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文]清代時期崖穴居現身重慶虎頭巖絕壁 | 陽光歷史

 

A-A+

[圖文]清代時期崖穴居現身重慶虎頭巖絕壁

2016年03月13日 考古發現-短篇 暫無評論 閱讀 88 次

清代崖穴居現身虎頭巖絕壁(圖文)


三條瀑布擋住探寶路,專家只有用望遠鏡考古


本報訊 寬兩米、高兩米的洞口,明顯的人工雕鑿痕跡。昨日,市文物考古所專家對化龍橋虎頭巖進行調查,意外在絕壁上發現一個神秘洞穴。專家排除了洞穴是巖墓的可能,初步判定是清代時期崖穴居。


昨日,工作人員對照考古地圖來到化龍橋響水溝一帶。由於地勢開闊,考古工作者遙望對面虎頭巖絕壁時,竟發現在其絕壁之下10米處,有一寬高兩米的洞口,深不可測。然而,三條瀑布擋住去路,工作人員無法到達絕壁之下近觀洞穴,只能拿起望遠鏡,在離洞穴200米外的地方遠望。


「從外觀特徵看,肯定不是巖墓。」近一小時望遠鏡觀察後,考古工作者發現該洞穴雖有明顯人工雕鑿痕跡,洞口寬高兩米,也適合人自由進出,卻沒有巖墓所配的門楣特徵。


考古工作者介紹,明清以前,化龍橋地區幾乎無人居住,清代時才漸漸有人在此安家並形成群落。清代時期重慶恰好經歷了兩次大規模的建寨鑿洞運動。一次是在嘉慶年間,為防白蓮教侵擾,朝廷鼓勵百姓建寨鑿洞避匪防亂;另一次是咸豐皇帝時,為防範太平天國石達開所率人馬,民間在朝廷鼓動下,再次興起建寨鑿洞之風。


專家介紹說,開鑿時都是選擇易守難攻的險要地勢。「現在所能找到的清代城堡,幾乎都建在沿江險要之地。化龍橋一帶所處地形十分險要,所以會成清代百姓避匪的首選之地。」


洞穴裡是否會藏有寶貝,或者不為人知的秘密?考古工作者表示,下一步將對化龍橋地區進行文物清理,再揭曉謎底。





記者 李心成/文 羅川/圖


標籤:



給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