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智庫推演中美全面大戰:結果令國人震驚!
導讀:美國媒體發表肯塔基大學國家安全研究學者羅伯特-法雷的文章稱,美中兩國國都不可避免的處於環太平洋國際貿易體系當中,因此一些人據此認為這使兩國不可能發生戰爭。不過,與一戰時相同,一些人認為世界大戰不可避免,也有一些人認為這是不可能的。
美中兩國戰爭會在一定程度上改變東亞地緣政治,但仍然會留下許多不會發生變化的關鍵因素。不幸的是,中美衝突很可能會被人們當作「第一次中美大戰」銘記在心。在未來中美戰爭中,如果解放軍用彈道飛彈攻擊航母,那麼中美兩國衝突中最激烈的時刻就會到來,兩國間的戰爭就不再僅僅是做姿態和發信號了,而是一場旨在摧毀敵人武裝力量的全面戰爭。
這是因為,一個核國家利用常規彈道飛彈針對另外一個核國家發動攻擊,特別是針對一個假定擁有核優勢的國家發動攻擊,其複雜性不言而喻。而且,鑒於美國擁有對中國的壓倒性核優勢,所以美國針對中國發動的首輪飛彈攻擊會給中方帶來很大的壓力,在中國認為自己能夠打贏常規戰爭的時候尤其如此,因為他們會擔心美國會為了保持優勢而發動核攻擊。
中美大戰如何開始?
十五年前,有關中美在何種情況下會爆發大戰的問題,總會讓人們想到台灣或朝鮮。台灣獨立或朝鮮攻擊韓國,或一些類似事件會迫使中美兩國被迫打響戰爭。不過,這種情況發生了變化。文章稱,中國利益的擴張與能力提高,意味著人們可以假設多種會導致中美爆發直接衝突的情景。這些假設仍然包括台灣和朝鮮想定,但還包括東海與南海爭端,以及中印沿西藏邊境爆發的潛在衝突。
文章認為,只要中國實力增長、中國不滿以美國為首的地區安全體系,以及美國對地區國家的承諾等潛在因素存在,中美爆發戰爭的可能性就會存在。文章指出,無論戰爭是如何觸發的,都不會以美國針對中國艦基、空基與陸基設施發動先發制人的攻擊為開始。儘管美軍傾向於在中國反介入資產美國飛機、基地和艦船時打擊並摧毀這些中國資產,但很難相信美國會決定付出可導致兩國衝突升級的政治代價。相反,美國需要做好承受第一輪打擊的準備。這並不一定意味著美國海軍和美國空軍必需等著中國飛彈洗地,在美中兩國戰鬥打響之前,華盛頓方面幾乎肯定會獲得一些有關中國有意打響高強度常規軍事作戰的信號。
如果第一次世界大戰能夠給美國提供任何暗示,那就是中國不會允許美國充分調動兵力,以便針對中國發動首輪打擊或為迎接首輪打擊做出適當準備。與此同時,「晴天霹靂」式打擊也是不可能發生的。相反,正在醞釀的危機會因一些事件不斷升級,最終導致美軍採取一系列會令北京認為華盛頓正在準備打響戰爭的舉措。這些舉措包括航母戰鬥群數量劇增,從歐洲和中東向亞洲轉移部署,戰鬥機中隊向太平洋移動。在這種情況下,中國將需要決定是否繼續向前做出讓步。
在經濟方面,北京和華盛頓都將採取制裁措施(美方行動可能會會涉及一個多邊努力),並將凍結對方,乃至同盟國的資產。這將使環太平洋地區,乃至整個世界的經濟經歷陣痛。高強度戰爭的威脅也會擾亂全球航運,導致工業生產遭遇嚴重阻礙。
美盟國將做何反應?
文章指出,美國盟國是否支持華盛頓對北京開戰,取決於美中大戰如何開始。如果戰爭因朝鮮而爆發,那麼美國可能會獲得韓國與日本的支持。如果南海爭端導致中美大戰,那麼美國可能會獲得一些東盟國家的支持,也有可能會獲得日本的支持。澳洲在一些潛在環境下,也有可能會支持美國。在盟國方面,中國面臨的情況不像美國那麼複雜。北京可能會希望俄羅斯保持中立,除此之外別無其他。中國外交官面臨的主要挑戰就是建立並維持美國潛在盟國的中立姿態。這涉及到一系列極其複雜的問題,包括保證中國長期意圖的安全性,以及展示中國打贏戰爭的信心(暗示會報復支持美國的國家)。
中美各自戰爭目的是什麼?
