼禮節參見皇帝,很顯然行跪拜禮節也是完全可行的,可能周亞夫認為軍營之內不需要講究繁文縟節,於是怎麼想就怎麼做了,並不去詳細考慮皇帝的感受,這是他直來直去軍人性格的體現。這種性格在特定時候、針對特定對象是可以的,但這卻也是造成後來周亞夫悲劇命運的原因之一。過了月餘,敵警解除,這三處的駐軍都被解散,漢文帝十分欣賞周亞夫的才幹,任命他擔任了中尉(職責是徼巡京師)。到了臨終的時候,漢文帝還特意囑咐自己的太子:將來如果國家發生重大變故,你可以放心地把軍隊交給周亞夫指揮,他是一個值得信賴的真正將軍。

  平叛吳楚 功勳永著

  細柳營閱兵的故事被史家以傳神的筆墨大書特書,後人對此也詠歎不已,因為它充分展現了周亞夫的治軍才能和個性。按照前面的推斷,周亞夫此前並沒有擔任過重要軍職,由此可知細柳營的官兵並不是他長期訓練的結果,能在短期之內把一支部隊訓練得如此紀律嚴明,充分展現了周亞夫的軍事才幹。至於以什麼禮節參見皇帝,很顯然行跪拜禮節也是完全可行的,可能周亞夫認為軍營之內不需要講究繁文縟節,於是怎麼想就怎麼做了,並不去詳細考慮皇帝的感受,這是他直來直去軍人性格的體現。這種性格在特定時候、針對特定對象是可以的,但這卻也是造成後來周亞夫悲劇命運的原因之一。過了月餘,敵警解除,這三處的駐軍都被解散,漢文帝十分欣賞周亞夫的才幹,任命他擔任了中尉(職責是徼巡京師)。到了臨終的時候,漢文帝還特意囑咐自己的太子:將來如果國家發生重大變故,你可以放心地把軍隊交給周亞夫指揮,他是一個值得信賴的真正將軍。

  平叛吳楚 功勳永著

  漢文帝去世後,周亞夫擔任了車騎將軍。景帝即位第三年,爆發了以吳王劉濞為首的七個諸侯王的叛亂。七國之亂的原因主要有三點:一,諸侯國勢力強大,逐漸不聽中央王朝的命令。尤其是吳國所轄吳、會稽一帶,地域廣闊,劉濞招人採銅礦鑄錢,煮海水生產食鹽,因此國家富饒。二,景帝當太子時曾因棋局爭執而用棋具打死了劉濞的王太子。三,景帝剛登上皇帝寶座,便積極推行削藩政策,引發了很多諸侯王的不滿。叛亂消息傳來,中央王朝當然不甘示弱,漢景帝調兵遣將,迎擊各路叛軍,他想起父皇的臨終遺言,於是任命周亞夫為太尉,率領三十六位將軍去迎戰以吳楚聯軍為首的叛軍主力。

  對於皇帝的任命,周亞夫自然當仁不讓,出發前他對景帝說出了自己的考慮:吳楚等國蓄謀叛亂時日已久,手下豢養了不少驕兵悍將,如今敵人正是氣焰囂張,如果我軍與其硬碰,恐怕難言必勝。我看叛軍的目標是進犯京師,如此則必須經過梁王屬地,請皇上允許我便宜行事,利用梁國來遲滯叛軍的行動。叛軍遠道而來,輸送糧餉的道路至關重要,到時我派出精兵設法斷其糧道,那樣就能一舉制其死命。漢景帝答應了周亞夫的請求。從對話中可以看出,周亞夫對如何制敵已經有了基本的方略,那麼,他口中的梁王是什麼人呢?這個梁王全稱梁孝王,是景帝同母所生的親弟弟,深得竇太后的喜愛,在景帝一朝諸侯王中算得上榮寵無二。按照周亞夫的平叛策略,則梁國必將承受吳楚叛軍的重點進攻,周亞夫擔心到時梁國的求救可能影響景帝,進而下旨打亂平叛大軍的整體行動計畫,事情的發展證明了這一擔憂並非是杞人憂天。

