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文]瘦西湖掘出唐代商業區 城門多於當時國都長安 | 陽光歷史

 

A-A+

[圖文]瘦西湖掘出唐代商業區 城門多於當時國都長安

2016年05月05日 考古發現-短篇 暫無評論 閱讀 182 次

瘦西湖掘出唐代商業區 城門多於當時國都長安


揚州唐城「西門遺址」大體面貌。學濤 陳詠 攝


城門數量超過當時的國都長安,瘦西湖是其護城河





揚州市文物考古部門9日發佈消息,該市瘦西湖畔萬花園景區施工工地上,歷時兩個多月的考古挖掘工作基本告罄,沉睡了千餘年、面積近3000平方米的揚州唐城「西門遺址」重見天日。專家介紹,該遺址城牆上共開了4座城門,其數量超過當時的國都長安,直接印證了唐代揚州商業的繁華。讓考古人員頗感驚喜的是,發掘「唐城遺址」的同時,還意外發掘出五代時期揚州的部分古城牆。


揚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副所長印志華介紹,早在上世紀80年代中期,考古工作者就勘測出此處有較大的古城遺址存在,之所以時隔20多年才進行發掘,主要由於當時遺址上面是大片農田和居民區,相關考古工作一直未能開展。今年該市啟動瘦西湖萬花園景區二期工程,遺址所在地就在施工範圍內,也就順理成章地進行了相關發掘。



印志華副所長介紹,目前考古人員發掘的是唐代揚州城牆的西門部分,整個遺址面積近3000平方米,是繼該市揚大農學院內、東關古渡、荷花池附近發現3座唐朝城市遺址之後的第4座,這4座遺址都為唐代揚州的「羅城」,也就是當時的「商業區」。此外還有一座唐代以來就一直受到很好保護的「揚州唐城遺址」,其功能定位為唐代揚州的「子城」,也就是「行政區」。而如今揚州瘦西湖水系,在唐朝的時候就是揚州西城的護城河。記者在發掘現場看到,該遺址東西、南北長都在百米左右,高1米多的古城牆遺跡清晰可見。城門為朝西開,城牆呈梯形,隨著高度的增加向內側收縮。據瞭解,這就是古城牆建設上普遍採用的「收分」結構,即城牆內外兩側採用一米多厚的磚砌結構,中間填土,隨著城牆高度增加,兩側的磚砌結構就隨之向內側收縮,以保證牆體的牢固和穩定。



專家介紹,此次發掘出的唐城西門遺址「羅城」城牆上共開了4座城門,這在國內已發掘出來的城牆遺址中並不多見。而當時的國都長安、東都洛陽等大都市在一堵城牆也只開3座城門,而揚州開了4座,由此可見當時揚州商業的繁華,也直接印證了描述唐朝經濟繁榮的「揚一益二」[揚州第一、益州(即成都)第二]的說法。



值得一提的是,在發掘過程中,考古人員還「意外」發掘出了部分五代時期揚州古城牆的遺跡。據介紹,唐朝的城牆寬度比較常見的為10.08米,而到了五代時期則變成了18米,區分唐城牆和五代城牆的另一個標誌是唐朝的城牆磚比較小,而且堆砌不規則,而五代時期的城牆磚比較大,且堆砌整齊。記者瞭解到,相關部門將對揚州唐城「西門遺址」採取特別保護措施,科學嚴謹地進行修復後,作為該市瘦西湖萬花園景區的一部分,向遊人開放。


標籤:



給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