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殲20掛彈霹靂13起飛 完爆美F22震驚世界
導讀:隨著中國一步步推進殲-20隱形戰機研究項目,美國空軍正遭遇前所未有的壓力。有美國F-22的飛行員抱怨:由於F-22和殲-20都具備優秀的隱形能力,所以雙方都沒有把握能遠距離發現對方並發射飛彈。一旦F22沒能遠程擊毀殲-20,那麼接下來雙方就可能實施近距離格鬥,而近戰能力弱是F-22的短板之一。
美國人一直在貶低殲-20,將F-22吹噓的天花繚亂,美國空軍對隱身技術的吹噓到了玄之又玄、神乎其神的地步,以及公眾、媒體的追捧,隱身特性簡直到了掩蓋真相的地步。我們在分析隱身飛機的作戰價值之前,有必要先回顧一下隱身技術的相關概念。
隱身不過一種相對的說法,無非就是減弱、抑制、吸收、偏轉目標的雷達回波強度,把其RCS值相對原有戰機和雷達體系降至一個較低的數值,從而實現戰場的單向透明、單向打擊。但是,矛和盾是互相競速和互相提高的。雷達體系也在迅速進步,而且因其先天的優勢,很快雷達體系就能超越隱身技術,而隱身技術卻將遭遇看不見的牆,止步不前。根據雷達理論,雷達的有效探測距離與目標RCS的四次方根(將RCS開四次方)呈正比關係。
這一定理說明,要想使對方雷達的探測距離縮短為原來的1/2,那麼己方目標的RCS就要縮小為原來的1/16,也就是要降低到0.1平方米,這F-22和殲-20都能做到,但是要從0.1平方米繼續往下減那就難度超大了。而雷達能再縮短,那就可以肯定,隱身和反隱身的角力中,最終的勝利者還是雷達,也就是說,只要誰的的戰機加裝了反隱身有源雷達,就能在第一時間發現對方。
殲-20戰鬥機二號原型機換裝雷達後的樣子,請注意其灰色的雷達罩。有源相控陣雷達相比第三代戰機上的脈衝多普勒雷達其作用距離、多目標接戰能力、低可攔截度、能耗、可靠性等均有質的飛躍。這種質的飛躍,源自AESA雷達革命性的結構和超工作原理。
AESA雷達是目前世界上極少數國家能夠研製,目前,這一技術以美國所掌握得最早。位F-22研製的AN/APG-77有源相控陣雷達基本達到實用階段。AESA雷達由於採用數量眾多的T/R模塊,而且採用電掃瞄方式,所以波束指向非常靈活、迅速,;一個雷達可同時形成多個獨立波束,同時實現搜尋、識別、跟蹤、制導、無源探測等多種功能;多目標接戰能力強,能同時監視、跟蹤多個目標;抗干擾性能好。
事實上,有源相控陣雷達,我國70年代就已經研製成功了,只是雷達體積過於巨大無法安裝到飛機上。應該說,中國雷達研製早已脫離了複製,自主研製的能力目前已經達到了世界前三甲。在這一領域中國早已出現了很多超過美國專項技術。日前,中國南京電子技術研究所(NRIET)透露了一款戰鬥機機載雷達研發項目取得巨大成功的信息。
美國媒體為此報道稱:中國的有源電子掃瞄陣列AESA)雷達技術獲得成功。這與中國的間諜力量長久以來一直集中關注美國的有源電子掃瞄陣列技術分不開,他們的努力沒有白費,最終幫助中國的有源電子掃瞄陣列AESA雷達達到了與沒並駕齊驅境地。
筆者認為,美國人很會自作多情,中國的技術發展似乎離不開美國,只要成功就一定是複製或者偷盜技術,簡直就是在放屁。援引俄專家的鑒定認為,中國的AESA雷達技術已經將俄羅斯甩出一大截,甚至可能已經超過美國。那麼試問:中國偷盜美國技術還能超越它,那麼中國的能力就更讓美國恐懼了。
暫且相信美國人的鬼話。那麼揭示中國已對對美國的技術瞭如指掌,能夠據為己有並超過原主,勢必也有了足夠的反之能力,那麼如此說來,F22真的被判死刑了,否者升空就是靶機。
殲20一性能竟然完爆猛禽F-22
