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說萬里草原絲路是以契丹為唯一宗主國?
在中國歷史上,遼代(時稱大契丹國)在東南西北都開有榷場,和各個國家民族進行貿易,特別是由西向東,這種榷場分佈在上萬里的草原絲綢之路的各個站點上,造成了陸路絲綢之路的最為繁榮的時代。而且,遼代第一次將榷場開進了阿拉伯地區,並且使這個名為「大食」的地區臣屬與自己,儘管是名義上的臣屬,也是重大的歷史突破。這條絲路,比當年唐太宗的天可汗路整整長了一倍還多。最為值得注意的是,遼國維持如此漫長的絲路,主要手段竟然是「和親」。
1004年之後,遼國與勁敵宋朝簽訂了《澶淵之盟》,不但穩定了南部邊境,而且獲得了每年三十萬的絹銀,這使得它有實力進行大規模的貿易。這種貿易無疑首先需打通從東羅馬開始的一直到中國的最東部呼倫貝爾的貿易通道。東羅馬向東的第一站就是阿拉伯。阿拉伯國家在唐朝曾經應約出兵幫助平定「安史之亂」,所以和中國的關係比較密切。遼國建立之後,太祖天贊二年(923年)六月,「波斯國來貢」;天贊三年(924年)九月,「大食國來貢」;太宗天顯八年(933年)六月,又有「回鶻阿薩蘭來貢」。《遼史》記載中,大食共有3次來朝,天贊三年(924年),大食遣使來朝;開泰九年(1020年)冬十一月,「大食國遣使進象及方物為子冊割請婚」;「太平元年(1021年)三月,大食國王復遣使請婚,封王子班郎尹胡思裡女可老為公主,嫁之」。
也就是說,遼國的一位王子的女兒名為「可老」出嫁給了大食國國王的兒子「冊割」,兩國形成了和親關係,同時大食也成為遼國的「屬國」,並被列為屬國職官表中。兩國的貿易關係更加繁密。根據波斯歷史學家馬衛集記載,1027年,遼國和喀喇汗王朝結為姻親關係。來往本來就很密切的阿薩蘭回鶻也迎娶了契丹公主,後不久,這位契丹公主生下了一個兒子,阿薩蘭舉國歡慶,並且派人到遼國報喜。和西夏的和親蕭太后執政的時候就完成了,將遼興宗的一個姐姐嫁給了西夏皇帝李元昊。原來,在思路上西夏時搗亂的,經常劫掠商賈,扣押貨物,此後,只抽取十分之一的過境稅了。從吐蕃過境的商賈也因為和遼國的和親,而順利放行。
所以,從漢朝開始的陸路「絲綢之路」的西半部,此時因和親公主的作用,暢通無阻了。那麼向東的絲路,遼國也基本上是如法炮製。所謂的向東的絲路,就是目前所稱的東北亞絲路。首先遇到的就是阻卜。「阻卜」首見於《遼史》,就是韃靼的別稱。起始於呼倫貝爾,後來不斷南下西進,逐漸成為一股強大的勢力。契丹建國初期,阿保機曾經親征,但是,始終保持敵對狀態。遼國在南下對宋作戰的時期,蕭太后和遼聖宗採取靈活措施,雙方談判,遼國採取了和親策略,將公主嫁給了阻卜的首領,穩定了後方,遼國才取得了對宋作戰的順利。《澶淵之盟》簽訂後,遼國進一步強大,使阻卜成為了遼的屬國,雙方開始開榷場,並進行大規模的貿易,有一次阻卜一次就「進貢」的20000匹馬,遼國的回賜也是相當可觀,這都拜和親取得的的成效。草原絲路的北阻卜、西阻卜終遼一代基本維持。但是,北部阻卜,被遼國強行收歸為屬部,成為遼的一部分。貿易直通,一直達到現在的北部靠近俄羅斯一代,有的還越過了黑龍江,和布裡亞特蒙古交易。
而在東北亞,只有高麗還和宋朝保持著友好關係,成為遼國的心病。遼聖宗曾經親自率領大軍征討,之後委派外戚蕭恆德率領80萬大軍,將高麗徹底擊敗,高麗終於奉獻地圖表示臣服遼國,遼聖宗將蕭恆德的女兒封為公主,嫁給了高麗王,從此,東北亞南部的絲路也徹底開通。
只有一個地區,遼國絕不撒手,就是沿著黑龍江一帶到長白山一帶地區,這個地區主要生活著生女真人和五國部人,主產的物資有沙金、北珠、人參、鹿茸等,這還不是主要的,遼國之所以不能放棄這個地區,也不採取和親羈縻的手段,一定要自己管轄,就是因為這裡特產一種小型獵鷹——海東青。當時,遼國以捺缽的形式商議國家大事,放鷹(海東青)捕獵天鵝成為了一種必須的形式,具有了宗教的色彩,所以,遼國必須每年向生女真和五國部催討海東青。為此,遼聖宗特意從上京開了一條催取海東青的「鷹路」。這條路雖然是為海東青所開,但是,鷹路一開,卻直接促進了絲綢和貂皮、鹿茸、生金、人參、北珠的貿易,而這些都被帶到宋遼邊境的榷場,成為從宋朝換取物品的主要貨物,乃至宋的銅錢也因此大量流入遼國,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鷹路」成了「絲路」——當時,只有這一條路,不是通過和親而通達的。