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衍崇佛為何殺高僧?下棋入迷錯喊了聲「殺」
褚思莊是謹嚴的棋手,對於對弈從不苟且,包括和皇帝對弈,也是決不謙虛。褚思莊的個性和王抗顯然不同,他絕不容許皇帝悔棋,更不用說是禮讓三分。當齊高帝想要舉子易行時,褚思莊馬上會將皇帝的手擋回去,毫不客氣。好在齊高帝天性寬厚,不與爭執,也沒有怪罪。
梁武帝蕭衍精通琴棋書畫。他在投身這些活動時精力極為旺盛,處於忘我的境界中,樂此不疲。武帝迷戀圍棋,經常通宵達旦,弄得侍從官們哈欠連天或者東倒西歪--宮中有嚴格規定,皇帝沒入寢時,近侍們不得就寢,要時時保持清醒,以隨時奉召。每次武帝召喚來人時,近侍中惟有陳慶之始終醒著,即時應命,因而極得武帝的寵信和賞識。
侍中到溉是梁武帝蕭衍的棋友之一,經常陪蕭衍在棋盤上徹夜廝殺。武帝和到溉的棋盤較量,與其說是棋藝的拚殺,不如說是耐力的對抗。到溉精力有限,疲勞的較量總是敗北,無法和武帝相比。每當對弈持久,通宵達旦時,到溉的風雅姿態就保持不住了,往往雙眼迷濛,汗水淋漓。情緒高漲的武帝見他低頭恍惚的樣子覺得十分好笑,也充滿興致。武帝於是有一次作了一首詩嘲弄到溉,稱他是:狀如喪家犬,又似懸風槌。
癡迷於圍棋中的武帝蕭衍有一次竟在對弈中誤殺了一位難得的僧友。當時,有位僧人,稱為磕頭師,高行神異,棋藝極高。武帝篤信佛教,並多次要捨身佛門,坐禪同泰寺。武帝對於高行的法師自然心存敬重,何況是一位難得的棋友?便經常傳令中使,召磕頭師入宮,論講佛法,對弈相娛。
有一次,中使奉命召磕頭師入宮,來到武帝跟前,武帝正在棋盤酣戰。中使進奏說:「磕頭師到。」武帝正殺得興起,而棋局正入高潮,武帝應聲說:「殺。」中使聞命,大驚失色,但立即奉旨將磕頭師拖出斬首。磕頭師不明白是怎麼回事,臨去西天前,他只得自我安慰說:「我沒有罪,想必前生是沙彌,誤殺了一條蚯蚓,而皇上正是那條蚯蚓,今天來報仇索命!」
武帝的棋局結束了,正自高興,以為大法師正在外面等候,即命中使立召大師上殿。不料中使回奏:「剛才,陛下下令殺磕頭師,已經正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