美國空軍一名高級軍官透露,來自第422試飛與評估中隊的精英飛行員正在美國內利斯空軍基地進行模擬對抗中國隱形戰機殲-20的演習,他們的主要任務是測試新型飛行員頭盔——由法國泰利斯集團為F-22「猛禽」隱形戰鬥機量身打造的「蠍子」頭盔系統近距離對抗中國隱形戰機的能力。
西方軍事專家認為,如果F-22部隊大規模配備「蠍子」頭盔,那麼其近戰能力較弱的短板將得以消除。綜合美國等媒體報道,隨著中國一步步推進殲-20隱形戰機研究項目,美國空軍正遭遇前所未有的壓力。有美國F-22的飛行員抱怨:由於F-22和殲-20都具備優秀的隱形能力,所以雙方都沒有把握能遠距離發現對方並發射飛彈。一旦F22沒能遠程擊毀殲-20,那麼接下來雙方就可能實施近距離格鬥,而近戰能力弱是F-22的短板之一。因為該機至今沒有配備優秀的頭盔作戰指引系統,它恰恰是空中格鬥必備的。
目前美軍絕大多數機型,如F35「閃電」、F-16、F/A-18以及F-15等都配備了「聯合頭盔作戰指引系統」(JHMCS)或類似的頭盔指引系統,而這其中卻不包括美國空軍認為「足以壓制中國所有戰機」的F-22。
原來,美軍原本計畫為F-22飛行員配備JHMCS,但由於JHMCS會對F-22的座艙產生電磁干擾,最終相關方案沒能繼續進行。那麼頭盔指引系統對於近距離空戰有多重要?以單價超過20萬美元的JHMCS為例,它可以讓飛行員在無需對戰機位置進行調整的前提下,直接對敵方飛機實施鎖定和攻擊。由於暴露於敵方火力之下的時間縮短,戰機的殺傷力和生存能力得以提高。
此外,JHMCS不僅可以顯示戰術信息,而且還可以在飛行員的面罩上顯示飛機的高度、空速、重力加速度和攻角等信息,從而提高飛行員對飛機狀態和作戰條件的認知。近日,一組殲-20戰機2002號原型機掛載某型空空飛彈的照片被曝光,這是殲-20戰鬥機首次攜帶武器出現在世人面前。據前瞻網瞭解到,中國隱身戰鬥機已經採用了一種全新型號的格鬥空空飛彈,一些分析人士稱,這種飛彈也許稱為PL-10或PL-13(霹靂-10或霹靂-13),是一種新型高性能格鬥空空飛彈,與美國最新的AIM-9X飛彈性能相當。中國的殲20引來俄媒連連驚歎,稱其遠勝美F22。
多家外媒分析網路上幾天前出現的殲20戰機掛彈圖片,認為其中出現的新型飛彈或許並非傳聞已久的霹靂-10飛彈。該彈與現有所有第四代空空短程飛彈不同,是專為隱身戰機之間的空戰而設計的新型武器。美國克萊蒙特學院主辦的《飛彈威脅》網站3月27日刊文稱:「分析最近網路上出現的中國殲-20戰鬥機二號原型機攜帶飛彈的圖片和視訊後,大致可以推斷,在經過兩年的測試後,該機已經準備好進行武器測試。
美國著名航空網站《飛行家》撰文稱:「中國殲-20戰鬥機的武器艙和掛架設計非常獨特,它的武器艙門能在飛彈掛架伸出機身後關閉,這樣可以減小艙門開合對飛機氣動外形的影響,也有助於縮小氣動外形。此外,與美國F-22戰鬥機的武器艙設計相比,這種方式使它的飛彈引導頭視野更好,不必採用異常複雜的"發射後鎖定"的方式來使用飛彈。」
中國正在測試的這種飛彈的外形很獨特,與俄國的K-74飛彈完全不同,也與西方國家的幾種飛彈有明顯區別。此前曾有中國飛彈研製廠商的飛彈研發系譜圖被流傳到網上,該圖和中國一些論文中都有提到2012年前後中國已經開始測試一種名為"霹靂-10"的近距格鬥飛彈,但是該飛彈的外型與新出現的飛彈有很大區別。尤其是尾翼和彈翼形狀完全不同,飛彈的尺寸也有區別。
國產殲20大顯神威 再次擊落美軍F22戰機