  周亞夫出發(只帶了少量隨從,其他將軍的隊伍並不同行)不久,突聞手下來報:有人攔道求見。周亞夫此前並沒有聽說過求見之人——趙涉的名字,但是他還是決定親自接見。趙涉對周亞夫說:將軍此行責任重大,勝則宗廟安,不勝則天下危,不知道能不能聽我說幾句話?周亞夫一看此人談吐不凡,急忙從馬車上下來,非常恭謹地向他請教。趙涉見周亞夫以太尉之尊能如此禮待自己一介草民,也就毫無保留地說出自己的看法:吳國向來富裕,吳王因此得以招攬了不少亡命之徒,現在他知道將軍前去對付他,一定會在您必經的淆、黽等地險要之處設置伏兵,那樣一來恐怕會對將軍有所不利。我聽說兵事貴在機密,將軍何不由此往右繞道而行,雖然要多走一兩天,但卻能出敵意料,可收奇效。周亞夫聽趙涉所言在理,很痛快地接受了他的意見。等到平安抵達洛陽,周亞夫派兵搜尋趙涉所說的敵軍可能埋伏地點,果然發現了吳王設置的伏兵,他十分欣賞趙涉的才能,當即請他擔任護軍(既為領兵長官,又有監督諸將之權,可謂重用)。

  周亞夫到達洛陽,先去拜訪大俠劇孟,此人乃當地大豪,以任俠顯名諸侯,影響力十分強大,如果為叛軍所用,不啻為一大阻力。等到成功地說服劇孟站在朝廷一邊,又得知滎陽(此地扼東西要衝,左邊敖倉,為重要的糧食儲備點,右邊武庫,以盛產武器軍械著名,可謂戰略要地,當年楚漢相爭時就是雙方爭奪的一個焦點)尚未被叛軍佔據,周亞夫心頭大定。不久,三十六位將軍的隊伍也紛紛來到,周亞夫在滎陽會集了諸位將領,明確了先取守勢的作戰方略,他下令大軍在昌邑安營紮寨,要求深溝高壘,堅守不出,採取以逸待勞的方針,靜觀吳楚叛軍與梁國的交戰。

  等到吳楚大軍到來,發現入關通道已經被周亞夫嚴密設防,只好全力進攻梁國。梁國獨力應付吳楚大軍,損失慘重,梁王數次派人向周亞夫求救,周亞夫置之不理。梁孝王憂心如焚,轉而派使者進京,直接向景帝求援。漢景帝雖然此前已經答應周亞夫以梁委吳的策略,但還是抹不開自己母親和弟弟的面子,不得已只好派人持自己的詔書去命令周亞夫出兵救援。皇帝親自下令,求救的又是皇帝的親弟弟,於情於理似乎周亞夫都不應該再次拒絕。然而周亞夫深知梁國還沒有到達山窮水盡的關頭,為了戰爭全局,周亞夫以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為理由,堅持不接皇帝的詔書,大軍依然堅守不出,只是按照既定方針派出精銳的騎兵去攻擊吳楚軍隊的運糧道路。

  梁孝王對周亞夫又氣又恨,卻也無可奈何。重壓之下,梁國的潛能被全部激發出來,在韓安國、張羽兩位能攻善守的將軍率領之下,居然堪堪抵住了吳楚大軍的強勁攻勢。劉濞眼看不能在短期之內攻下梁國,而己方糧道受攻,已經出現糧餉不繼的局面,萬般無奈,他轉而指揮大軍去進攻周亞夫的營寨。周亞夫對此早有準備,他嚴令部下不許出營與敵會戰,只是依托堅固的防禦工事和強弓硬弩打退敵軍的一次次強攻,雙方的戰事就此進入膠著狀態。一天夜裡,漢軍軍營裡突然發生騷亂,士兵們互相攻擊,擾亂甚至波及到周亞夫的住處。接到匯報,周亞夫判斷這只是少數士兵在長期受到心理壓力之下的一種精神失常行為,他躺在床上根本不起來,只是下令讓士兵們都回營房休息。結果,騷亂很快就安定了下來。毫無疑問,周亞夫對於這種突發狀況採取以靜制動的策略是非常正確的,但是,如果不是他一貫治軍有方,軍紀嚴明,很可能想不動也難以做到。