美國將會在戰爭中追求以下目標:
1.挫敗解放軍海軍的遠征目標。
2.破壞解放軍海軍與解放軍空軍的進攻能力。
3.動搖中國的統治。
除在朝鮮半島爆發戰爭之外,美軍面臨的首個任務涉及挫敗中國的登陸努力,並防止這些部隊在投降前獲得增援或補給。第二個任務將需要針對中國部署的空海部隊以及其備用軍艦和飛機發動廣泛攻擊。可以預測到,美國海軍及美國空軍將瞄準中國空軍基地、海軍基地,還有可能會瞄準中國的飛彈基地,以求最大化對中國海軍與中國空軍造成的破壞。第三個任務可能取決於前兩個任務的成功執行。擊敗中國的遠征部隊,並摧毀解放軍海空部隊大部分力量,有可能會使中國陷入長期動盪。
對於美國軍事規劃者而言明智的作法是:把注意力集中在前兩個目標上,並且希望前兩個任務的實現會產生一些政治影響,而不是把骰子擲在更廣泛的「戰略」政治目標上。後者會浪費資源,有可能會導致衝突進一步升級,並對中國造成不可預知的影響。
中國將會在戰爭中追求以下目標:
1.實現積極的遠征目標。
2.摧毀美國空軍與美國海軍的遠征能力。
3.給美國造成嚴重損失,使未來美國政府不考慮干預涉華衝突。
4.破壞以美國為首的東盟盟國體系。
實現第一個目標需要部署解放軍海軍水面力量,可能還需要配備解放軍空軍空降部隊。第二個任務則涉及利用潛艦、飛機、巡航飛彈和彈道飛彈摧毀美軍及其盟軍在東亞的基地與軍艦。第三個和第四個任務取決於第二個目標的實現。解放軍將試圖對美軍造成大量傷亡,迫使未來美國決策者在對華使用武力的問題上猶豫不決。相似的,以美國為首的同盟體系的生存,需要美國成功打敗中國;如果美國不能,那麼同盟體系就會動搖並崩潰。
自1999年科索沃戰爭以來,美國從未在戰爭中損失過一架飛機。自二戰以來,美國從未在戰爭中損失過一艘大型戰艦。擊沉一艘軍艦,有可能會給美國帶來自越南戰爭以來最大的傷亡。不過,美國和中國戰略家都有可能會高估美國人對傷亡的厭惡。大型戰爭及其艦船的損失,有可能會鞏固美國對盟國的承諾,而不是破壞它。
「屏住呼吸」的時刻
當解放軍公然攻擊美國航母時,中美兩國衝突中最激烈的時刻就會到來。這代表著兩國衝突除核攻擊之外最嚴重的惡化。如果中國決定攻擊美國航母,那麼戰爭就不再僅僅是做姿態和發信號了,而是一場旨在摧毀敵人武裝力量的全面戰爭。
文章指出,攻擊手段的意義重大。對於美國而言,從軍艦或潛艦上發動攻擊,會使解放軍海軍的所有軍用艦船成為合理的攻擊目標,但不一定會令美國攻擊中國的空軍基地、二炮飛彈基地,甚至是海軍基地。然而,用彈道飛彈攻擊航母,卻是最危險的攻擊形式。這不僅是因為彈道飛彈難於攔截,還是因為這種飛彈有可能會攜帶核彈頭。一個核國家利用常規彈道飛彈針對另外一個核國家發動攻擊,特別是針對一個假定擁有核優勢的國家發動攻擊,其複雜性不言而喻。
文章稱,下一個「屏住呼吸」時刻會在美國針對中國目標發動首輪飛彈攻擊時到來。鑒於美國擁有對中國的壓倒性核優勢,所以美國首輪攻擊將給中國軍政官員帶來很大的壓力,在中國認為自己能夠打贏常規戰爭的時候尤其如此,因為他們會擔心美國會為了保持優勢而發動核攻擊。
文章預測,中國會在敵對行動之初部署潛艦。然而,水面艦艇則有所不同。在任何高強度衝突中,美國海軍和美國空軍都會把中國戰艦視為合作攻擊目標,將會出動空中與水下資產發動攻擊。的確,即便解放軍遼寧艦和新型兩棲運輸船塢閉門不出,也無法阻止美軍對它們的攻擊。中國只有在兩種情況下才會出動解放軍海軍:中國自感擁有足夠的力量,可以保護一支特遣部隊能夠相對無麻煩的採取行動;或者是中國已經絕望。在任何一種情況下,美國潛艦將對中國水面艦艇構成最直接的威脅。
在大多數戰爭想定中,中國都需要爭取一些積極的目的,而不是僅僅是簡單的破壞美國或日本的軍事力量。這意味著解放軍海軍必須侵入、佔據、補給並扞衛一些地理位置,最有可能會的是台灣或位於東海或南海的前哨。解放軍需要為海軍執行水面作戰支持任務製造條件。
誰是贏家?