F—22「猛禽」是由美國洛克希德·馬丁、波音和通用動力公司聯合設計的新一代重型隱形戰鬥機,平均造價約1.4億美元。「猛禽」不僅具有超強機動能力,還具有先進隱形技術。「猛禽」時速超過1600公里,是大多數潛在對手的兩倍以上。中國竟然意外地將美國最先進的戰鬥機擊落了,這是怎麼回事?為什麼歐巴馬要在深夜簽字與中國交涉,中國和美國之間到底發生了什麼鮮為人知的事情?據悉,讓美國自豪的當今世界最先進的戰機F-22這次被中國擊落,在美國政壇和軍界引起強烈震盪。五角大樓一度請求歐巴馬對中國採取強硬態度,至少要回所有飛機的殘骸。
美國情報部分稱,擊落這架美軍F-22的戰鬥機並不是什麼神秘戰機,而是大家非常熟悉的殲-10,據悉,當天飛行員駕駛殲-10巡邏時,與F-22的相遇純屬巧合,將其擊落也是飛行員一時氣憤。F—22「猛禽」是由美國洛克希德·馬丁、波音和通用動力公司聯合設計的新一代重型隱形戰鬥機,平均造價約1.4億美元。「猛禽」不僅具有超強機動能力,還具有先進隱形技術。「猛禽」時速超過1600公里,是大多數潛在對手的兩倍以上。
自從中國劃定東海防空識別區後,美日一度瘋狂叫囂不承認,並多次派出軍機闖入。對此解放軍認為必須敲山震虎,還以顏色。就在美國B-52轟炸機再次飛入東海防空識別區後,中國派出戰機將其擊落了。
B-52轟炸機是一款爺爺級的轟炸機,已經服役五六十年。所以,B-52的飛行速度相對於戰鬥機來說,非常劣勢。據知情人士透露,中國戰鬥機擊落B-52的消息讓五角大樓非常吃驚。正是解放軍這次行動,讓美國開始在識別區變得安靜了。
這是真的嗎?當然,對於這樣的軍事機密,很難在官方的報道中找到蛛絲馬跡。國外網站關於這樣的報道卻很多。顯然,如果B-52真的別解放軍擊落,那對於美國來說,實在是一件沒有喪失顏面的事情。
據悉,中國宣佈劃定東海防空識別區後,周邊主要國家均不予承認,並且派軍機大搖大擺地闖入。對此,解放軍增加了戰鬥機的巡航力度,這一招果然很有效,越來越多的國家開始認可東海防空識別區。
日本媒體稱,中國首架垂直起降戰機殲-18成功試飛,而且它比殲-20更先進。殲-18安裝有激光浮動主動相控陣雷達,內置武器艙,以及兩個大推力矢量發動機,具有超強的隱身特徵,這些都是美國F-22戰機所沒有的。
五角大樓對此感到緊張,因為上沒有用效的應對策略,軍事問題專家鄭文浩認為,美國誇大中國的尖端武器其實是為了自己的安全著想。
據英國媒體報道稱,中國的軍事論壇網站刊登了一款沈飛集團的短距起飛/垂直降落雙發戰機圖片。
照片顯示,這種飛機採用鴨式佈局和隱形設計,由兩台發動機提供主動力,機腹下則有專用升力風扇提供垂直向上的動力。
最早報道中國在發展垂直起降戰鬥機的應該是日本。去年初,日本媒體刊登一則驚天軍事消息,稱中國的首架垂直起降戰機「殲-18」已經研製成功,並在內蒙古某秘密軍事基地順利試飛。
該報道說,中國從2002年開始計畫自主製造,但是由於缺乏關鍵的彈射技術,為此中方放棄原來的水平起飛設計,轉而開發第四代垂直起降戰機「殲-18」,並最終取得成功。
從簡氏披露的殲-18照片外形來看,這種垂直起降戰鬥機除了鴨式佈局之外,其它外觀幾乎與/殲-31很相像。
但從沈飛並沒有設計過鴨翼的經驗來判斷,似乎有理由懷疑這種殲-18戰機並非是有沈飛獨立研發的,可以猜測其應該是得到了成飛的技術幫助,或者根本就是中航工業統籌研發的一種新機型。
簡氏的報道中提到,這次曝光的殲-18戰機配備雙發動機,但目前尚不清楚該機的升力風扇由一台(類似美國的F-35B戰機)還是兩台(類似蘇聯的雅克-141)發動機為其提供垂直升力。
與殲-31一樣,殲-18採用雙主發動機提供推力,這與F-35B和雅克-141相比安全性相對更高一些。這可能有兩種解釋,一種是中國沒有能夠為其提供 足夠推力的單台發動機可用,另一種解釋就是這很可能像F-35A/B/C一樣殲-18本來就是殲-31的一種增加了鴨翼和升力風扇的變形。