  兩軍對峙了月餘,吳楚軍隊進取不得,糧餉轉運也越來越艱難,軍心已有動搖的趨勢,劉濞決定孤注一擲,精心策劃了一次夜劫漢軍營寨的行動。當夜,大批叛軍喧囂著撲向漢軍營寨的東南方向,周亞夫接到報告,卻下令調集重兵埋伏在軍營的西北面。不久之後,叛軍的主力果然全力從西北面撲了上來,由於周亞夫判斷準確,叛軍的這次夜襲又沒有得逞。劉濞見進攻無門,士卒乏糧,知道大勢已去,只好引軍後撤。周亞夫見時機成熟,這才親率大軍,奮力追擊。吳楚軍隊軍心已失,無心戀戰,被漢軍一舉擊潰,結果劉濞只帶了幾千親隨逃到江南,後來在漢軍的懸賞之下被當地人斬殺。此次平叛,費時僅僅三個月,周亞夫先取守勢,避敵鋒芒,然後再以雷霆萬鈞之勢一舉將數十萬叛軍擊潰,事實證明了這個戰略方針完全正確。事後,漢軍諸將都徹底服了周亞夫的軍事指揮才能,只有梁孝王對周亞夫不肯救援自己一事耿耿於懷,在心裡埋下了怨恨的種子。

  軍人從政 遺憾終生

  七國之亂後,周亞夫繼續擔任太尉。過了兩年,丞相位置空缺,周亞夫因為功勞聲望無人能及,於是被封為丞相。丞相的位置自然與太尉這種軍職有很大差別,然而周亞夫軍人耿直性格的一面始終沒有改變。拜相之初,景帝對他還頗為倚重,慢慢地,兩人之間的不和諧方面開始凸顯出來。

  公元前150年,漢景帝下令廢掉自己原來所立的粟太子,改立後來的漢武帝劉徹為太子。當時兩位皇子還都是少年,很難評價彼此優劣,這種皇室家事本來就是根據皇帝一時的好惡而定,然而周亞夫堅持認為粟太子並沒有什麼過錯,不能隨便廢黜,因此他多次與景帝爭執。漢景帝拿不出正當理由來說服群臣,這就更顯得周亞夫的爭執有暴露君惡的嫌疑,景帝心裡對周亞夫十分不滿,於是開始逐漸疏遠他。梁孝王始終記恨周亞夫當年不肯救援自己一事,在周亞夫軍功滔天之時自然不便進讒,此刻他看見景帝對周亞夫心存芥蒂,便經常借參拜母后的機會在太后面前訴說周亞夫的種種不是。

  公元前150年,漢景帝下令廢掉自己原來所立的粟太子,改立後來的漢武帝劉徹為太子。當時兩位皇子還都是少年,很難評價彼此優劣,這種皇室家事本來就是根據皇帝一時的好惡而定,然而周亞夫堅持認為粟太子並沒有什麼過錯,不能隨便廢黜,因此他多次與景帝爭執。漢景帝拿不出正當理由來說服群臣,這就更顯得周亞夫的爭執有暴露君惡的嫌疑,景帝心裡對周亞夫十分不滿,於是開始逐漸疏遠他。梁孝王始終記恨周亞夫當年不肯救援自己一事,在周亞夫軍功滔天之時自然不便進讒,此刻他看見景帝對周亞夫心存芥蒂,便經常借參拜母后的機會在太后面前訴說周亞夫的種種不是。

