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寶島事件始末:蘇聯沒料到中國會不屈服 | 陽光歷史

 

A-A+

珍寶島事件始末:蘇聯沒料到中國會不屈服

2016年10月26日 史海秘辛 暫無評論 閱讀 215 次

  1969年的春天來得特別遲。儘管已是公歷3月2日,農曆才是正月十四。中國東北邊陲黑龍江省虎林縣境的珍寶島,仍然是冰天雪地,氣溫為零下27攝氏度。

  上午8時40分,中國邊防部隊派出例行巡邏分隊,分成兩個組對珍寶島進行巡邏。當邊防站站長孫玉國帶領第一組沿著中國境內的冰道抵近珍寶島時,蘇軍立即從位於珍寶島上遊的下米海洛夫卡和下遊的庫列比亞克依內兩個地方出動70餘人,分乘兩輛裝甲車、1輛軍用帶篷卡車和1輛指揮車向珍寶島急速駛來。他們下車後就阻止中國邊防巡邏分隊登島巡邏。中方第一巡邏組當即發出警告,令其從中國領土上撤走。但是蘇軍卻擺開戰鬥隊形,持槍步步進逼,並以1個班的兵力向中方第一巡邏組左翼穿插,企圖切斷中方退路。面對這種形勢,中方第一巡邏組毫不示弱,繼續巡邏。9時17分,蘇軍另一個小分隊進到中方第一巡邏組的右側。當蘇方對中方形成三面包圍的態勢後,突然開槍射擊,當場打死打傷中國邊防戰士6人。中方第一巡邏組忍無可忍,被迫自衛還擊。中方第二巡邏組聽到槍聲後,在班長周登國的指揮下果斷行動,給側後的蘇軍以沉重打擊。接著,蘇軍不斷向中國巡邏分隊開槍開炮,中國邊防部隊進行了英勇的抵抗。經過:1小時多的激戰,中國邊防部隊驅逐了入侵珍寶島的蘇軍。

  在蘇聯軍方,以國防部長安德烈·格列奇科為首的「強硬派」,主張使用核武器,達到所謂「一勞永逸地消除中國威脅」的目的。蘇聯政府本來自恃依靠擁有先進武器裝備的蘇軍在中蘇邊境打幾仗就可以威懾中國政府接受它的領土要求,沒想到中國並未屈服。在此情況下,蘇聯政府便玩起了另一手:試探從外交上取得進展。

  3月15日凌晨4時許,蘇軍步兵60餘人乘拂曉前的黑暗,在6輛裝甲車的掩護下從珍寶島北端侵入,潛伏在叢林之中,企圖襲擊守島的中國邊防部隊。中國邊防部隊令營長冷鵬飛帶領1個加強排立即登島,依托珍寶島東南的天然壕溝,與侵入的蘇軍對峙。8時許,入侵的蘇軍以裝甲火力和步兵輕重武器向守衛珍寶島的中國邊防分隊猛烈射擊。接著,在6輛裝甲車的掩護下發起進攻。冷鵬飛指揮守島分隊沉著應戰,打退了蘇軍的第一次進攻。

  9時46分,蘇軍的地面炮兵和坦克對中國邊防部隊的岸邊陣地和島上分隊進行猛烈射擊。接著,出動6輛坦克和5輛裝甲車,越過烏蘇里江主航道中心線,向珍寶島接近。蘇聯江岸上的大口徑火炮和機槍火力也同時封鎖中國江叉,攔阻中國江岸上的部隊上島支援。中國守島分隊根據蘇軍坦克從中國江叉迂迴、登島比較困難的情況,決定在珍寶島西側留置少數兵力,監視和阻擊蘇軍的迂迴坦克;集中兵力和反坦克兵器,抗擊正面進攻的蘇軍。經過兩個多小時的激戰,蘇軍的第二次進攻被打退。