雖然後一種解釋有些勉強,但也不是沒有可能,畢竟一個公司實力再強要同時發展多種全新的先進戰機似乎很難,而如果是「一型多改」就相對容易實現多了。
很多人猜測中國如今在成功試驗並裝備殲-15型滑躍式艦載機之後,為何會再發展一種垂直起降艦載機呢?難道中國的航母彈射器研發出了問題?或者是中國未來的國產航母從一開始設計就是為了裝備垂直起降艦載機?其實,並非這樣。
從中國的艦載機發展脈絡可以看出,在改裝或國產常規航母上,中國首先會裝備殲-15固定翼艦載機作為主力作戰飛機,而且是滑躍式起飛方式;在緊隨之後發展的大型核動力航母上,將會使用殲-31的艦載型號,並實現電磁彈射起飛。
而在中國的航母和如今的071型船塢登陸艦之間,中國必將發展一種兩棲攻擊艦,這就是如今傳聞已進入建造中的071型,在這種新型艦上毫無疑問會裝備殲-18垂直起降艦載機,用來執行兩棲攻擊任務。
繼成飛殲-20和沈飛殲-31之後,中國航空製造業可能會研製在航母上使用的新型艦載殲擊機。中國網站軍事論壇上近日出現了第5代隱形殲擊機殲-20艦載版的繪製圖,表明它可能採用前掠翼設計方案。
據中國媒體披露,從7月底開始在軍事論壇上出現的殲-20艦載版的相關消息,最初可能源自某位與軍方有聯繫的消息人士,隨後網友開始紛紛議論和猜測,並且繪製新型艦載機的想像圖和設計圖紙。
有趣的是,在可能研製的新型艦載機方案中,機翼不僅可以折疊,而且將和傳統的後掠形相反,採用前掠形。中國網民指出,這種設計方案可能受到了俄羅斯蘇霍伊公司蘇-47試驗機概念的啟發,蘇-47在上世紀90年代末和本世紀初進行了試驗,雖然沒能投入量產,但是其研發成果在俄羅斯第5代新型殲擊機T-50上得到了應用。
實際上,從上世紀30年代起,蘇聯就開始試驗使用前掠翼的戰鬥機,包括別佳耶夫DB-LK多用途轟炸機和齊賓LL-3驗證機。納粹德國和美國航空設計師也曾有過前掠翼飛機研製經驗,分別試驗了容克Ju-287前掠翼重型轟炸機和格魯門X-29驗證機。
俄媒稱,根據中國軍事論壇公佈的材料,中國海軍新型艦載殲擊機的設計將以成飛研製的殲-20為基礎,殲-20於2011年1月成功首飛,計畫從2017年開始裝備解放軍空軍。據推測,殲-20後掠形折疊翼艦載版的代號將是XJZ-20B。網友繪製的想像圖表明,新型艦載機的武器不僅能放置在機身內部艙室,還能掛裝在機翼下的專用掛架上。
俄媒稱,中國軍事論壇上的一些網友對殲-20艦載版持懷疑態度,認為這可能是某種幻想。不過,中國軍方經常通過論壇上的類似爆料預告或宣傳自己的最新產品。還有一些網民懷疑,成飛殲-20由於機身長度太長,未必能夠適應在航母甲板上的使用。
殲-20機身長達20.5米,遠遠高於美國F-35艦載版的15米,但是相比之下,它仍舊短於俄羅斯蘇-33艦載殲擊機和中國在其基礎上研製而成的國產殲-15艦載機,這兩種飛機的長度約為21.9米。
目前,中國海軍已經擁有一艘航母「遼寧艦」,其官方定位是教練艦,用於培養艦載航空兵飛行員,目前只有殲-15艦載機完成了在航母甲板上的起降。今年6月「遼寧艦」順利完成首次遠航任務。
今年春天中國海軍副參謀長披露了建設更強大的新型航母的計畫。軍事專家認為,中國可能為此建造前蘇聯「瓦良格」號航母的加長型仿製品,但是新航母的開工建造日期尚未確定。
印度媒體日前報道稱,中國提出了「中國夢」的構想,在「夢想」方面,印度確實能夠從中國學到很多。德裡並意識到,「中國夢」背後的真正目標就是讓中國成為一個能夠發揮主導作用、可自立更生的超級大國。