判斷「誰是贏家」的問題最為困難,因為這個問題的答案涉及到對各種未知情況的評估。中國反艦彈道飛彈的表現如何、美國針對解放軍海軍發動的網絡戰攻擊效果、F-22「猛禽」戰鬥機對中國常規戰機的實戰表現,以及解放軍海軍各部門的實戰配合效率,都不得而知。最後,中美兩國究竟何時開戰,也不得而知,畢竟2020年的中美兩軍肯定不同於2014年時的中美兩軍。
然而,通常戰爭結果將取決於這些問題:
1.電子戰
美國會對中國通信、電子和監視能力構成什麼樣的破壞?解放軍對美軍的攻擊取決於觀察員與射手之間的溝通。在某種程度上來看。美國可以通過破壞這種溝通來削弱解放軍。
2.飛彈VS飛彈防禦
美國海軍與美國空軍能否打敗中國彈道飛彈和巡航飛彈?解放軍海軍、解放軍空軍和二炮部隊能夠對美軍發動大規模飛彈攻擊。美國在這種攻擊下的生存能力,部分取決於其防禦巡航飛彈與彈道飛彈的有效性,以及打擊並摧毀中國境內乃至中國周邊的飛彈發射裝置的能力。
3.聯合行動
在高強度、破壞性軍事行動中,解放軍各部門聯合行動的效率如何?不美軍不同,解放軍在三十年裡並沒有獲得多少作戰經驗。另一方面,美國空海兩軍在「空海一體戰」概念下展開聯合行動的效率如何?
4.質量VS數量
中國軍隊很有可能會在某些類型的資產上獲得數量優勢,特別是飛機與潛艦。美中技術與訓練差距將決定美軍是否能夠在這種情況下生存並取勝。
這場戰爭將如何結束?
這場戰爭不會以戰敗方在戰艦上簽署投降書結束。相反,戰敗方會心生怨恨,並有可能會為打響下一輪戰爭做準備。
在美國獲勝的情況下,在最好的情況下,中美大戰會出現一個類似於二戰後德國政府崩潰的結果,或者是馬島衝突後加爾鐵裡軍政府崩潰的結果。在戰爭中慘敗,解放軍空軍和解放軍海軍嚴重破壞,再加上嚴重的經濟低迷,可能會破壞中國的統治。然而,這種結果值得懷疑,美國不應該指望自己的勝利會導致一場新的革命。
在中國獲勝的情況下,中國可以宣告勝利,並迫使美國和解,或是瓦解刺激併合法化美國行動的聯盟框架。如果韓國、日本、台灣和菲律賓都對戰爭不感興趣,那麼美國就不能繼續推動戰爭。所有這些都會對美國軍事力量構成重大破壞,甚至還有可能會破壞美國經濟。
失敗對美國國內政治的影響將很難預測。過去,美國也曾「失敗」過,但那些失敗通常是對美國全球利益而言並非至關重要的談判。目前還不清楚美國人會如何看待面對競爭對手的軍事失敗,尤其是當競爭對手的軍事和經濟實力不斷增長之時。使美國捲入戰爭的總統及政黨會在選舉中失利。中美兩國面臨的最大外交與政治挑戰可能會尋求一種方式,讓對方在投降的同時保護對方的「榮譽」。如果這場戰爭演變為政權生存或國家榮譽之爭,那麼就不會有贏家。
如何迎來和平?