  13時35分,蘇軍的縱深火炮、岸邊坦克炮和其他火炮,在炮校機(也稱偵察校射機)的引導下,對中國邊防部隊的防禦陣地和公司邊防站進行大規模炮火襲擊。炮擊之後,蘇軍100餘人在10輛坦克和14輛裝甲車的掩護下,又一次向珍寶島發起猛烈進攻。蘇軍登島後,分成兩個梯隊向島上中國邊防部隊的防禦正面實施輪番衝擊,企圖以優勢兵力將中國邊防部隊趕出珍寶島。中國邊防部隊採取近戰和幾個戰鬥小組同時圍打一輛坦克或裝甲車的戰法,將其各個擊破。經過50多分鐘的激戰,蘇軍的第三次進攻被打退。至此,3月15日的激戰結束,蘇軍未能達到作戰企圖。

  3月17日凌晨,蘇軍出動坦克5輛、步兵70餘人,在炮火掩護下再次侵入珍寶島。他們在島上大量埋設防步兵地雷,並企圖將在珍寶島和中國江岸之間江叉上被炸毀履帶的T—62型坦克拖回。為阻止敵人的企圖得逞,並對敵人的炮擊行動予以回擊,中國邊防部隊炮兵群進行了猛烈的炮擊。當天17時,蘇軍停止炮擊,中國邊防部隊遂於5分鐘後也停止反擊。侵入珍寶島的蘇軍在施放煙幕後,逃回了蘇聯境內。

  在蘇聯軍方,以國防部長安德烈·格列奇科為首的「強硬派」,主張使用核武器,達到所謂「一勞永逸地消除中國威脅」的目的。蘇聯政府本來自恃依靠擁有先進武器裝備的蘇軍在中蘇邊境打幾仗就可以威懾中國政府接受它的領土要求,沒想到中國並未屈服。在此情況下,蘇聯政府便玩起了另一手:試探從外交上取得進展。

  3月21日晚,蘇軍派遣爆破組,偷偷摸向被炸壞履帶的T—62型坦克,企圖將其炸毀。中國邊防部隊發現蘇軍的企圖後,立即組織火力將他們擊退。後來,蘇軍為了防止坦克落人中國之手,一面用炮火阻止中國邊防部隊接近坦克,一面晝夜不停地炮擊這輛坦克,企圖將其炸毀。最終,蘇軍未能將坦克炸毀,但蘇軍的炮彈落到坦克周圍後,將冰面炸裂,使坦克沉人江底。冰河解凍後,中國海軍潛水人員和黑龍江省有關部門在民兵的配合下,於當年5月2日將這輛坦克撈出。後來,這輛坦克被送往北京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展出。

  在3月2日、15日、17日的珍寶島戰鬥中,中蘇雙方互有較大的傷亡。蘇聯解體後俄羅斯公佈的數字為:蘇聯方面亡58人,傷94人。其中,邊防軍亡49人,傷61人;遠東軍區亡9人,傷33人。中國方面公佈的數字為:中國邊防部隊亡29人,傷62人,失蹤1人。

  為表彰邊防部隊保衛珍寶島的英雄事跡,中央軍委於1969年7月30日發佈命令,授予邊防站站長孫玉國、政治幹事杜永春、火箭筒手華玉傑、班長周登國、營長冷鵬飛及副科長孫征民烈士、班長楊林烈土、副連長陳紹光烈士、副連長王慶容烈土、戰士於慶陽烈士等10名指戰員「戰鬥英雄」稱號,給邊防部隊的偵察連、第一連和公司邊防站等10個單位記集體一等功。

  珍寶島之戰發生在零下20多攝氏度的冬季,氣溫可謂夠低的了。這是自然氣候。就政治氣候而言,中蘇關係當時處在低谷,一場武裝衝突在所難免。因此,兩種氣候相加,使這場戰鬥成為名符其實的「冰點下的戰鬥」。

  日趨尖銳的中蘇邊界爭端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無論自然之冰,還是政治之冰,概莫如此。珍寶島之戰的起因,就緣於中蘇邊境領土的長期糾紛。

