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攝政王,載灃被認為是「庸碌無能的一個窩囊書生」,認為他「毫無政治才能」、「斷送了大清江山」,至於載灃在清朝亡國事件中應付多大責任,本文不做討論,本文想要表達的觀點是:在辭去監國之後的數十年中,載灃的表現異常清醒,是一個頗有政治頭腦的清醒者。 辛亥革命爆發後,載灃被迫辭去監國之職,解除職務的那天,他回到王府,一臉輕鬆地對福晉瓜爾佳氏說:「從今天起,...
溥儀回憶父親載灃:最根本的失敗是沒殺掉袁世凱
導讀:對他說來,最根本的失敗是沒有能除掉袁世凱。有一個傳說,光緒臨終時向攝政王托付過心事,並且留下了「殺袁世凱」四字朱諭。據我所知,這場兄弟會見是沒有的。攝政王要殺袁世凱為兄報仇,雖確有其事,但是被奕劻為首的一班軍機大臣給攔阻住了。詳情無從得知,只知道最讓父親洩氣的是奕劻的一番話:「殺袁世凱不難,不過北洋軍如果造起反來怎麼辦?」結果是隆裕太后聽從了張之洞等人的主意,叫袁世...
揭秘:十八歲的醇親王載灃如何去德國「道歉」?
1900年,隨著義和團運動在京津一帶如火如荼地發展,清政府與西方列強的矛盾也日益激化。在這一年的6月19日清政府總理衙門突然照會駐京的各國公使館,表示不再對公使館進行保護,並限令一切外國人需在24小時之內離京。各國公使得知此消息後,十分愕然。深夜,各國公使致函總理衙門,要求對離開時間能夠進行寬限,並要求總理衙門在第二天上午9時進行答覆。6月20日一大早,德國公使克林德更是氣勢洶洶地坐...
庚戌炸彈案汪精衛刺殺攝政王載灃 地點不在銀錠橋
導讀:掌故學家津津樂道的「銀錠橋案」,即指清宣統二年(1910年)庚戌,汪精衛、黃復生、喻紀雲等革命黨人潛入北京,謀炸監國攝政王載灃而被破獲一事。張江裁邀齊白石、李雨林繪「銀錠橋話往圖」,「遍征題詠,為北燕革命史留一故實」,正是為他重編《汪精衛先生庚戌蒙難實錄》做宣傳。因此,要表彰作為「政治史跡」的銀錠橋,須從庚戌炸彈案說起。 1942年《古今》月刊第五期上登出一則《銀錠橋話往...
注定悲劇的末代攝政王載灃:載灃為何被慈禧選中
1908年12月2日上午,北京,紫禁城,太和殿,一場隆重的皇帝登基大典即將舉行。 坐在龍椅上的一個三歲模樣的娃娃眼前這一群老頭子高呼「萬歲」,頓時極度害怕,放聲哭喊:「我不在這兒,我要回家!我不在這兒,我要回家!」 一個年輕人急忙上前哄道:「別哭!快完了,快完了!」台下的王公大臣們心頭不禁「咯登」一下,頓感不祥。據說,這是新皇帝王位不穩的凶兆,是大清朝壽終正寢的預言! 不久,...
慈禧為何選擇載灃攝政:載灃性格軟弱好駕馭?
導讀:載灃之弟載濤在後來的回憶中曾分析道:「慈禧太后執掌政權數十年,所見過的各種人才那麼多,難道說載灃不堪大任,她不明白嗎?我想決不是。她之所以屬意載灃,是因為她觀察皇族近支之人,只有載灃好駕馭,肯聽話……慈禧太后到了自知不起的時候,光緒帝雖先死去,她仍然貪立幼君,以免翻她從前的舊案。」 紫禁城的黃昏 1910年的載灃,已經在上一年成功地把心腹大患袁世凱以「足疾」趕回了河南...
揭秘:慈禧死後載灃怎麼幫兒子溥儀維護江山的?
慈禧離世,載灃(1883-1951)登台,清廷進入後威權時代。 政治強人慈禧留給年輕的攝政王兩份寶貴的政治遺產:一份是勢在必行但任重道遠的改革大業,一份是代價太高且不合時宜的強人政治。作為生活在二十一世紀的人,我們的後見之明自然是希望載灃推進未竟的改革,莫做政治的強人。然而,對於一個26歲的「80後」而言,政局如此動盪,改革何其艱難,缺少現代政治素養的攝政王,唯一能想到的辦法,就是通...
溥儀的父親是誰?末代皇帝溥儀生父醇親王載灃
愛新覺羅·載灃,清攝政王,末代皇帝溥儀生父。 1908年11月15日,控制清朝政權達47年之久的慈禧去世。12月2日,光緒帝的親侄子溥儀繼位。作為溥儀的親生父親,醇親王載灃以攝政王的身份登上中國的政治舞台。載灃攝政後做的第一件大事就是於1909年1月21日免了袁世凱的職。溥灃本來想直接處死袁世凱,但懾於袁在新軍及朝庭內外的強大影響力而作罷。載灃之所以要置袁於死地有兩個直接的原因,一是袁世凱...
因刺殺載灃被關進大牢的汪精衛被誰救了一命
溥儀在與汪精衛會面時刁難了汪精衛,有人便說溥儀是在報汪精衛曾預謀殺害其父親載灃的仇。因無一手證據,難以考證這件事情的真實原因。但是,說起汪精衛刺殺載灃,那在當年可是一件非常轟動的事情。 梁啟超的話刺痛了汪精衛的心 1910年,中國上演了一場激烈的辯論,包括汪精衛在內的革命派和梁啟超等立憲派爭論一個問題:中國到底應該革命還是搞君主立憲?對此,梁啟超提出了一個讓革命派非常窘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