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開朱元璋死後「十三城門同時出棺」秘葬真相 | 陽光歷史

 

A-A+

揭開朱元璋死後「十三城門同時出棺」秘葬真相

2016年09月11日 史海秘辛, 明朝皇帝 暫無評論 閱讀 207 次

  朱元璋給南京留下了豐富的文化遺產,除了孝陵,世界現存最長的城牆——南京明城牆,也是朱元璋的傑作。明代內城有門十三座,外郭有門18座,此即所謂「內十三,外十八」。

  傳說,朱元璋下葬時,也搞了一個「迷魂陣」,當天,十三城門同時出棺。這個說法已傳述了六百年,是南京民間最經典的段子之一。南京過去有個民謠:「南京有三怪,龍潭的姑娘像老太,蘿蔔當作小菜賣,十三個城門抬棺材。」竟然把朱元葬當年下葬的傳說,當成了南京代表性的一件事。

  可能有人覺得是無稽之談,其實並非空穴來風,史料上有記載,如明人朱國楨的《皇明大政記》上便有這樣的文字,朱元璋下葬那天,「而發引,各門下葬」。

  各門下葬,是一種障眼法,實行秘葬的步驟之一,屬反盜墓的典型特徵。

  在中國盜墓史上,如此這般生前留下遺囑,要求將自己「偷偷處理」的古代君王,非朱元璋一人。最早實施秘葬的是南越王趙佗,趙佗死後有「秘異神密之墓」,下葬時多城門出棺。其墓在哪,至今沒有被發現,孫權當年枉費了心機。


  最著名的秘葬傳說,發生在曹操死後。傳說在下葬那天,鄴城的各個城門都有棺材抬出。曹操到底葬於何處,目前也沒有弄清楚,最後落下了「七十二疑塚」之謎。十六國時期的君王也喜歡「秘葬」,如後趙始主石勒,半夜從各個城門出殯,就著黑夜將棺材抬向深山中。

  看到這裡,或許有讀者會問,朱元璋不是與皇后馬秀英合葬於孝陵內麼?實行秘葬還有什麼意思?問對了。

  有傳說,朱元璋就是要造成自己死後未入葬在孝陵內的效果,絕盜墓賊的念想。在十三城門同時出棺前,朱允炆已將朱元璋的大棺材,從皇宮的秘密通道,直接抬進了孝陵內。

  但是,更有人相信,朱元璋下葬時,真身棺材根本就未抬進孝陵內,特別是明成祖朱棣遷都北京後,此說一度傳得很神。

  朱元璋下葬後不久即傳出,其真身未與馬皇后合葬,而是獨葬城西的朝天宮。此即過去所謂,「高皇帝龍蛻,在宮不在陵」一說。

  朝天宮在城西水西門內,前有三清殿,後有大通明殿,如今是南京博物館所在地。此處原為吳王夫差所築的冶城,五代時吳王楊溥在此建紫極宮。宋元時先後易名祥符宮、天慶觀、玄妙觀、永壽宮等。明洪武十七年(公元1384年),朱元璋重建此宮,並易今名。建成後,便讓百官「朝賀習儀於此」。

  傳說,前面的三清殿下,「為明祖真葬處」。

  此後不少人相信此說。清代浙東學派代表人物全祖望在《從朝天宮謁孝陵》一詩稱,「鍾阜衣冠是與非,朝天弓劍更傳疑。難尋玉匣珠襦地,但見神功聖德碑。開國諒無慚漢祖,嗣孫底是學曹丕。當年可笑山陵使,亂命何人為弼違。」

  從全祖望的詩中可知,明清時期對朱元璋的葬於孝陵的正統說法,人們是持懷疑心態的。





給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