  20世紀60年代以前,儘管中蘇雙方對於邊界部分地段的歸屬存在分歧,在中蘇邊境地區也發生過一些衝突,但由於兩國之間的友好關係和政府的克制,衝突沒有擴大。中蘇關係惡化後,衝突不僅越來越多,程度也越來越加劇。當時中國雖然在政治上「反修」,卻不希望因邊界問題進一步惡化中蘇國家關係。在中國倡議下,從1964年2月至8月,中蘇兩國在北京舉行了多次邊界談判。

  在蘇聯軍方,以國防部長安德烈·格列奇科為首的「強硬派」,主張使用核武器,達到所謂「一勞永逸地消除中國威脅」的目的。蘇聯政府本來自恃依靠擁有先進武器裝備的蘇軍在中蘇邊境打幾仗就可以威懾中國政府接受它的領土要求,沒想到中國並未屈服。在此情況下,蘇聯政府便玩起了另一手:試探從外交上取得進展。

  談判中,雙方在界河島嶼歸屬問題上出現嚴重分歧。根據《中俄北京條約》,中俄邊界東段以黑龍江和烏蘇里江為界,界河中的島嶼歸屬在條約中並未規定。按照國際通行的規則,界河中的島嶼歸屬應以主航道中心線為準。在《中俄北京條約》的附圖中,俄國人曾在…張比例尺小於1:100萬的地圖上粗略地畫了一條分界線,看來貼近中國江岸,其實,這張地圖非常粗糙,連江心島幾乎都沒有標出,圖上的紅線並不表明邊界線在江中的位置。可是蘇聯代表卻根據這條紅線,在其提出的地圖中竟把主航道中心線中國一側的面積約1000平方公里的600多個島嶼劃歸已有。

  在雙方爭執不下的情況下,赫魯曉夫指使蘇方代表提出一項不分是非的島嶼交換方案,即這裡加上一塊地方,那裡減去一塊地方,加加減減,至於爭議地區,就乾脆把它一分為二。但是對於中國方面當時堅持的原則問題,即承認過去的《中俄北京條約》是不平等條約,蘇聯方面堅決不肯讓步,認為這無異於承認自己是在享受過去的侵略成果。由於雙方在邊界問題上的立場對立,談判無果而終。

  談判破裂後,蘇聯領導人在內部提出所謂中國想「奪回」過去失去的領土,並以此為理由向中蘇邊界增兵、重新把軍隊開進蒙古人民共和國。至1964年赫魯曉夫下台時為止,蘇聯在其本土的亞洲部分和蒙古境內共駐紮兵力70萬人,把軍事矛頭公然對準中國。

  珍寶島,位於黑龍江虎林縣境內,在烏蘇里江主航道中心線中國一側,面積O.74平方公里。該島北端原與中國大陸相連,由於江水的長期沖刷,1915年形成小島,但在枯水期仍與中國江岸相連,可以徒步上島。因為它兩頭尖、中間寬,形似中國古代的元寶,故得名為珍寶島。珍寶島東面與蘇聯隔江相望,相距400餘米。每到冬季,江面冰層厚達兩米以上,可以通行各種車輛。珍寶島自古以來就是中國的領土。1964年中蘇邊界談判時,蘇方竟把它視為已有。此後,該地區開始出現摩擦。

  勃列日涅夫上台後,在中蘇邊界問題上比赫魯曉夫走得更遠。從1964年10月15日至1969年3月15日,蘇聯挑起邊界事件4189起,比赫魯曉夫統治時期增加了1.5倍。

  在蘇聯軍方,以國防部長安德烈·格列奇科為首的「強硬派」,主張使用核武器,達到所謂「一勞永逸地消除中國威脅」的目的。蘇聯政府本來自恃依靠擁有先進武器裝備的蘇軍在中蘇邊境打幾仗就可以威懾中國政府接受它的領土要求,沒想到中國並未屈服。在此情況下,蘇聯政府便玩起了另一手:試探從外交上取得進展。