美中在亞太地區衝突的前景,取決於對經濟與軍事力量平衡變化的基本認識。第一次世界大戰德國並未改變德國仍然是中歐最強大的國家的事實。簡言之,戰爭不可能會改變中國強大和自信的長期趨勢。
和平的關鍵涉及重建富有成效的中國和美國以及與環太平洋其他國家之間的經濟關係。無論怎樣的戰爭如何展開,它都幾乎肯定會破壞全球貿易和投資模式。如果任何一方決定攻擊商業航運,其影可能會給與戰爭無直接關係的公司及國家帶來損失。然而,美國和中國的政府會面臨強大的壓力,促進雙方恢復完整的貿易關係,至少在消費品方面。
對於中國而言,戰後重建並不會很難。即使美國有效地打擊了解放軍海軍與解放軍空軍,但可以預計,中國造船與航空工業會在十年內彌補大部分戰爭損失,期間有可能會從俄羅斯得到大量援助。事實上,中國戰爭損失有可能重振俄羅斯造船與航空工業。而且,戰爭會摧毀解放軍海軍與解放軍空軍的舊式資產,進而推動空海兩軍的現代化。新一代艦船與飛機會取代舊式軍事資產。
雖然戰爭會讓訓練有素的官兵出現傷亡,但在戰鬥中汲取的經驗教訓,會產生新的訓練有素的官兵。而且,這還會讓下一代解放軍陸、海、空官兵接受更好、更現實的軍事訓練。贏或輸,中國軍方都可能會在戰後變得更加致命。
對於美國而言,彌補戰爭損失可能相對而言比較困難,這不僅是因為美國軍艦與飛機的成本比中國要高。F-15和F-16戰機的生產線即將關閉,而且美國也不再生產F-22戰機。而且,美國造船速度嚴重下降,彌補戰爭損失可能會需要耗費很長的時間。如果實戰證明F-35聯合攻擊戰鬥機存在嚴重問題,那麼這可能會是嚴重的問題。鑒於美國有意在未來十年裡為美國空軍、海軍和海軍陸戰隊配備F-35戰機,所以一旦證明這種戰機戰力不足,就會在可預見的未來裡破壞美國的力量規劃。
美國將不得不面對「這值得的嗎」的問題。勝利或失敗,美國都會遭受巨大的軍事和經濟損失。即使美國贏了,也不會「解決」中國問題。如果美國獲勝,有可能會進一步鞏固以美國為首的聯盟體系,會進一步降低遏制中國的成本。假設戰爭始於中國在東海或南海的強勢行動,美國有可能把中國描述為「侵略者」。中國的強勢行動,也有可能會刺激美國的地區盟友(特別是日本)增加國防開支。戰爭可以鼓勵美國政府與社會遏制中國。美國可能會加倍努力壓制中國軍方,雖然這種舉動有可會引發一場會給雙方帶來毀滅性打擊的軍備競賽。最後,美國可能會撤出東亞政治舞台,至少在軍事領域。對於美國人而言,這個選擇很難接受,因為一代又一代的美國外交決策者都有霸權野心。
結論
美中兩國之間的戰爭窗口的存在很可能會持續很長時間。阻止戰爭的爆發需要外交官與決策者具備極高的技巧和才智。值得注意的是,中國和美國是這一全球最富有成效的經濟區的核心元素。這種狀況需要得到保護與繼續建設。
自美國在中日釣魚島問題上徹底選邊站,支持釣魚島屬日本管理、日美安保條約覆蓋釣魚島、反對中國劃設東海防空識別區、支持日本修憲並解禁集體自衛權,實際上就確認了中美間的一輪大攤牌。中美的大攤牌顯然不止於此,就在最近幾天的時間裡,先是中國反擊美國起訴中國5位軍人攻擊中國對美國進行「黑客竊密」行為,之後遭到中國強烈反擊,不但中斷了和美國的網絡安全對華,還禁止政府部門採購win8和引導銀行業拋棄IBM伺服器。當然,在前剛剛結束的2014香格里拉亞太安全對話峰會上,中美的攤牌更徹底。美國防長哈格爾對中國的攻擊是****裸的,不管是南海問題、東海問題、防空識別區問題、釣魚島問題,美國統統站在了中國的對立面,美國毫不猶豫支持南海向中國挑事的菲律賓和越南,支持向中國挑釁的日本。而在香格里拉對話會前幾天,美國總統歐巴馬竟稱中國在南海維權是「侵略」,還聲稱要領導世界一百年。中國對美國的這一系列表態和攻擊是不屑和蔑視的。外交部發言人秦剛對歐巴馬的講話是連諷刺帶挖苦,還拿出收錄在中國中學課本裡的先哲名章《過秦論》來對世界老大和歐巴馬教訓一番,教育美國怎麼做老大。
在香格里拉亞太安全峰會上,中國並未派領導人出席,也未派防長出席,只是由副總參謀長帶隊。而在中國副總參謀長的與會講話上,則毫不客氣的批評了美國和日本,批評了美國和日本對中國****裸的攻擊。西方媒體認為「美國的態度令中國驚訝,中國的強硬回擊同樣讓美國吃驚。」事實上,美國的態度中國早已清楚,這種表示驚訝只是因為美國這是很少見的當著中國和國際社會的面在公開的國際峰會上批評中國,是直接交鋒,並非隔空喊話。所以,美國的表態並不令中國驚訝,令中國驚訝的是美國在這種場合這麼直接的表態。而中國的回應強硬得讓西方不適應,自信得讓美國吃驚。原因是,中國副總張明確指出更喜歡哈格爾這種直接表態方式,比日本首相安倍晉三雖不明確指明但全部指向中國更顯得光明正大。
這種自信從中國的一位副總張嘴裡說出來,可見中國方面在對美、對日、對東海、對南海和對釣魚島等問題上達成了多麼驚人的一致和共識。這意味著,中國在這些問題上已經不再「黏糊」、隱忍和「韜光」,而是直面矛盾和壓力,強力回擊。中國這一系列反應說明什麼?說明中國面對美國為首的相關國家的施壓決不妥協的態度,而且已經緊握雙拳隨時準備出擊。這一點一旦明確,那麼後邊在作真正戰略選擇時,那一定會果斷出擊,毫不含糊。
那麼,中美這一輪大攤牌對世界有什麼影響呢?
