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258年,曹魏派鍾會、鄧艾、諸葛緒分數路向成都進攻,打響了滅蜀之戰。當鄧艾在綿竹殲滅諸葛瞻統帥的西蜀主力後,西蜀小朝廷萬般惶恐中,開始討論政權以及皇帝劉禪的前途。有人提出:「蜀與吳結盟,應該東下投奔孫吳。」有人則說:「西蜀南中七郡地勢險絕,容易自守,應該遷都到南方去。」然而更多群臣知大勢已去,六神無主,不知應該怎麼辦才好,只好緊閉嘴巴默不作聲。北地王在這次這次朝議中說了些...
夏侯淵之子夏侯霸為何會選擇歸順殺父仇敵蜀漢?
夏侯淵是曹魏名將,可是在定軍山之戰,中了法正的計謀,被黃忠殺死。多年之後,他的兒子夏侯霸也成長起來,成為對抗蜀國的一員悍將。可是在夏侯霸晚年,卻離開祖國曹魏,主動投降了有著殺父之仇的敵國蜀漢,這是怎麼回事呢?
夏侯霸一生比較坎坷。在夏侯霸三十來歲的時候,自己的父親夏侯淵在定軍山和黃忠的交戰中失敗死去,夏侯霸很痛心,咬牙切齒...
歷史總是開政治玩笑:蜀漢劉備為何不能統一中國
導讀:今人問,劉備有仁義,有忠智之臣和忠勇之將,又有天府糧倉,再有皇室後裔的名位,怎麼就不能統一中國呢?按照「統一」標準,劉備做人不成功。但是,他從買草鞋到稱帝,可謂大成功了。數學和政治永遠是兄弟,各有主張,很難用數學公式推導出政治結論。三國時期,多少人讚成或反對漢朝?即無數據,也無算式。即便是多數選票通過,又能說明什麼呢?希特勒上台就是選舉結果。歷史總是開政治玩笑。 「...
揭秘蜀漢諸葛亮的北伐的:一場爭權奪利的陰謀
蜀漢丞相諸葛亮的六出祁山、九伐中原,歷來為後人所津津稱道。然而,圍繞著這場斷斷續續將近20年的北伐戰爭,卻隱藏著許多鮮為人知的秘密。馬謖失街亭、魏延被逼反、費禕遭暗殺……一個個看似孤立的事件背後,是蜀漢集團內部一系列的明爭暗鬥。 誤解、陰謀與狂歡 —蜀漢北伐背後的貓膩 醉翁之意 蜀漢建興五年(公元227年),丞相諸葛亮率軍出屯漢中,於沔水北岸陽平關下一個叫做石馬的地方紮下...
三國名將趙雲的歷史遺憾:蜀漢沒有成建制的騎兵
趙雲出身在河北,是河北的壯士。看看曹植《白馬篇》裡說了什麼吧,「控弦破左的,又發摧月支;揚手接飛猱,俯身散馬踢。」這正說的是幽、並一帶的健兒啊,而趙雲正是這一批健兒中的佼佼者。他剛開始出仕的時候沒有去侍奉當時的河北大族袁紹,而去投奔了北方的公孫瓚,為什麼?我看不光是像他自己說的那樣認為袁紹不如將軍(公孫瓚)私明,因為在當時袁氏並沒有什麼失政,他去投奔公孫瓚,我認為他是看好了...
三國歷史解密:劉備為何能在成都另立蜀漢朝廷?
東漢靈帝時期,劉備因起兵討伐黃巾軍有功而登上東漢末年的政治舞台,三顧茅廬後始得諸葛亮輔佐。東漢建安十三年,即公元208年,劉備與東吳都督周瑜聯合破曹於赤壁,其後得到荊州五郡,後又奪取益州。建安二十四年,即公元219年,劉備奪取漢中後,便自立為漢中王。 魏黃初二年,即221年,時曹丕已於220年十月逼迫漢獻帝劉協禪讓帝位,蜀中又傳言漢獻帝已經遇害,劉備為了延續漢朝歷史,振興漢朝,完...
名將馬超竟有3個墓?蜀漢名將馬超的墓究竟在哪?
馬超墓是東漢末年軍閥、蜀漢名將馬超的墓地,已知的有三處,分別在陝西勉縣定軍山附近;四川新都;甘肅成縣。馬超,字孟起,扶風茂陵(今陝西興平)人,漢伏波將軍馬援的後人。東漢末年割據軍閥之一,被曹操在潼關擊敗後,投靠劉備。劉備稱帝,拜馬超為驃騎將軍,領涼州牧,封斄鄉侯。次年馬超病逝陽平關任上,就地葬在了定軍山附近,也就是現在的勉縣老城。隔鄰的同樣是三國人物墓祠的,有對山觀子山...
趙雲的兒子是誰?蜀漢名將趙雲有幾個兒子?
導讀:三國時期的著名將軍趙雲,也是一個名留青史的英雄人物。趙雲,男,生年不詳,死於公元229年。趙雲,字子龍。初從公孫瓚,後歸劉備。 趙雲的妻子:不詳 趙雲的兒子:趙統(長子)、趙廣(次子) 趙統(生卒年不詳),是三國時代蜀漢將領趙雲的長子。《三國誌》記載趙雲死後趙統繼承趙雲爵位,被任命為虎賁中郎督,行領軍。《三國演義》記述其父趙雲去世時,趙統曾前往向諸葛亮及劉禪稟告死訊...
馬良怎麼死的?三國蜀漢重臣馬良死於哪場戰鬥
馬良(187年-222年),字季常,因眉毛中有白毛,人稱白眉馬良,襄陽宜城(今湖北宜城南)人,馬謖之兄,三國時期蜀漢官員。那麼歷史上的馬良是怎麼死的呢?
馬良生平簡介:
馬家五常
馬良字季常,是襄陽宜城(今湖北宜城南)人。馬良兄弟五人,都有才華名氣,鄉里為他們編有諺語說:「馬家五常,白眉最良。」馬良眉中有白毛,故此人們這樣稱呼他。
追隨劉備
建安十四年(209年),劉...
蜀漢第一大案費禕遇刺案:誰到底是此案幕後真兇
蜀漢延熙十六年元旦這一天,是個特殊的日子。怎麼呢?這一天,費禕在漢壽大宴蜀國群臣,凡是駐留在漢壽這地兒的官員,不分官職大小,都被費禕請來喝酒。
費禕是誰?這個人大夥兒不會陌生。《諸葛亮前出師表》中曾兩處提到此人——
「侍中、侍郎郭攸之、費禕、董允等,此皆良實,志慮忠純,是以先帝簡拔以遺陛下。」
「至於斟酌損益,進盡忠言,則攸之、禕、允之任也。願陛下托臣以討賊興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