中國很早就意識到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依賴於「中國特色的自主創新 」。北京採取了果斷的補救措施,以彌補國家在這方面的不足。不過,印度還沒有這樣做。2013年6月22日,香港媒體證實稱,「中國頂級科學顧問把19個項目列為未來十年的研究重點。它們包括量子通信和可大幅度提高國產戰機能力的高性能噴氣發動機」。
據港媒稱,相關報告由200多名與中國科學院有關係的專家準備。這是中國打破美國在軍事、空間、新材料、能源和農業等眾多領域主導地位的藍圖。雖然並非所有項目具有直接軍事意義,但最終都有助於中國本土技術進展,而且其中多數技術都將擁有雙重作用。
港媒提到:「最引人注目的是一款承諾可提供相當於自身重量15倍推力的新型噴氣發動機。推力重量比是衡量噴氣發動機性能的關鍵指示器。相比之下,F-22「猛禽」戰鬥機所用普·惠F119渦扇發動機的推力重量比為8,被廣泛認為是當今最世界先進的噴氣發動機之一。」
這個特殊的領域通常被認為是中國航空業最薄弱的地方。北京過去曾依靠國外進口(主要是俄羅斯)為其戰機提供發動機。甚至就連中國被盛傳的黑客活動,也未能令其降低對俄羅斯發動機的依賴。
自然,中國提出研發新型發動機的計畫引發了廣泛質疑,但關鍵在於中國有進行這種創新冒險的政治意願和經濟措施。「中國夢」與軍事現代化並肩而行。這並不新鮮,早在1978年時,鄧小平就曾指示北京政府在基礎和應用研究方面「迅速做出決定」。
代號為863 的計畫旨在:「軍民結合、以民為主、堅持有所為有所不為」。這很快就被寫入九五計畫。十五年後,中國出台了另外一個具有里程碑意義的文件,即《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2006═2020年)》。綱要自稱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科學和技術發展的宏偉藍圖」。
中國軍事現代化方面已經取得了重大進展。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拉惹勒南國際研究院國防與戰略研究所研究員邁克爾-拉斯卡援引加利福尼亞大學全球衝突與合作研討所初級研討員張太銘的話闡述了中國的三大軍用大型項目:
(1)神光計畫——慣性約束核聚變激光驅動裝置
神光計畫旨在探索以慣性約束聚變實現慣性約束聚變能的替代方法——在高功率激光的輔助下成生的一種可控、持續核聚變反應。
(2)第二代北斗衛星導航系統
據《簡氏》稱,到2012年底,中國已有16顆在軌北斗衛星——6顆地球同步衛星、5顆中地球軌道衛星、5顆傾斜地球同步軌道衛星——覆蓋亞太地區。
到2020年,建成由5顆靜止軌道和30顆非靜止軌道衛星組網而成的全球衛星導航系統。
資料圖:太行發動機。
(3)高超音速飛行器項目
可用數據顯示,中國已經開始發展概念和實驗高超音速飛行器,例如能夠以5倍音速(6,150+ km/h)的速度在近太空高度飛行的高超音速飛行器。
邁克爾-拉斯卡稱:「總而言之,中國的長期戰略軍事項目深深植根於中國民用科技基礎,而後者越來越與全球商業與科學網絡緊密相連。」
毫無疑問,所有這些「民用」革新都能夠在中國國防領域應用。與此同時,印度卻止步不前。例如,在過去一年裡,印度國防研究與開發組織與歐洲飛彈集團法國公司已準備簽署聯合發展短程地對空飛彈的協議,但印度國防部卻毫無原因的坐在(或睡在)文件上。在印度,這種例子數不勝數。
毫無疑問,印度不存在科技「同化」、「再創新」,更不存在「創新」。「印度夢」在哪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