中美雖然大攤牌,但不可能發生中美直接對抗。有人認為中美會發生直接對抗甚至新冷戰。對這一點,個人的看法是這樣的。首先,美國一直在搞全球新冷戰,但這個全球新冷戰務必是從俄羅斯開始,只要俄羅斯和歐盟不能形成全球新冷戰,則中美冷戰不可能。為什麼這麼說?原因很簡單,中美共同利益遠遠大於美俄共同利益,若非俄歐確立新冷戰,有了確立全球冷戰這個大背景,美國和中國搞冷戰的結果是歐俄得利,這是美國絕不會選擇的。而現在歐俄新冷戰還遠遠未能實現,所以中美距離冷戰、對抗條件還遠得很。而且,習奧在安納伯格莊園的會晤時,中美達成「新型大國關係」的一致意見,即確立了「不衝突、不對抗」的基本原則。這一個基本原則之所以中美都認可,原因是中美都認為衝突、對抗對中美都不利,所以才能達成一致。
但是不衝突不對抗的原則確立,並不代表中美的博弈、角力停止,所以博弈、較量、攤牌都是免不了。因此,這一輪攤牌不但不可能帶來中美直接對抗或冷戰,下一輪攤牌也不太可能。中美的攤牌,實際上是力量此消彼長後重新彼此劃地盤的一個過程,通過在一些地盤上彼此比寶、比力量,最後確立地盤。僅此而已。
英國國際戰略研究所研究員亞歷山大·尼爾對說,中國副總長公開就中國的南海政策、立場與底線作出清晰的闡述,這樣的發言對於國際安全與戰略界理解中國在南海問題上的政策與看法是非常有意義的。
「中美在攤牌。」德國新聞電視台2日評論稱,在南海問題上,美國首次正面強硬攻擊中國。美國希望表明其亞洲政策沒有變,它仍舊是世界的強權,掌握著太平洋的主導地位。美國的態度令中國驚訝,中國的強硬回擊同樣讓美國吃驚。英國《經濟學家》稱,中國認為英國智庫主辦的香格里拉對話是舊世界秩序的一部分,但中國早已覺得沒必要遵守,這種秩序是美國制定的。哈格爾公開表示領導亞洲,這無疑激怒了中國。英國國際戰略研究所執行主任赫克斯雷表示,「中方真正感到擔心的是美日同盟非常強健,而且美日關係還在不斷靠近,這次對話體現出這一點。」
日本2日還透露美日合力編織的另一張「對華包圍網」:6月4日舉行的G7峰會上將發表點名批評中國的首腦宣言,宣言要求中國對在東海和南海採取的行動予以自制。澳洲防長約翰斯頓在香格里拉對話期間稱,中國在南海推進主權聲索的行為是「沒有幫助作用的」。他接受《雪梨先驅晨報》採訪時還表示,支持美日在新加坡的表態。這立即被《日本時報》拿來作為地區國家力挺美日的證據。
柏林中國問題專家夫羅裡揚2日告訴記者,不用太擔心語言上的硬碰硬,爭吵其實也是一種交流,世界需要知道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在想什麼。在當前中國所處發展階段和世界格局變化的過程中,這是個必然過程。美國《星條旗報》1日援引紐西蘭維多利亞大學教授羅伯特·埃宋的話稱,香格里拉對話上的類似論調今後可能會增加,而小國要決定在多大程度上與美日利益保持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