  從1966年起,蘇聯方面開始禁止中國船隻從撫遠三角洲北面和東面的江面通過,並出動炮艇在江面進行阻攔。1967年夏天,蘇聯邊防軍及其阿穆爾河(即黑龍江)區艦隊的人員又一再登上黑龍江主航道中心線中國一側的吳八老島,毆打和驅趕過去歷來在島上耕種的中國邊民。根據中共中央的決定,在附近駐軍和民兵的組織下,同年秋天以群眾鬥爭的方式,以棍棒對強行闖入吳八老島的蘇軍進行還擊,終於將其趕出島去。

  1967年1月以後,蘇軍又一再侵入烏蘇里江,阻止中國邊防部隊上島巡邏。

  從1967年11月底至1968年1月5日,對於中國邊民在珍寶島北面不遠的七里沁島進行的冰上捕魚等生產活動,蘇軍連續出動人員干涉。中國邊防部隊在接到報告後,也前來保護島上的群眾。蘇軍在與中國軍民爭辯後,由推搡、拳打、棍擊發展到鳴槍威脅。中國方面也以棍棒進行了還擊。但因力量較弱,群眾和邊防人員共被打傷100多人,蘇軍只有10餘人受傷。1968年1月5日,蘇軍還出動裝甲車在七里沁島上向完全沒有武裝的中國邊民衝撞,當場撞死、壓死中國邊民4人(後又死1人)。對此,中國政府以外交方式提出嚴重抗議。

  1968年8月,蘇聯入侵捷克斯洛伐克。隨後,勃列日涅大公開鼓吹「有限主權論」,為武裝干涉其他社會主義國家製造理論根據,並繼續向中蘇、中蒙邊境調集重兵。中國不能不對此嚴重關注,並採取警戒防禦行動。於是,兩國軍隊都出動到領土有爭議的地區。邊界衝突處於隨時可能一觸即發的狀況之中。

  1968年冬,烏蘇里江封凍後,江上有爭議的珍寶島成為雙方鬥爭的焦點。從12月27日起,蘇軍一再出動裝甲車、卡車運載攜帶武器的軍人上島,攔截上島的中國邊防巡邏隊,並以棍棒對中國邊防軍人加以毆打。從2月6日至25日,蘇軍追擊毆打中國邊防人員的事件在島上共發生5起,2月7日還發生了蘇軍人員以衝鋒鎗向中國巡邏隊方向發射6個點射的事件。當時,中國邊防人員保持克制,未開槍還擊。但是,蘇方蓄意在珍寶島挑起更大衝突的決心已定。

  珍寶島事件的餘波

  珍寶島事件發生後,中國政府在1969年5月24日的聲明中指出:「中蘇邊界問題演變到今天的地步,不是中國方面的責任。但是,中國政府仍然準備通過和平談判全面解決中蘇邊界問題,反對訴諸武力。」聲明再次合情合理地提出了解決邊界問題的全盤主張。中國政府認為,應當通過談判全面解決,另訂平等的新約代替不平等的舊約,而不是就「核定蘇中兩國個別地段的邊界走向」進行「協商」。鑒於蘇聯不斷挑起邊界衝突,該聲明指出:「為了和平解決中蘇邊界問題,蘇聯政府必須停止在中蘇邊界上的一切挑釁和武力威脅。小戰、大戰、核戰是絕對嚇不倒中國人民的。」中國政府在聲明中再次建議:「雙方保證維持現狀,不以任何方式將邊界實際控制線向前推進,在以河流為界的地段,雙方邊防人員不越過主航道和主河道的中心線;雙方保證避免衝突,在任何情況下,雙方邊防人員不向對方射擊;雙方邊境居民按照慣例進行的正常生產活動不受干擾。」

  在蘇聯軍方,以國防部長安德烈·格列奇科為首的「強硬派」,主張使用核武器,達到所謂「一勞永逸地消除中國威脅」的目的。蘇聯政府本來自恃依靠擁有先進武器裝備的蘇軍在中蘇邊境打幾仗就可以威懾中國政府接受它的領土要求,沒想到中國並未屈服。在此情況下,蘇聯政府便玩起了另一手:試探從外交上取得進展。

