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聲行
——郝經 雁啼月落揚子城,東風送潮江有聲。
乾坤洶洶欲浮動,窗戶凜凜陰寒生。
昆陽百萬力一蹴,齊呼合噪接短兵。
鐵騎突起觸不周,金山無根小孤傾。
起來看雨天星稀,疑有萬壑霜松鳴。
又如暴雷郁未發,喑嗚水底號鯤鯨。
只應靈均與子胥,沈恨鬱怒猶難平。
更有萬古戰死骨,銜冤飲泣秋濤...
蘇武回國後的悲劇:自己被免職,兒子被送上刑場
漢昭帝始元六年(公元前81年)春天,出使匈奴十九年的蘇武終於回到了他日思夜夢的長安,離開時正值壯年,歸來時卻是鬚髮皆白、步履蹣跚,見之者無不感歎。
蘇武回朝的第一件事,是到茂陵隆重地祭奠漢武帝,因為他當年是奉武帝之命出使的,所以要去向武帝「述職」。述職回來,昭帝論功行賞,封蘇武為主管外交事務的典屬國,並賞賜大量錢財、田地,蘇武算是苦盡甘來了。
遺憾的是,蘇家此時已是...
蘇武簡介 西漢武帝時期麒麟閣十一功臣蘇武生平
蘇武(前140—前60年),字子卿,漢族,杜陵(今陝西西安東南)人,中國西漢大臣。武帝時為郎。天漢元年(前100年)奉命以中郎將持節出使匈奴,被扣留。匈奴貴族多次威脅利誘,欲使其投降;後將他遷到北海(今貝加爾湖)邊牧羊,揚言要公羊生子方可釋放他回國。蘇武歷盡艱辛,留居匈奴十九年持節不屈。至始元六年(前81年),方獲釋回漢。蘇武去世後,漢宣帝將其列為麒麟閣十一功臣之一,彰顯其節操。 ...
蘇武的故事:揭秘蘇武被匈奴扣押19年的真實原因
《漢書·蘇武傳》裡「蘇武牧羊」的故事令古今各代的中國人感動,蘇武不屈的英雄形象也起著對後來很多封建王朝對待「北狄」蠻族的垂范作用——對單于和酋長們「以禮諭之」、「以節斥之」,這樣的大漢使者們雖然不一定能夠完成外交使命,但在「聲名」上總會有加分,至少可以達到「立言」的效果。 《蘇武傳》裡,大漢的使節蘇武、張勝、常惠都是好人,而匈奴一邊都是惡棍和奸賊。這是讀課文《蘇武傳》很容...
匈奴為何要囚禁蘇武與張騫?為什麼不殺了他們
張騫,絲綢之路的開拓者。被譽為「第一個睜開眼睛看世界的中國人」。他將中原文明傳播至西域,又從西域諸國引進了汗血馬、葡萄、苜蓿、石榴、胡麻等物種到中原,促進了東西方文明的交流。 作為東西方文化的紐帶,匈奴曾經扣押他很久。扣押期間他曾出逃,但是逮到他之後匈奴單于並沒有殺他,原因一起來揭秘: 為瓦解張騫鬥志 對其施美人計 歷史學者告訴我們的是,張騫帶了一百多名士兵進入匈奴...
蘇武牧羊的背後秘密:他在匈奴地界一樣娶妻生子
「蘇武牧羊」在中國是一個家喻戶曉、耳熟能詳的典故,中學語文課本裡還收有一篇文章《蘇武傳》,出自著名歷史學家班固撰著的《漢書》,說的是西漢大臣蘇武被漢武帝派到匈奴當使者,卻被對方扣留,叫他投降卻堅決拒絕,遂威逼利誘,軟硬兼施,不斷折磨,最後又流放到那遙遠、偏僻而荒涼、嚴寒的北海(今俄羅斯境內的貝加爾湖)附近放牧羊群(呵呵,還都是公羊),長達19個春秋,過著非常艱難淒苦的生活...
匈奴為何始終不放蘇武歸國?蘇武的價值何在
直到『武帝駕崩、昭帝即位後,漢才改善了與匈奴的關係,兩國開始外交談判。但匈奴一直拒絕承認蘇武還活著。當時,匈奴的單于已經換了好幾茬,兩國和議也達成了,為什麼還不願釋放蘇武?蘇武牧羊的故事令古今各代的中國人感動,蘇武不屈的英雄形象也起著對後來很多封建王朝對待北狄蠻族的垂范作用——對單于和酋長們「以禮諭之」、「以節斥乏」,這樣的大漢使者們雖然不一定能夠完成外交使命,但在聲名上總...
中國大漢朝歷史上的外交雙子星座:張騫和蘇武
導讀:漢武帝勵精圖治,「疇咨海內,舉其俊茂,與之立功」,於是「群士慕向,異人並出」,形成了歷史上引人注目的群星璀璨的文化景觀,史稱「漢之得人,於茲為盛」。在漢武帝時代的英雄譜中,張騫和蘇武的姓名位於前列,誠如班固所說:「奉使則張騫、蘇武」,他們不辱使命,譜寫了全新的外交詩篇。 建元二年(前139),張騫受命率眾100餘人,出使大月氏。當時漢武帝聽說大月氏有報復匈奴之志,於是遣...
漢匈和議早已達成:匈奴為何仍遲遲不放蘇武歸國
導讀:蘇武牧羊的故事令古今各代的中國人感動,蘇武不屈的英雄形象也起著對後來很多封建王朝對待北狄蠻族的垂范作用——對單于和酋長們「以禮諭之」、「以節斥乏」,這樣的大漢使者們雖然不一定能夠完成外交使命,但在聲名上總會有加分,至少可以達到立言的效果。《漢書》裡,大漢的使節蘇武、張勝、常惠都是好人,而匈奴一邊都是惡棍和奸賊。這是後人在讀《蘇武傳》時很容易產生的感情效果。《漢書》的...
張騫和蘇武:漢代外交的雙子星座
漢武帝勵精圖治,「疇咨海內,舉其俊茂,與之立功」,於是「群士慕向,異人並出」,形成了歷史上引人注目的群星璀璨的文化景觀,史稱「漢之得人,於茲為盛」。在漢武帝時代的英雄譜中,張騫和蘇武的姓名位於前列 ,誠如班固所說:「奉使則張騫、蘇武」,他們不辱使命,譜寫了全新的外交詩篇。 建元二年(前139),張騫受命率眾100餘人,出使大月氏。當時漢武帝聽說大月氏有報復匈奴之志,於是遣使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