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文]重慶涪陵發現三峽地區首個漢朝窯爐群 | 陽光歷史

 

A-A+

[圖文]重慶涪陵發現三峽地區首個漢朝窯爐群

2015年01月13日 考古發現-短篇 暫無評論 閱讀 100 次

重慶涪陵發現三峽地區首個漢代窯爐群(圖)


 


大學生們正在考古現場參觀


 


重慶涪陵發現三峽地區首個漢代窯爐群(圖)


 


文物工作者正在挖掘文物


我國漢代最流行厚葬,客觀上給後世研究當時歷史提供了豐富的文物史料。但漢代遺留下的磚瓦、生活陶器和隨葬冥器等,是如何燒製而成?漢代窯爐是個啥樣?在重慶地區至今還是謎。


昨日,市文化遺產宣傳月辦公室組織50多名大學生,走進涪陵區江北岸護岸工程搶救性考古發掘現場,參觀了三峽地區迄今發現的唯一漢代窯爐群,揭開了若干歷史謎團。


兩千年前


死人已有「別墅」住


考古現場位於涪陵城區對面江岸施工區,東起長江烏龜灘,西至燈盞灣。市文物考古所人員3月進入,探測發現地下文物點11處。目前,已完成發掘面積近2000平方米,發掘新石器晚期及漢代遺址2處,清理漢代至民國時期墓葬38座,出土文物歷史跨度至少5000年。


昨日記者看到,考古現場正緊張發掘,已經出土的文物堆滿了附近農家滿滿的一屋子,石斧、石鑽、陶豬、陶雞、陶人、陶房子、銅錢、板瓦、筒瓦等目不暇接,數量上百件。


現場考古專家說,根據這些出土文物,涪陵地區5000多年人民生活、生產演變情況,基本上就能生動而鮮活地串聯起來了。文物中一棟陶制房子和一尊陶俑顯示,兩千年前人們就已經給死人燒製「別墅」和僕人等奢侈品享受。


在這些文物中,還有許多現象讓人不解。比如,多座漢墓中出土上釉的陶豬、陶雞,這在其他地方幾乎沒有見過。考古學家目前正在研究這一奇特現象,有專家估計這是當時當地特有的風俗習慣。


漢代窯爐


旁邊建水碼頭好運貨


涪陵區這起考古發現,意義最重大的是八角亭渡口遺址漢代窯爐遺跡——三峽地區首現的這9座漢代窯爐群,揭開了若干歷史謎團。


市考古所副研究員李大地說,漢代是歷朝中厚葬最為流行的朝代,再窮的人死了也要用一些冥器等物隨葬。眾多漢代陶器出土,佔據了今天歷朝出土文物中相當數量。但大量陶器當時怎麼燒製出來?窯爐到底是啥樣?在重慶地區依然是個謎。


涪陵區江北發現的多座漢代窯爐遺跡表明,與今天建於地面的窯爐很大不同,這些馬蹄形窯爐當時全部掘在地下,窯爐下有火塘,架設柴火燒製。窯爐後面開有人字形煙道。火塘面江,人字形煙道自動抽風助燃。9座窯爐窯床還遺留最後一窯產品,發現當時已經分工明確,燒製板瓦、筒瓦、生活用器和冥器的窯爐全部分開。


每座窯爐估算約6立方米,已能大量燒製陶器,窯爐邊有碼頭。考古隊在下遊墓地,已發現與窯床殘留同規格的板瓦。目前,專家正在搜集情況,判斷這一窯爐群產品當時到底出售到了哪些地方。由於窯床遺留部分陶器,專家認為當時可能遭遇一場大洪水,毀壞窯爐群,導致人類放棄了這處規模較大的手工業生產地。


標籤:



給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