  然而,在珍寶島事件後,蘇聯當局為了使邊界問題的解決朝著有利於自己的方向發展,仍採取了一系列步驟:

  在輿論上,蘇聯政府於1969年6月13日發表聲明稱:沙皇專制政府雖然崩潰了,但俄羅斯國家的邊界不應該毀滅,沙皇政府從未同中國政府簽訂過任何不平等條約;「柳條邊」和長城是中國「北部疆界的標誌」,中國西部邊界「沒有超出甘肅省和四川省」。蘇聯所謂的「柳條邊」,是清朝地方政府在遼河流域修的一條柳條籬笆,以禁止一般居民越界打獵、放牧、採人參。蘇聯政府隨意舉出此例來說明中國的近代歷史邊界,實是缺乏歷史常識。

  在軍事上,繼續向中蘇邊境和中蒙邊境地區派兵遣將,由1964年的70萬人增加為114萬人。其中,戰略飛彈基地33個,約10萬人;陸軍師64個,約80萬人;空軍飛機3400餘架,約12萬人;海軍艦艇800餘艘,約12萬人。蘇軍不斷進行以中國為「假想敵」的軍事演習。1969年6月,曾在土耳其斯坦、西伯利亞、後貝加爾和遠東等4個軍區的範圍內進行方面軍規模的演習,炫耀武力,進行侵華戰爭準備。

  在邊境衝突上,將中蘇邊境地區的挑釁活動從烏蘇里江擴大到黑龍江,從水界擴大到陸界,從東段擴大到西段。1969年6月10日,數十名全副武裝的蘇聯軍人先後侵入新疆裕民縣的塔斯提地區,強行驅趕中國牧民的羊群,野蠻毆打、捆綁中國牧民,開槍打死懷孕牧工孫龍珍。中國邊防部隊在對其發出多次警告而無效的情況下,被迫自衛還擊。8月13日,蘇軍出動直升機2架,坦克、裝甲車數十輛和步兵300餘人,悍然侵入新疆鐵列克提地區,突然襲擊中國邊防巡邏分隊。中國邊防巡邏分隊忍無可忍,奮起還擊。副連長楊政林指揮巡邏分隊全體指戰員浴血奮戰4小時,雖然打垮了蘇軍的3次衝擊,但終因寡不敵眾,全部陣亡。在這次事件中,蘇軍還打死中國民兵3人,打傷前往增援的中國邊防戰士12人。

  在蘇聯軍方,以國防部長安德烈·格列奇科為首的「強硬派」,主張使用核武器,達到所謂「一勞永逸地消除中國威脅」的目的。

  蘇聯政府本來自恃依靠擁有先進武器裝備的蘇軍在中蘇邊境打幾仗就可以威懾中國政府接受它的領土要求,沒想到中國並未屈服。在此情況下,蘇聯政府便玩起了另一手:試探從外交上取得進展。從1969年3月21日晚開始,蘇聯方面幾次向中國打聽毛澤東的電話號碼,急於同毛澤東通電話。蘇聯駐華臨時代辦也幾次找中國外交部,聲稱「奉蘇聯部長會議主席命,有活要轉達」。中國鑒於在珍寶島方面發現蘇軍在移動,並偵知蘇軍後方在催他們的前沿加緊準備行動,判斷蘇軍有可能強佔珍寶島,其外交活動為故作姿態。因此,中國政府確定:著即「加強我岸兵力、火力部署,以逸待勞,準備後發制人」。同時,商定以備忘錄的形式面復甦聯駐華臨時代辦,爭取主動。外交部所擬的備忘錄為:「從當前中蘇兩國關係來說,通過電話的方式進行聯繫已不適用。如果蘇聯政府有什麼話要說,請你們通過外交途徑正式向中國政府提出。」此情況報告毛澤東後,他指示道:「同意備忘錄的立場,即準備舉行外交談判。」

