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衍平定亂賊後住閱武堂,假冒宣德太后命令:蕭衍為大司馬,錄尚書事,兼驃騎大將軍,揚州刺史,封建安郡公,承製行事。授王亮為長史,蕭寶義為太尉,改封蕭寶夤為鄱陽王,蕭宏拜中護軍。殺茹法珍、梅蟲兒、王寶孫四十一人;他想沾染潘貴妃,王茂勸:「留她在宮中,要惹人非議的。」逼她吊死,頒詔廢除惡政,放宮女兩千人分賜將士。他早知佘妃、吳淑媛美麗,尋來左擁右抱;宮人阮氏身材嬝娜,體態輕盈,...
蕭衍是怎麼死的?梁武帝蕭衍為何會餓死宮中
蕭衍是怎麼死的?梁武帝蕭衍,字叔達,小字練兒,南蘭陵中都裡(屬今江蘇常州)人。其父蕭順之,為齊高帝蕭道成的族弟,故蕭衍為蕭道成族侄。蕭衍自幼聰穎,博學多才,特於文學方面更有天賦,早年遊於竟陵王蕭子良門下,與沈約、謝眺、范雲等為「竟陵八友」。公元502年,奪取齊政權,建立梁(因蕭衍被封為梁王,因以為國號)。蕭衍在位四十八年,前期勵精圖治,頗有政績,其治堪與宋文帝「元嘉之治」比肩。...
北朝名將獨孤信與梁武帝蕭衍的三年「君臣」緣
502年,梁武帝蕭衍在建康(今江蘇南京)稱帝。而這一年,北魏雲中(今山西大同)的獨孤家族誕生了一名嬰兒,取名「如願」。如此天南地北的二人,誰會料到,32年後他們將有三年的「君臣」緣分呢? 這個獨孤如願,就是後來的「獨孤信」。 獨孤如願出身顯貴,他所在的獨孤家族從南北朝時代起便是名門望族。四世紀末,北方鮮卑拓跋部異軍突起,聯合其他部族,重建代國,後改國號為魏,史稱北魏。魏初共有...
南朝梁武帝蕭衍之死:揭秘梁武帝餓死寺廟之謎
導讀:南北朝時期,民族混戰,天下分裂,北方少數民族屢屢南下,漢族朝廷偏安江南,百姓生活困苦、民不聊生。佛教在這一時期傳入中國,並在一片混戰的局勢中迅速傳播開來,貧民百姓將它當作乞求來生的期望和寄托,達官貴族將它當作逃避現實的借口和托辭,朝廷更是屢屢將佛教定為國教,廣建寺廟,重金資助,從而造成了「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台煙雨中」的興盛局面,僧尼數量也大大增加。 其中,梁...
蕭衍崇佛為何殺高僧?下棋入迷錯喊了聲「殺」
褚思莊是謹嚴的棋手,對於對弈從不苟且,包括和皇帝對弈,也是決不謙虛。褚思莊的個性和王抗顯然不同,他絕不容許皇帝悔棋,更不用說是禮讓三分。當齊高帝想要舉子易行時,褚思莊馬上會將皇帝的手擋回去,毫不客氣。好在齊高帝天性寬厚,不與爭執,也沒有怪罪。
梁武帝蕭衍精通琴棋書畫。他在投身這些活動時精力極為旺盛,處於忘我的境界中,樂此不疲。武帝迷戀圍棋,經常通宵達旦,弄得侍從官們哈欠連天...
陳慶之的成功:蕭衍力排眾議啟用的寵臣「小書僮」
陳慶之,字子雲,義興國山(今江蘇宜興)人,他自幼追隨梁武帝蕭衍,實際上一直作著書僮的角色,性情嗜好與蕭衍也相像,可謂臭味相投。?衍喜歡下棋,據說就算半夜裡蕭衍興之所至,要下圍棋,周圍親隨都酣睡不醒,唯有陳慶之,隨叫隨起,而且精神很好,兩人總能棋逢對手,殺得不亦樂乎,所以蕭衍一直將陳慶之視為心腹,極其親善。
陳慶之性格安靜謹慎,怎麼看都不像武將的材料,與當時縱橫疆場的名...
南梁國的昭明太子蕭統:繼承蕭衍良好基因的才子
蕭統(501年-531年5月7日),字德施,小字維摩,南朝梁代文學家,南蘭陵(祖籍江蘇丹陽)人,梁武帝蕭衍長子,母親為蕭衍的貴嬪丁令光,又稱丁貴嬪。於天監元年十一月被立為太子,然英年早逝,未及即位即於531年去世,死後謚號「昭明」,故後世又稱「昭明太子」。主持編撰的《文選》又稱《昭明文選》。 南朝齊中興元年(501年),生於襄陽。父親蕭衍時任雍州刺史,鎮守襄陽,後乘南朝齊內亂,...
最「寬大」皇帝蕭衍:寬恕弟弟與女兒通姦謀反
「千里鶯啼綠映紅,水村山郭酒旗風。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台煙雨中。」這是唐代詩人杜牧的名作,詩中以生動的語言描繪了南朝佛教的興盛。佛教為何會如此興盛呢?這與當時的統治者是分不開的。
神奇的是,有一位統治者,他不但信佛,還曾多次捨身當和尚。更神奇的是,他最後竟死於僧寺之中。他就是南朝的梁武帝蕭衍。
蕭衍即位之初,政績是非常顯著的。他吸取了齊滅亡的教訓,自己很勤於政...
蕭衍為什麼要出家?梁武帝蕭衍為何三次出家
蕭衍為什麼要出家?梁武帝蕭衍是南北朝時期最有名的皇帝。作為南梁政權的開創者,蕭衍一生有很多傳奇之處。他多才多藝,是中國歷史上最博學的開國皇帝;他在位四十八年,是南北朝時期執政時間最長的皇帝;他活了八十六歲,是僅次於乾隆的第二高壽皇帝。最值得一提的是,蕭衍在有生之年不僅推崇佛教,廣建寺廟,發展僧徒,而且還頻繁地往寺廟裡跑,甚至曾三次撇下皇位捨身為寺奴,由此成為中國歷史上唯一...
梁武帝餓死寺廟之謎:南北朝皇帝蕭衍是餓死的?
關於梁武帝之死,《資治通鑒》是這樣記載的:「(梁武帝)疾久口苦,索蜜不得,再曰:『荷,荷。』遂崩。」就是說梁武帝生病久了覺得嘴巴苦,想要吃蜂蜜而不能,於是大喊「呵呵」數聲而死。 南北朝時期,民族混戰,天下分裂,北方少數民族屢屢南下,漢族朝廷偏安江南,百姓生活困苦、民不聊生。佛教在這一時期傳入中國,並在一片混戰的局勢中迅速傳播開來,貧民百姓將它當作乞求來生的期望和寄托,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