  有一天,竇太后對景帝說:你應該給皇后的哥哥王信封個侯爵。漢景帝覺得沒有正當理由,於是推辭說:當年父王在的時候,對您哥哥的兒子竇彭祖和您弟弟竇廣國都沒有封侯,還是我即位以後才封給他們,現在我封皇后的哥哥是不是不太合適。竇太后堅持說:當年我哥哥在世的時候沒有被封侯,一直等到他死後,你才封了他的兒子,這件事我現在想起來還引以為恨,何況當皇帝的可以根據具體情況便宜行事,你不要學你父親,還是趕緊封了王信吧。景帝沒辦法回絕母親,只好說:這件事我先和丞相商量一下再說吧(事經丞相,家事變成國事,景帝就可以甩掉以朝廷名器私自賞給外戚的惡名)。碰到這種情況,絕大多數人都會順水推舟加以玉成吧?可惜周亞夫偏偏不識相,他居然搬出了漢朝開國君主劉邦的政治遺言:非劉氏不得王,非有功不得侯。不如約,天下共擊之。這頂大帽子一出,「上默然而沮」。事情結果,王信封侯不成,周亞夫不僅一次得罪了皇太后、皇帝、皇后三個最顯赫的皇室成員,而且還不知道樹立了多少潛在的敵人。(這句話堵住了所有希冀依靠裙帶關係而封侯的皇親國戚的幸進之路)

  後來匈奴王徐盧等五人降漢,漢景帝想要把他們封侯以鼓勵更多人來降。周亞夫又提出反對意見:這些人背叛自己的主子,皇帝卻要給他們封侯,萬一以後我朝有臣子不守節操,該拿什麼理由去責備他們呢?漢景帝見周亞夫一再跟自己唱反調,十分惱怒地說:你這個意見沒有道理。堅持封了徐盧等五人為列侯。周亞夫見自己的意見不被採納,只好稱病,景帝順水推舟地免去了他的相位。

  此事過後不久,漢景帝在宮中設宴,請周亞夫吃飯。周亞夫進來一看,餐桌上擺著一大塊整肉,既沒有切成小塊,旁邊也沒放筷子。周亞夫見景帝如此請客,知道他有意羞辱自己,他的倔強脾氣再次上來,直接吩咐內伺太監去皇帝的餐桌拿筷子。漢景帝冷笑說道:這些還不能滿足你的需要嗎?周亞夫惱羞不已,勉強脫帽謝罪。景帝讓他起來,周亞夫起來後一言不發大步朝宮外走去,景帝看著他的背影,自言自語地說:此人如此桀驁不馴,不是一個能安分伺候少年君主的臣子啊。(當時太子年少,漢景帝擔心一旦自己故去,周亞夫不能溫馴地對待自己的繼承人,言語之中已有殺他之心)

  很快,漢景帝就找到了除掉周亞夫的借口。原來周亞夫的兒子想預先給父親籌備後事,偷偷找人買了些皇家葬器——五百副盔甲盾牌,由於他對待負責搬運的雇工苛刻,這些雇工把他偷買違禁物品的事情告發給朝廷。漢景帝知道以後,馬上命人把周亞夫抓來審問,周亞夫對此事毫不知情,自然無法回答。景帝惡狠狠地說:我不要你回答。轉而下令把周亞夫交給廷尉審訊。廷尉當然知道皇帝的意思,於是責問周亞夫:你是想造反嗎?周亞夫聽到廷尉居然扣給他這麼大的罪名,辯解說:我家買的這些東西,不過是給死人用的葬器,怎麼能說是造反呢?接著他從廷尉的口中聽到了一句讓人毛骨悚然的回答:「君縱不欲反地上,即欲反地下耳。」縱使你不想在地上造反,也是想要到地下造反。就這樣,獄吏們採取各種非人的手段逼迫周亞夫認罪。當初,周亞夫在獄吏抓他的時候就想自殺,被他夫人勸阻了(估計認為罪不至死吧),所以才沒有馬上死去,現在他看見獄吏如此對待自己,知道已經沒有生還的機會,於是自己絕食。入獄五天以後,周亞夫嘔血而死,算是應了餓死的斷語。





給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