  在蘇聯軍方,以國防部長安德烈·格列奇科為首的「強硬派」,主張使用核武器,達到所謂「一勞永逸地消除中國威脅」的目的。蘇聯政府本來自恃依靠擁有先進武器裝備的蘇軍在中蘇邊境打幾仗就可以威懾中國政府接受它的領土要求,沒想到中國並未屈服。在此情況下,蘇聯政府便玩起了另一手:試探從外交上取得進展。

  由於蘇聯方面言行不一,缺乏解決中蘇爭端的誠意,雖有外交接觸與磋商,實際卻未能達成任何協議。為了結束敵對態勢、實現睦鄰友好,中國政府和人民在關注蘇聯在珍寶島事件後舉動的同時,也積極謀求化解爭端,隨時準備與蘇聯就一切問題進行談判。

  1969年9月上旬,蘇聯部長會議主席柯西金利用赴越南參加弔唁胡志明之機,向同時前去弔唁的中國黨政代表團提出,,要在回國途經北京時同中國總理舉行會談。接到柯西金要求到北京的信息後,毛澤東經過反覆考慮,同意了這一要求。

  9月11日,周恩來在北京首都機場同柯西金進行了3個多小時的會談。雙方就兩國關係問題達成了一些諒解,主要是:舉行兩國外交部副部長級的邊界談判;以條約為基礎解決邊界問題;為保證談判在不受任何威脅的情況下進行,首先要達成一項關於維持邊界現狀、防止武裝衝突、雙方武裝力量在爭議地區脫離接觸的協議。

  根據此次會談時所達成的諒解,1969年10月20日,中蘇兩國外交部副部長級的邊界談判在北京正式舉行。參加談判的中國代表團先後由外交部副部長喬冠華、韓念龍、余湛率領;蘇聯代表團團長先後為外交部第一副部長庫茲涅佐夫和副部長伊利切夫。

  在談判中,蘇方代表對於周恩來和柯西金在北京會談時所達成的諒解和協議出爾反爾,拒絕履行,一口咬定中蘇邊界不存在爭議地區,不同意雙方武裝力量在有爭議的地區脫離接觸,反對在談判解決邊界問題之前先簽訂維持邊界現狀的協定,甚至根本否認周恩來與柯西金經過會談對這些問題所達成的明確的諒解。由於蘇方代表始終不承認中蘇邊界存在爭議地區這一客觀事實,談判未能取得進展。自1978年7月以後,中蘇邊界問題談判處於休會狀態。這樣,長達9年時間的談判基本沒有取得結果。這是繼1964年之後,中蘇邊界問題談判的第二次失敗。

  在中蘇邊界問題的談判期間和談判破裂之後,蘇聯繼續不斷地製造邊界武裝騷擾事件,侵犯中國主權,破壞和傷害中國邊民的生命、財產安全。如1978年5月9日,蘇聯直升飛機侵入中國東北領空,18艘軍艦侵入中國水域,30名蘇軍登上中國江岸,還打傷中國居民。1979年6月30日,蘇聯直升飛機侵入中國新疆領空。1979年7月16日,蘇聯軍人在新疆塔城縣鐵爾沙地區開槍打死打傷中國邊民。對這些事件,中國外交部分別發表聲明和向蘇聯使館送達照會,表示了強烈抗議等嚴正態度,並進行了交涉。

  蘇聯在中國北部邊界陳兵百萬這一基本戰略態勢,從20世紀60年代中期至80年代初期始終未變。鑒於蘇聯在中蘇邊界談判中的頑固態度和在中國邊境一再製造爭端的事實,中國政府和人民不能不對它時刻保持高度警惕。

  世事如滄桑。珍寶島事件過去幾十年後,中國同蘇聯解體後的俄羅斯聯邦就邊界問題進行了長時間的談判,最終使珍寶島的主權爭端問題得到圓滿解決。現在,珍寶島屬於中國領土已經是不爭的事實。歷盡劫波,美麗的珍寶島終於完整地回到了中國人民的懷抱。當硝煙散盡後,它呈現在人們面前的是一方具有濃郁北國風光的旅遊勝地。





給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