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文]專家稱曹操華佗故里均在河南境內
具有近2000年歷史的曹操點將台遺址
點將台的土層明顯是層次分明的夯土層
河南省永城市龍崗鄉街頭的華佗塑像
這裡就是曾經佔地幾十畝的華佗廟的舊址
長期以來,關於曹操和華佗的故里的,史書上都稱是在「沛國譙郡」,即今天的安徽亳州。但在剛剛於河南永城市閉幕的中國秦漢史研究會第12屆年會暨國際學術研討會上,與會專家卻提出:曹操和華佗的家鄉原來確屬譙郡(安徽亳州)管轄,但按照現今的行政區域劃分,兩人的家鄉已經被劃在河南省境內。
◆曹操的家鄉在今天的永城市新橋鄉
河南省永城市往南14公里的新橋鄉政府北側,有一條澮河,在今天的澮河附近,古時有一個亭子名費(音同畢)亭,所以這裡原來叫費亭集,因河上有一石橋,費亭集又名費橋集。清光緒24年,河上增修了一座磚橋——新橋,所以漸稱新橋集。
永城市漢文化研究會副會長兼秘書長朱繼彪告訴記者,如今,新橋鄉的老年人仍稱自己所在的鄉為「費集」或「費橋集」。東漢時曹操的祖父曹騰曾被封為費亭侯,這裡就是他的封地。清《永城縣志·古跡志》中記載:「費亭,在城南費橋集。漢建和元年封中常侍、沛國曹騰為侯國,此城即其食邑。」
曹操曾在他的著名散文《讓縣自明本志令》中說:「故以四時歸鄉里,於譙東五十里築精舍,欲秋夏讀書,冬春射獵,求底下之地,欲以泥水自蔽,絕賓客往來之望,然不能得如意。」按照今天的行政區域劃分,亳州往東二三十里即進入河南永城境內,所以曹操文中所說的「譙東五十里」,即其老家費亭所在地。
8月18日,記者來到永城市新橋鄉澮河岸邊,雖經歷了近2000年的風風雨雨,但大橋東邊的曹操點將台舊址依然清晰可辨,其夯土層與旁邊的自然土層明顯不同。陪同的永城市漢文化研究會另一位副會長曹長春介紹,在大橋的西邊,南北兩岸有兩個村莊分別叫前營和後營,傳說是以前曹操的兩個兵營駐紮地。
◆華佗故里在永城市龍崗鄉華佗村
據原來的亳縣老縣志記載,同為「沛國譙郡人」的神醫華佗的故里就在城東北45里處,而今天從亳州往東北行23公里,即來到了河南省永城市龍崗鄉華佗村,所以這裡確定就是華佗的故里,它原本屬於安徽亳州,1952年,連同整個永城一起被劃歸了河南省。
華佗村原來建有佔地幾十畝的華佗廟,但不幸在文革期間被拆毀,記者8月18日在該村僅見到一塊破裂的方磚,華佗廟舊址上已蓋起了民房。但該村野生的蔓陀羅卻依然很生長得很好,這種植物具有鎮痛、麻醉等作用,相傳是華佗配製麻沸散的原料。而該村關於華佗醫病的各種傳說,更是多不勝數。
◆專家聲音:應按照行政區域變化還原歷史真實
對於曹操和華佗故里如今均在河南境內的說法,參加中國秦漢史研究會年會的大多數專家給予了肯定。
中國秦漢史研究會顧問、原副會長朱紹侯教授說,歷史是歷史、現實是現實,曹操和華佗的故里此前屬於安徽亳州固然不錯,但既然行政區域發生了變化,現在劃給了河南,那麼就應該尊重現實,所以今後可以認為曹操和華佗就是河南人。
華中師範大學歷史文化學院教授、中國秦漢史專家熊鐵基也認為,由於區域劃分和發現新證據等原因,推翻過去的結論是很正常的,歷史研究就是這樣不斷向前發展的。
來自安徽省的專家又是怎麼看的呢?安徽省社科院歷史研究所副所長陳立柱表示,「曹操和華佗的故里今屬河南」這個觀點很新穎,特別是「譙東五十里即屬河南」這樣的論據,有一定的價值。
◆亳州歷史沿革及古代所轄範圍
記者查閱資料發現,上古時,「亳」地屬古豫州,秦置譙縣,西漢時,譙縣隸屬豫州刺史部所轄之沛郡。東漢時,沛郡改為沛國。建安末年,拆沛國之一部置譙郡,北魏正始四年(公元507年)置南兗州,北周大象元年(公元579年),改南兗州為亳州。
1993年黃山書社出版的《亳州市志》記載:「隋大業三年(公元607年),改亳州為譙郡,譙縣與谷陽、城父、山桑、臨渙、永城、酇為其屬縣」「唐武德四年(621年),改譙郡為亳州」「唐開元年間(713-741年)亳州所轄8個縣(譙、臨渙、酇、城父、鹿邑、蒙城、永城、真源)」其中的「酇」,就是今天的永城市酇城鎮和酇陽鄉一帶,「永城」仍是今天的河南永城市。1952年,原屬安徽的永城劃歸河南,位於永城的曹操和華佗故里也一併列入河南省的管轄範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