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一八」事變前東北軍實力並不落後為何會淪陷
1931年「九一八」事變爆發前,張學良所統領的奉系東北軍在當時中國各地割據一方的地方軍事集團當中,論其軍事兵力、兵種配備、武器裝備、後勤供應、現代化程度等軍事實力,均已遙遙領先於各派軍事力量,並大大強於駐紮在東北地區「滿鐵」附屬地一帶的的日本關東軍。然而,由於兵強馬壯的東北軍奉行不抵抗政策,其在國內各大軍事集團中遙遙領先的強大軍事實力也就沒有了任何的用武之地。
據可靠資料統計,1930年底,張學良所統領的奉系東北軍僅陸軍就有步兵25個旅,騎兵6個旅,炮兵10個團,總兵力約計40萬人。從1925年2月開始,張作霖為強化東北軍陸軍的戰鬥力,就曾以高薪聘請德國、日本籍高級軍事教練,長期培養訓練東北軍將士;同時,還採取僱傭養兵的方式,嚴格管理東北軍官兵,使東北軍以戰鬥力優強在當時中國著稱。
1930年9月,由於學忠、王樹常率領入關的9個精銳旅共計10萬人,支援蔣介石參加中原大戰;戰後這些精銳部隊分駐在平津一帶。1931年7月,為討伐石友三的反蔣反張戰爭,張學良又將東北軍的步兵3個旅、炮兵2個團共8萬人調進關內,再加上駐山海關的何柱國旅,當時東北軍步兵精銳和大部炮兵分佈在平津及河北、察哈爾一帶。
1929年,中東鐵路事件發生後,張學良調集東北軍主要軍事力量對付蘇聯。相反,對駐紮在東北地區「滿鐵」附屬地一帶的日本關東軍則較少考慮防備和應對。所以,當1931年9月18日駐紮在瀋陽城內的日本關東軍炮擊北大營時,東北軍許多官兵竟然不知所措。
張作霖、張學良父子十分重視東北軍武器裝備的配備更新,為此專門投入巨資建立了當時頗為有名的東北兵工廠,生產型號為六五、七九的常規步槍,據說每天步槍的產量可以武裝一個營的兵力。而且還可以生產軍用載重汽車和16年式的迫擊炮。據說,當時東北兵工廠的產品供應東北軍已經綽綽有餘,並對外出售一部分。
1928年東北易幟前,東北軍空軍擁有飛機200架,其中戰鬥機160架,多為從法國和捷克等國購買的新式戰機。1929年中東路事件東北空軍損失慘重後,張學良痛下決心從法國進口了120架新式戰機,總計擁有5個航空兵大隊,總裝備飛機328架,這在當時的中國也是屬於遙遙領先的。
除了陸軍、空軍之外,東北軍的海軍也在當時擁有了相當的軍事實力。據相關資料統計,1930年底,東北海軍已擁有海圻、海琛、鎮海、威海、同安、永翔、楚豫、江利、定海等現代化戰艦及大小艦隻21艘,3.22萬噸,艦隊官兵3400人,其中海圻號主力艦為當時中國最大的巡洋艦。
1931年9月「九一八」事變爆發前,東北軍駐紮在奉天省內大約有9萬兵力,駐紮在瀋陽城內約有1萬兵力;而此時日本關東軍僅一個陸軍師團,總兵力不過1萬人。除此,東北軍還有主力約30萬兵力佈置在直隸、熱河以及山海關一帶,調集馳援也相當迅速和便利,並且還有廣闊的後方基地,便於跟日本關東軍打持久戰。而日本關東軍則沒有這些便利條件,根本打不起大規模的持久戰。
據戰史專家分析,當時日本國內高層分成了主戰、主和兩派,正在為侵略中國東北一仗是否開打爭論不休。假如在日軍侵佔東北戰事初期遭到中方強烈反擊,日本國內主和派有可能佔據上風,日軍侵佔東北的戰爭可能就不會迅速打響,等等。現在看來,這些分析也不是沒有道理的,但問題卻是日軍侵佔東北戰事初期並沒有遭到東北軍的強烈反擊,與此相反的卻是東北軍的一味地不抵抗,由此在客觀上給日軍的侵略行為幫了大忙。
由於受命不抵抗,東北軍大部分陸軍隨之陸續撤退到山海關內,東北空軍、海軍的戰機、艦船以及兵工廠、軍火庫的武器裝備、彈藥給養等,連同其他財產頃刻之間全部被日本關東軍收入囊中。
據說,當時在東北的日本關東軍不僅沒有空軍和飛機,而且連武器裝備也基本上處於滿鐵護路隊的低檔次水平。如果說沒有來自蔣介石或是張學良的不抵抗命令,如果說事變前東北軍兵力部署得當、反應機敏和反擊迅速,那麼,日本關東軍的侵略行動幾乎是不可能得逞的,由此演變發展而成的大規模侵華戰爭也許就不會發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